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5 玄武门之变(3/3)

就这样,郑观音开始了她漫长的后半生,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丈夫的离去给她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君之出矣,则明镜生尘。”

女为悦己者容,搬到长乐门附近后,观音很少打扮,过着简朴的生活,梳妆的镜子上布满了灰尘,以前还是太子妃时,她就很节约低调,横遭变故后,她更加看淡了皇家的荣华富贵,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郑观音每天穿着又粗又厚的衣服,含辛茹苦地抚养李建成的五位幼女,对她们一视同仁,没有因为其中有人是庶出就看不起她。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半个世纪的光阴悄悄溜走,从武德九年到上元三年,正是大唐走向强盛的五十年,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但这些都与郑观音无关,她年复一年地呆在宫里,过着没有丈夫的生活,静静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体味人间的世态炎凉。

渐渐的芳容不在,人老珠黄,不知不觉地守寡五十多年,当初嗷嗷待哺的女儿们早已长大成人,嫁人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唐高宗龙朔元年,李建成的第二个女儿李婉顺病故,享年四十,尽管李婉顺是庶出,但郑观音是嫡母抚育过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郑观音已经年过花甲。

回顾一生,青年丧夫,晚年丧女,大起大落。

多亏郑观音不计较,把物质财富看得很淡,要是换一个心态不好的人,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治还没有出生,等到他接班,政变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双方当年再怎么你死我活,终究还是李家的内斗,属于“人民”

内部矛盾,上升不到敌我矛盾的高度。

李治对伯母十分优待。

上元三年正月三十日寝疾,郑观音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

李治得知消息后,下令“丧葬所需,务令优厚”

,给伯母风光大葬,出殡于李建成的第五女归德县主宅。

下葬的时间也选得非常好,“其年七月七日”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传说中,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相会一次,郑观音在人间苦苦守候了五十年,最后终于在地下和李建成相会了。

李渊与窦氏除了生了四个儿子外,还生了一个女儿,那就是平阳公主。

在男权社会里,她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她早年少女初长成的时候,父亲将她嫁给了少年英雄柴绍。

柴绍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祖先。

李渊起兵反隋时,柴绍夫妇散尽家财,招募了几百名亡命之徒,又收编了几支义军,连续攻城略地,迅速发展成一支7万人马的大军,威震关中。

父亲李渊闻讯喜出望外,派李世民前来接应他们。

兄妹两合兵一处会师长安。

柴绍夫妇如此英雄,但他们的儿子柴令武却不成器。

柴令武娶唐太宗的爱女巴陵公主,本来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可夫妻二人却卷入谋反案件。

柴令武自杀,巴陵公主也被赐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