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21 两个太监(2/3)

梦醒之后,张说称这是天意,堕胎一事只能作罢。

救命的梦不常有,但父性薄凉的爹却常在,况且是一个把权力看得比亲情还重的爹。

权力重新洗牌之后,长安城的风景变了不少。

李林甫的宅子变成了道观。

崇仁坊损毁严重。

李辅国住进了永宁坊,这里曾经住着两位节度使,一个是张守珪,一个是安禄山。

而安禄山在亲仁坊的豪华大宅,迎来了军方的强势人物——郭子仪。

高墙仍在,人自改换。

另一位大宦官鱼朝恩住进了光行坊。

他效仿高力士,捐出自己在城郊的一处田庄,修建章敬寺,为太后祈福。

由于木材不够,鱼朝恩拆除了皇帝的华清宫,曲江的亭馆,各官署的门庭,以及哥舒翰的旧宅,以充材料。

此时的长安城到处都能听到一个激动人心的声响:那是幼小的权力巨兽啃噬上一任巨兽的尸体所发出的动静。

值得注意的是,李辅国居住的永宁坊位于长安城东南,鱼朝恩居住的光行坊则在城西最南面,离皇宫都比较远。

历数唐朝宦官的住宅,几乎都在皇宫附近,方便他们出入宫廷。

然而,李辅国是兵部尚书,鱼朝恩是判国子监事。

他们都是国之重臣,不需要像那些卑贱的宦官一样每日游走在内廷之中,只是为了侍奉主子。

长安之大,除了皇宫,何处住不得呢?

李辅国当上兵部尚书之后,仍不满足,向肃宗要求出任宰相,以便名正言顺地参决国政。

肃宗委婉地说,以你的功劳,做什么官不可以。

但是朝廷众人必然不认可,这怎么办呢?

于是,李辅国暗示宰相裴冕让众人联名上书推荐自己,皇帝暗地里派人阻挠。

虽然做不成宰相,但李辅国的权势早已超越宰相,出身士族的当朝宰相李揆见了他也得“执子弟之礼”

,亲切地叫一声“五父”

,以示尊重。

而肃宗的张皇后,被认为是一个武则天、韦后、太平公主式的女性。

天宝年间,她被选入太**为良娣,故称张良娣。

李亨与太子妃韦氏离婚后,张良娣专宠于太子。

马嵬之变后,李辅国劝李亨与玄宗分兵,张良娣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于是李亨与玄宗兵分二路,北上灵武。

当时随行官员不多,四处兵荒马乱,每当太子留下住宿,张良娣总是挡在李亨前面。

李亨说:“抵御敌人不是妇人家的事,你为何要在前面呢?”

张良娣说:“现在太子跋涉艰难险阻,卫兵不多,恐怕有仓促,我在前面挡着,太子可以从后面逃走,这样就无患了。”

李亨灵武登基时,张良娣正逢临产期,肃宗虽不是第一次为人父,但还是千叮万嘱要她注意身体,避免操劳。

结果,张良娣产后三日,即下地为战士们缝补战甲,亲自照顾肃宗的饮食起居,说:“此非妾调养之时,当先办殿下事。”

由此,张良娣“宠遇专房”

,并于乾元元年(758)被册立为皇后。

自入主长安以来,张皇后就开始模仿武则天、韦皇后,经常接受内外命妇朝见,向肃宗要权。

为了扫清把权的障碍,她曾与李辅国一起进谗言害死了建宁王李倓,并几次三番要挟肃宗废黜太子李俶(李豫)。

她虽然为肃宗生下两个儿子——李佋和李侗,然而长子李佋早夭,次子李侗年幼,故几次动摇嫡位,均未成功。

肃宗前半生在宰相与父皇的威压之间夹缝求生,后半生则被宦官与皇后死死压制,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宝应元年(762)四月五日,在被软禁太极宫一年零十个月后,78岁的唐玄宗突然去世。

临终前的一段时间里,他沉迷于道教的辟谷,不食五谷,坚持绝食。

玄宗去世那年,被流放巫州的高力士正好遇赦而归。

他走到半路,听闻玄宗已死,面朝北方,嚎啕大哭,呕血而死。

玄宗死时,肃宗已经病重。

有一种说法,肃宗久病难愈,李辅国怕玄宗复辟而抢先对玄宗下毒手,因此玄宗之死并非善终。

北宋人王铚在自己的笔记文集《默记》记载了一个故事。

唐玄宗被软禁后,仍无法打消唐肃宗和李辅国的顾虑。

某天夜里,一个杀手带着李辅国的命令潜入太极宫,一锤子砸在了唐玄宗的脑袋上。

只听见“砰”

的一声,唐玄宗没被砸死,反而被这突如其来的敲击给弄醒了,起了身淡定地告诉杀手: “我固知命尽于汝手,然叶法善(唐朝著名道士)曾劝我服玉,今我脑骨皆成玉,且法善劝我服金丹,今有丹在首,固自难死。

汝可破脑取丹,我乃可死矣。”

唐玄宗被人刺杀居然不生气,反而生无可恋地给杀手传授了自己“不死之身”

的破解秘法。

刺客闻言照做,一场“开颅取物”

手术过后,失去金丹的玄宗果然当场去世。

唐玄宗的脑袋瓜子被人开瓢之后,明朝的《鸿书》写出了更为劲爆的续集:“后温韬发唐之诸陵,见明皇头,乃破两半,以铜丝缝合。”

意思是说,温韬的盗墓团队进入泰陵地宫后,撬开皇帝棺椁正欲搜寻宝物,却意外见识了唐朝的“颅骨修复手术”

——唐玄宗头骨裂成两半,事后用铜线缝合,拼接成一体。

却说玄宗死后,肃宗也在人生的最后时日防着李辅国。

面对李辅国专权的局面,病榻上的肃宗在宰相李岘的帮助下,制定了一套新办法,规定日后诏书皆由中书省发出,宦官不可假称皇帝制敕;但凡天下有重大案件,必须交由大理寺与中书、门下两省会同裁决,宦官不得插手;至于禁军、宦官内部有违法乱纪行为,则一应交由御史台、京兆府处理,旁人无得过问。

然而,诏书刚下达,肃宗就因精力耗尽,一病不起。

大唐君位震荡,李辅国和张皇后之间的联盟关系也一夕瓦解。

为了实现自己临朝称制的政治野心,张皇后不惜以改易太子的方式,想尽一切办法扶持自己的幼子登基。

而李辅国则深知,无论谁做皇帝,他都只是奴才,想保命就必须握紧“枪杆子”



就这样,他抢先笼络并宣誓效忠太子李豫,然后借由新帝的信任,指挥禁军搜捕张皇后及其党羽。

这事发生在肃宗死前两天。

这天禁军杀入寝殿,肃宗眼睁睁地看着张皇后被抓走,惊惶之下,只能对外呼救,希望有人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但他的哭喊得不到任何回应。

两天后,肃宗病死。

此时,距离玄宗离世仅过去了13天。

这对皇帝父子纠缠了一辈子的恩怨,至此总算了结。

却说高力士是潘洲人,原名冯元一,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高力士出身不错,按理犯不着去做宦官。

后来有人报告说岭南流人谋反,武则天就派酷吏万国俊去广州调查。

事情本来没有多严重,可是万国俊为了邀功,却残忍地冤杀了上千人。

潘州刺史冯君衡也没能逃脱万国俊的魔掌,结果被冤杀,家产也被抄没。

当时还年幼的高力士无依无靠,就成为岭南讨击使李千里的政治“礼品”



李千里作为李恪的大儿子,身为皇室子孙,为了自保,他给武则天献了好几次“符瑞诸异物”



后来听说武则天笃信佛事,又见冯元一机敏聪明,就为其改名“力士”

,与另一个唤作“金刚”

的阉童一块进献武则天。

冯力士勤奋好学,刻苦努力,最重要的是特有眼色,武则天夸他“黠惠”



正因为此,高力士才有机会去“习艺馆”

学习骑术和文化,而且侍奉在武则天左右。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