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最近怎么流行吃软饭了?(1/3)
小别墅的餐厅里,铜锅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
夹起几片羊肉,七上八下这么一涮。
再加上韭菜花,腐乳,麻酱这么一拌,地道的老帝都风味儿!
嘿……能把人香迷糊了!
女眷们喝着祁讳带来的...
春寒料峭,伊犁河谷的雪还未完全化尽,草根底下已有嫩绿悄然钻出。
念安每天清晨都要踩着小靴子去院子里“巡视”
,看小白星有没有吃光她昨晚偷偷藏在栅栏缝里的胡萝卜皮,还要蹲在那幅用树枝画的“爸爸好”
旁边,一本正经地告诉路过的小鸡:“这是艺术。”
我开始整理节目组寄来的成片素材,准备剪辑一支纪念短片。
电脑屏幕亮起时,映出我和念安在农场秋千上的合影??
她骑在我肩膀上,双手高举,像要摘下整片天空。
那一刻的笑容太真实,以至于我盯着看了许久,竟有些恍惚:我们真的走过那么远的路了吗?
手机震动,是央视编导发来的消息:“洪老师,《爸爸也会上错车》第三季策划启动了,台里希望做成‘父亲成长计划’系列专题,邀请您担任观察员嘉宾,参与点评其他家庭的育儿过程。
您考虑一下?”
我盯着那条信息,指尖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未动。
不是不想参与,而是怕。
怕镜头再次把我框进某种“完美父亲”
的模板里,怕念安被贴上“综艺童星”
的标签,更怕自己渐渐忘了最初为什么要出发。
傍晚,阿依古丽奶奶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奶茶,坐在我身旁,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我在纸上涂涂写写。
良久,她轻声道:“树长得再高,影子也在根边。”
我抬头看她。
她笑了笑:“你想去就去,但别让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当爸爸。
你是念安的爸爸,不是节目的演员。”
我心头一震。
第二天清晨,我带着相机走进牧场深处。
阳光斜洒在融雪的草甸上,水珠从枯枝滴落,清脆如铃。
小白星跟在念安身后,像她的影子。
她手里攥着一根柳枝,边走边唱昨天刚学会的儿歌,调子跑得离谱,却唱得极其认真。
我悄悄按下录制键。
她忽然转身,冲镜头挥手:“爸爸!
你看我找到了春天!”
她脚边,一朵细小的野花破雪而出,花瓣淡紫,颤巍巍地立在寒风中。
我走过去蹲下,把她搂进怀里:“真厉害,比爸爸先发现的。”
她仰头,眼睛亮得像星星:“因为我是侦探宝宝!”
我笑出声,亲了亲她的额头。
这一刻,我不想任何镜头介入,只想把她的笑声刻进记忆深处。
中午回家,她妈正在晾衣服,听见门响,回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你脸上的表情,像是捡到了宝。”
我脱下外套,坐在炕沿上,把编导的邀请说了出来。
她拧干最后一件小袜子,挂在绳上,风吹得它轻轻摆动。
“你觉得有意义吗?”
她问。
“有。”
我说,“很多爸爸还在黑暗里摸索,如果我们能让他们看到另一种可能……哪怕只是一点光,也值得。”
她点点头,转身倒了杯茶递给我:“那就去。
但有个条件??
每周末必须视频,念安要听你讲故事睡觉。”
我接过茶,郑重其事地点头:“军令状。”
决定下来后,我开始为第三季做准备。
不同于前两季的参与者身份,这次我要以“观察者”
视角介入,既要保持客观,又不能失去温度。
我翻遍了前两季的拍摄笔记,整理出三十多个真实育儿困境案例,准备在节目中作为讨论素材。
临行前三天,念安突然不肯让我收拾行李。
“不要走!”
她抱着我的背包,小脸皱成一团,“带上我!”
我蹲下来平视她:“这次爸爸要去工作,就像妈妈要去医院一样。
但每天晚上,我们视频,你给我讲小白星的新故事,好不好?”
她抽抽鼻子:“那你答应,不变成电影!”
我的心猛地揪紧。
那天夜里,她睡着后,我轻轻推开她的房门。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头,她手里还攥着那片干草,呼吸均匀而安稳。
我在床边坐了很久,写下一段话塞进日记本里: **“她不怕分离,怕的是我消失在镜头背后,变成一个没有体温的名字。”
** 启程那天,老马一大早就杀了一只羊,请全村人吃了顿告别宴。
孩子们围着念安跳舞,给她戴上绣花帽,跳完还齐声喊:“小公主的爸爸要当电视先生啦!”
念安站在人群中央,昂着头,像个小女王。
我笑着挥手致意,眼眶却发热。
登机前,她妈抱着念安送我到机场安检口。
她忽然挣脱妈妈的手,跌跌撞撞跑过来,把一张皱巴巴的画塞进我口袋。
“给你!”
她说,“想我的时候就看。”
我打开一看,是蜡笔画: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女孩手拉手站在雪山下,头顶飘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爸爸和我”
。
我没有忍住,当场蹲下把她紧紧抱住,在她耳边低声说:“爸爸会回来,永远都是你的爸爸。”
飞机起飞时,我反复看了三遍那张画。
抵达北京后,节目组安排我住进一间简约风格的公寓,离录制棚步行十分钟。
房间整洁得近乎冷漠,墙上挂着统一配发的艺术印刷画,桌上摆着欢迎卡片和流程手册。
我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包里取出念安的画,贴在冰箱门上。
第一次策划会,导演组提出想打造“专家式父亲人设”
,建议我穿西装打领带,说话用术语,比如“情绪容器”
“依恋模式”
“正向反馈机制”
。
我摇头:“我不是心理学家,我只是个还在学习的父亲。”
导演皱眉:“可观众需要权威感。”
我平静地说:“如果权威意味着冷冰冰的道理,那他们不如去看教科书。
我想让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会犯错、会焦虑、也会崩溃,但始终没放弃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