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62章 电影被下,肯定是祁讳在搞鬼(2/3)

她妈把她轻轻放回婴儿床,动作轻得像怕惊碎一片羽毛。

然后她坐到我身边,头靠在我肩上,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力气。

“你说……我们会不会有一天撑不住?”

她忽然问,声音很轻,却重重砸在我心上。

“会。”

我说,“肯定会。

谁都不是铁打的。

你累,我也会累。

我们都会崩溃,会互相埋怨,会想逃。”

她没抬头,只是攥紧了我的袖角。

“但问题不是会不会撑不住。”

我继续说,“问题是,撑不住之后,还愿不愿意拉对方一把。

就像《春信》里那场戏??

妻子哭着说‘我受不了了’,丈夫没说‘别矫情’,而是说‘那我来扛一会儿’。

这才是真实的婚姻,不是永远坚强,而是允许软弱,然后一起补上缺口。”

她慢慢抬起头,眼里有泪光,也有笑意:“所以……我们其实一直在演自己的电影?”

“对。”

我笑了,“而且没有剧本,全是即兴发挥。”

她忽然凑过来,在我唇上亲了一下,蜻蜓点水般,却让我心头一震。

“谢谢你。”

她说,“谢你没在最难的时候松手。”

我搂住她,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也谢谢你,愿意一次次给我机会当爸爸。”

雨还在下,可屋里却渐渐暖了起来。

几天后,念安痊愈,精神头比从前更足。

我们带她去北海公园散步,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

她坐在婴儿车里,嘴里咿咿呀呀,忽然抬起小手,指向湖面上一只游过的鸭子。

“嘎!”

她模仿着叫声,逗得路人纷纷回头微笑。

我掏出手机录了一段视频,顺手发到社交平台,配文:“今日份治愈??

一岁宝宝与一只胖鸭的哲学对话。”

没想到这条动态被央视新闻官微转发,附言:“这大概是最生动的‘人民幸福生活’注解。”

评论瞬间炸了。

有人说:“现在才知道,原来洪世贤不只是导演,还是个奶爸博主。”

也有人感慨:“以前觉得明星离我们很远,现在看他们换尿布、哄娃睡觉,突然觉得,大家其实过得差不多。”

我笑着看完,没回应。

但心里清楚,这种“差不多”

的共鸣,正是我想要的。

九月底,我受邀参加一场家庭教育论坛。

主办方希望我谈谈“父亲角色在当代家庭中的重建”



站在讲台上,我没有拿稿,只是平静地说: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春信》里的父亲不是英雄,不是成功人士,只是一个会手忙脚乱冲奶粉、半夜爬起来热奶的男人?

因为我见过太多家庭,把育儿责任默认划归母亲。

父亲成了‘帮忙者’,而不是‘共同承担者’。

可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孩子,家也不是母亲一个人的战场。

我拍这部电影,是想告诉所有爸爸:你的存在,不该只出现在生日蛋糕前举着手机拍照。

你的价值,也不仅限于赚钱养家。

当你深夜为孩子热奶,当你学会分辨三种不同的哭声,当你因为女儿叫你一声‘爸爸’而红了眼眶??

那一刻,你才真正成为了父亲。”

台下掌声雷动。

散场后,一位年轻父亲拦住我,眼圈发红:“我女儿两岁,我之前总觉得带娃是媳妇的事。

看了您的电影,我才开始参与喂奶、洗澡、陪睡。

昨天她第一次主动扑进我怀里说‘爸爸抱’,我……我没忍住,躲厕所哭了十分钟。”

我拍拍他的肩,什么也没说,只是递过去一张纸巾。

十月金秋,伊犁的薰衣草早已收割,田野换上了金黄的麦浪。

我们再次回到老屋,准备拍摄《育儿手记》的第一支宣传片。

老马听说我们要拍“真实爸爸日常”

,立刻毛遂自荐当群众演员。

“我来演你岳父!”

他豪气干云,“台词我都想好了:‘女婿啊,带娃哪有这么娇气!

你看我当年,六个娃全放羊堆里养大的!

’”

全场爆笑。

拍摄进行得很慢,因为主角太不配合??

念安一会儿要啃摄像机镜头,一会儿非要爬到老马背上当马骑,完全无视导演指令。

最后我们干脆放弃脚本,任由她自由发挥。

成片出来,是一段七分钟的伪纪录片:我笨拙地给她穿袜子,她妈一边炒菜一边纠正我叠尿布的手法,老马教念安用哈萨克语说“太阳”

,而念安只会奶声奶气地重复“爷爷”



视频结尾,我抱着她在夕阳下散步,她的小脑袋靠在我胸口,迷迷糊糊快要睡着。

画外音是我写的旁白: > “这一年,我学会了十种冲奶粉的方法, > 记住了三种退烧药的剂量, > 能在一分钟内分辨她是饿了、困了还是尿了。

> 我不再是那个追求‘史诗感’的导演, > 而是一个会为孩子流鼻涕焦虑的普通爸爸。

> 可你知道吗?

> 这种‘普通’,比任何奖项都让我骄傲。”

视频发布当天,播放量破千万。

多家媒体转载,称之为“中国式父爱的温柔觉醒”



十一月,寒流提前南下。

北京一夜入冬,窗外飘起今冬第一场雪。

念安穿着厚厚的棉袄,趴在飘窗上,小手贴着玻璃,追着雪花移动。

她妈在厨房煮姜茶,我坐在书桌前,整理《育儿手记》的最后一章。

写到某个段落时,我停了下来。

那是关于“愧疚”

的一节。

> “成为父母后,我才发现,愧疚从未离开。

> 愧疚没能多陪她一眼, > 愧疚在工作压力大时对她失去耐心, > 愧疚有时宁愿加班也不愿面对哭闹的婴儿。

> 可后来我明白,完美的父母不存在, > 存在的,只是愿意不断修正自己的人。

> 所以我不再追求‘不犯错’, > 而是努力做到??

犯了错,及时道歉,重新抱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