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246、爱包饺子的英国人与未选择的路(2/2)

对于米哈伊尔来说,他看到这样的剧相当难绷,以至于他都开始考虑要不要在离开英国之前,在英国上演一场比较爆的戏剧.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英国人对于戏剧有着这样的偏好,并且他们认为巴黎舞台风格的作品过于放纵、道德上不体面,所以米哈伊尔费了不少劲才成功演出的《茶花女》并未顺利地进入英国,甚至说还被英国的观众们排斥。

如果有人之后改编一个包饺子版本可能就真的能在英国试试水了。

虽然英国人不太欢迎这部剧,但在伦敦的文化界,很多人都将米哈伊尔视为一名剧作家,毕竟米哈伊尔的剧可是已经火遍了巴黎,这不算剧作家那什么才算剧作家?

这样一来,米哈伊尔其实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了狄更斯的作家、戏剧家圈子。

狄更斯正是一位戏剧的狂热爱好者,甚至说狄更斯年轻的时候一度有成为戏剧演员的机会,他在这方面也确实很有天赋,但命运的机缘巧合最终还是将他推向了作家的位置。

不过这并未影响狄更斯对于戏剧的爱好,他在自导自演剧目的同时,也会在有些时候下扮成自己笔下的人物来进行表演,他也很喜欢邀请朋友来读手稿、喝茶和演短剧。

在今天的话,米哈伊尔正是收到了狄更斯的邀请并且正在去往他家的路上。

在伦敦的这些日子,米哈伊尔当然是没少跟狄更斯往来,时间一长,米哈伊尔如今也是能作为客人被邀请过去参加参加伦敦文人们的私人聚会了。

而对于狄更斯来说,虽然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这位俄国年轻人有可能动摇他在英国的地位,但他实在是很喜欢这位年轻人的性格,尤其是他那面对批评毫不在意的态度,狄更斯是真的挺想学的.

不过就在今天的话,在自己即将开始的私人聚会上,狄更斯却是发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简而言之,他的一些朋友们正在讨论这位年轻人最近的一些动向,而且似乎是偏向负面的消息: “我敢说,我们的英语诗歌,就连最认真的外国读者也难以完全理解,他又怎么敢评论一部诗集,还将自己的评论文章刊登在了《文学公报》上?”

“要完全欣赏我们的诗意,得熟知我们的文学传承,我觉得他缺乏这方面的素养,评论文章写的非常一般。”

“他对自己还是过于自信了,他对诗歌的理解可以征服法国人,但在英国可未必行得通。

否则他为什么会对三个无名之辈的诗歌加以赞赏,而忽略了英国其他诗人呢?”

简单听了听之后,狄更斯便搞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但让他有些吃惊的是,那位俄国年轻人什么时候又写起了评论?

还是评论诗歌的评论。

最主要的是,他为什么会评论三个没有名气的新人的作品?

这在某种程度上真的会令有些诗人感到不快,毕竟不评价他们的诗歌而是赞赏新人是什么意思?

我们不值得评论吗?

如此一来,自然会有人质疑这位俄国青年的诗歌审美。

眼见自己的一些熟人越说越激动,狄更斯终究还是开口提醒道:“米哈伊尔先生今天也会来我的家中做客,他似乎在文学界出现的不多,今天你们可以跟他好好交流交流。”

正在说闲话的众人:“?”

这你不早说!

有些人只是惊讶,有人在犹豫了一下后却是有点尴尬的开口说道:“刚才我说的东西你们不要当真,只是稍稍开了几个玩笑.”

没见面的时候说说就得了,真要见面的话,总得跟那位前途无量的青年好好交流一番吧 正当众人反应不一的时候,不知何时,一道年轻的过分的身影已经一点一点的出现在了狄更斯家的客厅。

当众人听到脚步声齐齐望过去之后,倒也用不着狄更斯介绍和这位青年自我介绍,在场的很多人几乎是一下子就猜到了这位青年的身份。

而面对这位目前正在大闹英国文坛的俄国人,在场许多人一时之间也说不好该拿出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对方,但无论如何,当米哈伊尔客气且礼貌的跟在场众人一一打招呼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位客人那也是相当有礼貌的进行回应。

等到这一环节结束之后,狄更斯眼见气氛还是有些尴尬,他便赶忙张罗起了一些缓和气氛的环节: “今天有几位先生将在这里念一念他们的新作,等下让我们欣赏他们作品的同时,也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狄更斯的这一建议本意是缓和气氛,但有那么几个人却是互相对视了一眼,似乎是在向别人询问着什么。

而没过多久,他们其中便有人决定拿出自己最新的诗歌作品,准备听一听这位俄国人的评价然后再借此反驳一些东西,写上一些文章.

于是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来到读手稿这一环节时,还不等那些蠢蠢欲动的人站起身来,米哈伊尔的声音却是率先响了起来: “尊敬的各位先生,我这里有一首英语诗歌,不知能否有机会念给各位听?”

反客为主?

而且虽然听说他的法语诗歌写的相当好,但他难道真的在英语诗歌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和才华?

真这样的话那到底哪国的语言才是他的母语?!

就在在场众人心思各异的时候,米哈伊尔跟众人打了招呼并且得到了首肯后也并未过多犹豫,而是很快就调整起了自己的状态。

像报纸刊物上的一些争论,米哈伊尔当然是有所了解的,虽然他本人其实不怎么在意,但为了不因此影响到那三姐妹的诗集,也顺便为有些事情先做一下铺垫,总之在此时此刻,米哈伊尔怀着多少有些惆怅的心情,然后用最优雅、最纯正的英语念出了一首可能预示着什么的诗歌: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