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难合并的义军(1/2)

“韦兄弟,留兄弟一路辛苦了。

勿需多礼,快快坐下。”

耿京十分热情,先出手将韦康和留居义两人的礼打住,将两人请到椅子上。

待单钰为他们上好茶,耿京问: “此行如何,可曾打听到前方的情况?”

韦康点点头:“我大宋形势十分不妙,完颜亮兵分四路,淮南防务使王权畏敌不战,让他们轻松攻下淮南西路大片地方。

又将矛头指向淮南东路,正筹集大军准备攻取扬州。

依我看来,扬州怕也难保。”

“庸将误国,”

耿京恨声说了句,又问道: “他们分明是想从扬州突破,攻取临安,朝廷那边可有准备?”

韦康和留居义专门去南边打听情况,得到不少消息。

可惜他们对刘病愈说,是在沂州打探消息,对方没能问到前方的情况。

留居义说: “有准备,我们打听到,朝廷以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以老将刘锜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主力的重任。

要不是刘锜,怕两淮已经丢失。

以闵为京湖制置使,率兵三万戍鄂州,与守襄阳的吴拱犄角相应,防守长江中游;以李宝为沿海制置使,共同抗击金军。”

众人稍稍松了口气,他们虽在金国,南宋那边的将领知道不少。

如吴璘、刘锜等都是元帅级的大将,就算金兵再利害,一时也难攻破他们的防区。

李铁枪说: “大哥,我们不能在这里久待。

这里是金国内城,再怎么拼杀也影响不了前线。

我们最好去前方城池,一旦威胁到金国大军,他们必不敢全力攻我大宋。

朝廷大军可以缓可气,我们甚至可以配合朝廷大军,前后夹击金军,比在这里占一两州要有用得多。”

“二首领说得是,”

韦康接道: “金国现在将重心转到淮南东路,海州、泗州、楚州都是他们物资补给之地。

随便占领一州,也能威胁到他们的粮道。

这次我们在沂州,还碰见了牛头山的山东义军。”

要不是韦康提起,有些人都快将刘病愈忘了。

贾瑞问: “他们在沂州如何?”

“要是他们愿意,应该可以占领沂州,”

韦康叹声说: “他们一去沂州,就将沂水的陆天行那批人招到。

并与对方配合,在万石谷一战灭掉一千五千人。

又计出费县,俘杀费县四百余金兵。

现在他们在费县大肆招人,我们打听到,沂州的总兵力只剩下三千几百。”

韦康的话让大家呆住了,张安国有些不服: “他们现在的实力,能打得过那么多金兵?

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韦康苦 笑道:“人数并不多,我们离开费县的时候,他们正在招降那些俘兵。

两次大战,被他们抓的俘兵,大概有近千人。

就算加上那些俘兵,他们也不过两三千人。

但他们获得的成绩,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两次大战灭了近两千人,他们的伤亡加起来不满百。

所有计划,全出自他们的大将军刘病愈。”

“啊!”

几个心里承受能力差的人,忍不住惊叫出声。

他们在人数绝对占优势的情况下,攻新泰的三千多金兵,不知要拿多少人填。

刘病愈灭了近两千人,占领一座城,伤亡加起来不满百?

李铁枪说: “我们都小看了他们,刘病愈是个难得的奇才。

大哥,不如我们与他们联合,一起对抗金兵?”

耿京点点头正要开口,韩庸将话接过来: “这种联合很容易出现矛盾,到最后可能会反目成仇。

比如有人要加入,是加入他们还是加入我们?

哪一边收人?

战略战术方面出现分歧,是听他们的还是我们的?

甚至物资分配、派人出战等等都会出现矛盾。

除非两家合并成一家,否则很难诚心联合。”

韩庸说的这些也有道理,耿京很是头痛,干脆不去想,自己退出一大步: “现在的形势对我大宋非常不利,就算合并又有何妨?

我决定,与他们合并在一起。

大首领之位有能者居之,就让刘病愈担当。”

“大首领不可,”

三十多人被耿京的决定惊了一跳,一下子跪下二十几人,张安国说: “大家投靠义军,多半是冲着大首领的为人而来。

要是大首领将大权交与他人,岂不是寒了众兄弟之心?

他刘病愈的确会使计,有些仗并不是靠使计就能胜的。

我们的实力远胜过他们,人才也远在他们之上。

我就不相信,我们会不如他们?”

一同跪下的韩庸附合:“张将军说得是,队伍壮大的确对我们有利,但不一定是好事。

要是合并在一起,常发生一些勾心斗角的龌龊事。

别说抗击金国,处理自家事也忙不过来。

我们可以以联盟的形式联合,绝不能与他们合并。”

劝说的人个个都有道理,就算是赞成耿京的李铁枪也满脑子头痛。

韩庸的话让他们看到一线希望,耿京将众人劝起后问: “怎么联盟?”

韩庸缓了一会说:“现在海、楚、泗这三州最为关键,凭我们的力量,很难将其全部吞并。

我们可以让他们选一州,剩下的两州我们负责。

形成犄角之势,相互持援。

至于东平、沂州我们都没必要再多耗时间,早些去前线,助我大宋一臂之力。”

耿京的脸色终于松驰下来,点点头: “军师说得是,将前线的 事情说给他们听,刘将军是个聪明人,想来他也不会在沂州空耗时间。

与他们联合之事,就由二弟亲自去一趟。

为防东平这支金兵与沂州的联合,袭击我们后方,我们不可不理。

按刚才军师之计,明日准备,后天攻新泰。”

…… 沂州费县军营,大门口左右各有一张桌椅。

左边是马峥,右边是费县归降的一个文官。

在他们面前,各围了二三十人。

这些人多数是青壮年,中年男子只有几人。

一个年青人对刚停笔的马峥说: “我叫冯大壮,也是承县冯乡人。

今年二十八岁,奉家中父母双老之命,前来参军。”

在军营大门口,与范晴并肩站着的陈惜春一脸灿烂,将范晴的手搂住: “晴妹,不过七天的时间,我们就招到一千多人,简直不敢想象。

昨天我算了一下,我们能战之兵,已经超过四千人。

虽然多数是新兵,照这样训练下去,练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上战场。”

陈惜春不能不激动,她们在临邑用银子招兵,上门去请,结果也只招到一百几十人。

在沂州,她们的好运来了。

占领费县七天,有些地方的宣传,可能只有四五天,源源不断有人来参军。

照这样的速度,就算只逗留十天,她们的队伍也能突破五千人。

范晴笑了笑,抽出手将陈惜春反抱住: “要上战场并不难,这些新兵的体质还算不错。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