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临安来人(1/2)
泗州的情况总算让刘病愈松了口气,经过两天的排查,再也没有新的奸细冒出来。
这天盐城最后一批官员赶到虹县,再次引起城中百姓议论纷纷。
在城北门口大街上,左右挤着数百个男女老少,一个脸色瘦黄的老者指着城门口: “这些全是义军中的高层,他们去城外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
旁边一个小不了多少岁的男子接道: “听说这段时间有不少奸细混进泗州,他们应该是去抓奸细的。
王九王大人也回城了,看来这次要抓的奸细一定不少。
平时不觉得,这些义军穿上宋军服,和真的宋军没多少区别。”
左右站街百姓,像两人这样议论的不少。
一百多骑,带着数千个士兵走出城外后,分成左中右三堆停下来。
顶着前方的是一百多个义军高中层,其中有小半人身穿盔甲,跟出来的士兵、包括在城楼上的守城兵,全都穿着崭新的宋军军服。
手拿着样式相同的刀、枪、弓,列队站在城门外左右。
比起以前的杂服军,无论在士气还是精神面貌,都不可同日而语。
刘病愈回头看了眼自己的军队,心里还算满意。
两万多套军服不是小数目,目前他们只做成三分之二。
盔甲也被匠师改装好,可惜他们的盔甲不多,目前只能做几十套。
今天他义军的中高层,几乎全部尽出。
盐城、安东两地,各只留下两个中高层镇守。
他们没在城门口等多久,旁边的陈惜春指着前方: “少爷,是不是范大哥他们来了?”
前方大道上,出现一队人马。
没过多久已能看清,五十多骑护着二十辆马车,风尘仆仆朝他们方向赶来。
队伍前方冲出一骑,奔到范邦彦夫妇面前跪下: “孩儿拜见父亲、母亲。”
“如山快起来,让娘看看,”
郑氏将范如山拉起来,打量着一个月未见的儿子: “瘦了,这一路上可还顺利?”
范如山点点头:“去的时候我们走陆路,碰到一点小麻烦。
这次回来我们走的海州水路,十分顺利。
中原义军也很照顾,这些马车还是从他们那里借的。”
与众人一番招呼后,后面的大队人马赶来。
从第一辆马中下来一个壮年男子,男子身材高壮,身体较胖,双眼细而有神,脸上十分光洁。
就算不认识他身上穿的红色宫服,刘病愈也能猜到对方的身份。
在男子旁边的林瑞介绍: “将军,这位是舒度舒公公。”
受到后世一些影响,刘病愈对太监没什么好感。
人家毕竟大老远来,刘病愈领着众人,向舒度行了一礼: “刘病愈与山东义军众人,见过舒公公。”
舒度扫视完众人后,带着一脸惊奇,将目光落到刘病愈身上。
来的时候他从范如山两人那里,听到不少关于义军的消息。
在他看来,这些义军不过是些百姓山贼组成的队伍,别说纪律,连套像样的军服恐怕也没 有。
现在见到的情况,让舒度产生一种错觉。
仿佛面前这支不是义军,是大宋一支精锐部队。
所有士兵皆穿着崭新的军衣,许多将领穿着完整无缺的盔甲。
这些原本也没什么,他在京城见的殿前军,比这些穿得还要好。
但精神面貌上,面前这支军队绝对不差殿前军。
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一个个阳刚之气十足。
脸上流露出仿佛才打完一场大胜仗的神色,精神十分饱满。
众将领更是士气如虹,一个个沉稳中带着建功立业的渴望。
特别是刘病愈,舒度从他的脸上什么也看不出,一脸的平静。
舒度不相信他现在不知道自己是来传旨的,如此平淡,让舒度很怀疑他是不是真要朝廷册封。
轻咳一声回了一礼: “咱家见过刘将军、各位大人。
陛下早就听说过众大人在金国的英勇事迹,这次亲自召见范林两位大人,听到更多有关你们的消息。
对各位大人十分钦佩,你们的忠心,陛下铭记于心。
特派咱家来此,为众大人下旨册封,以正其名。”
范如山等人还未进入泗州之地,就已派人来回报。
大家虽已知道舒度是来册封的,还是被这个好消息给惊喜到。
王九上前,朝南边一礼: “多谢皇上为我等正名,请舒公公进入军营,稍作休息再行宣旨。”
“有劳各位。”
大家走得较慢,给舒度将百多个中高层介绍完,刚好走到主营。
舒度没进主营,刘病愈安排人将他带到一幢小楼梳洗不提,大家围坐在主营中,听范如山两人介绍前方情况: “建康府已被金军攻下,现金军主力聚集在那里,正准备攻和州。
我们走的时候,朝廷派一个叫虞允文的文官,到和州慰军。”
“虞允文?”
听到虞允文的名字,刘病愈想到一些事。
他在后世听过有关虞允文的一些事迹,虞允文虽是文官,在后世十分有名,曾得到一位伟人的推崇。
说虞允文是“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
想到虞允文,刘病愈自然想到虞允文成名的采石大捷。
有关采石大捷他只是听过,个中细节一点不知,连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他也不知道,问众人: “和州或是附近,有没有一个叫采石的地方?”
大家有些惊讶,现在范如山正在介绍南边的事,刘病愈居然问地方?
对那边比较熟悉的范邦彦,现在已经对这个女婿比较了解,介绍得十分详细: “和州有此地名,以前叫牛渚矶,又名采石矶。
那里位于长江中部南岸,是一个码头。
我曾经去过那里,那里山势险峻,水流湍急,地势十分险要。
若是金军从和州突破,必经此地。”
“果真有此地,莫非采石大捷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刘病愈有些恨自己没好好学历史,自我催眠一会,将采石大捷认定在这时。
当然,他也知道,历史在某些时候,也经不起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他有可能就是那只蝴蝶。
“现在和州那边是何人主军?”
林瑞比范如玉更了解刘病愈,知道他在边想事边问,回答得慢而详细: “建康被攻破,淮西主帅王权已被免职。
现在由将领李显忠担任淮西主帅。
虞大人找过我们商量,他的意思是我们去和州,兵合一处阻击金军。”
王九皱了皱眉头:“为什么不让我们攻建康?
切断他们的后路?”
“攻下建康也堵不住金军的退路,他们可以从庐州逃走,并且我们很难攻下建康。”
林瑞苦笑道: “金国这次派六十万兵力,分四路大举进攻,我们从南边朝廷打听来的消息,只是完颜亮这路,就有二十来万人。
有几万守杨州,三万守庐州,建康位置同样重要,并且金国大军就在那里。
我们绝难攻下。
还不如与他们一起保和州。”
大家被林瑞这串数字吓了大跳,他们以前只听说金军主力,从未想过对方具体有多少人。
二十几万兵力?
悬殊了十倍,就算再自信也难生出胜利的想法。
李贤问: “现在和州那边能用之兵有多少?”
林瑞和范如山互望一眼,范如山说: “原本我大宋军队人数并不比金国少,连连败仗,许多兵将败亡逃窜,有些甚至当起流寇,四处祸害百姓。
现在在两淮之地,大概还有四十几万可用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