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请罪的父子(1/2)

秋是收获的季节,却不一定人人喜欢。

悲秋怨悲的骚人太多,甚至有些百姓也跟着瞎起哄。

世间上的人与事,也和春夏秋冬一样不尽相同。

比如有些人正在新婚燕尔,有些人却在怒海中颠簸。

一条红色地毯,从石阶处直通向一座高大宽敞的宫殿,宫殿之内,几十个文武官员分站左右。

这些人可不比那些县府之类的小官,甚至连一州之首,在这里也排不到前几位。

一个个身穿紫红官服,全部面向最里面一人。

里面之人坐在一张大椅上,是个印堂高突、双眼大而内陷的中年男子。

男子身穿一套纯黄色盔甲、头带一顶花翎头盔。

沉着一张脸,看着跪在下面的两个男子。

这两个反手被绑的男子,正是从泗州逃走的萧怀烈父子。

“朕早就听说过刘病愈,能以几百人从临邑打到沂州,并将沂州全境占领,绝非是一般匪首书生,这才派你父子二人镇守泗州。

朕临走时吩咐过,如有需要,徐、楚二州的兵马你们可以调动。

万万没想到,你们竟将泗州拱手送给刘病愈。

不是躲在楚州吗?

还有何面目来见朕?”

这个中年男子名叫完颜亮,当今金国皇帝。

还算他的文化涵养都比较高,没有将心中的怒火全发泄出来。

萧怀烈父子羞愧万分,在他们来之前,消息就已经传到扬州。

所以这次他们还未开口,完颜亮就说出这样的话。

萧怀烈抬起头来: “皇上,臣父子有罪。

原本想早点来向皇上请罪,一是要安排楚州防务,二是探查一些事情,所以才来迟。”

完颜亮冷笑道:“楚州防务自会有人安排,你们查到什么事?”

“刘病愈以一千人巧取安东,臣有失察之责。

大名府王九、蔡州新息县令范邦彦,率近两万人投奔刘病愈。

臣想保住盐城和楚州的援军,不得已弃虹县,中了他的计。

兵少将寡,没敢与他在泗州一战,只好退守盱眙县。

他们越过海州攻我泗州,如今海州正被仓乡那批反贼攻击,说明这两股反贼至少已经联盟。

仓乡那批反贼的人数,比刘病愈只多不少。

若是被刘病愈所用,远比几万宋军威胁更大,皇上务必要引起重视。”

刘病愈无论在什么地方,皆不设防,让萧怀烈查到不少东西。

这些消息并未让完颜亮高兴,脸上的戾气更重几分: “就算他们数人再多,再怎么聪明,毕竟只是些草莽山贼。

居然让他们从济南打到泗州,是朕无能,还是你们无用?”

“皇上息怒,萧将军说得不错。”

右首站出一个三十几岁的壮年男子,男子身穿一套黑色盔甲、肤色赤黄、身材高壮笔直,看起来十分彪悍。

“如今山东、河北等地相继有人叛乱,如同山涧乱水。

若是被他们汇成一股,对我大金将会有很大威胁。

泗州就在我背后,他们现在在我们背后狠插一刀。

这刀若是不消除,将会影响我们南伐宋国的大计。

臣愿领兵一万,去泗州为皇上分忧。



壮年男子说话又硬又直,不过完颜亮对他比对萧怀烈好多了,摆了摆手: “元宜还要为朕讨伐宋国,岂能派去剿那些匪寇?

对付他们之事等会再说。

萧怀烈,若是你父子大战寡不敌众失掉泗州,朕还有情可原。

但泗州仅打了两次小小的战斗,都还不是你们打的。

如此无用之人,朕留你们何用?

来人,将他二人拖出去斩了。”

“且慢,”

左边一个脸型瘦长、双眼细而有神的中年文官站出来: “皇上,杀将易,求将难。

萧将军是我大金名将,战功颇丰。

萧克宋虽年青,却是一员难得的猛将。

他们失泗州的确有罪,但也有功。”

完颜亮可能是被气到了,半晌才指着中年文官: “孟铸,你给朕说清楚,他们失泗州有什么功?”

孟铸一脸平静,看了眼仍在地上的萧怀烈父子: “皇上也说过,刘病愈绝非常人可比。

从我们了解中,他与我大金数次战斗,未尝一败。

完颜琛将军父子身死,如今连萧将军也败于他手下,我们还是将此人看轻了。

泗州和沂州的兵力差不多,攻沂州时,刘病愈的兵力还没有沂州的兵力多。

但攻泗州,他的兵力是泗州几倍。

萧将军能将泗州四千主力和粮草军资保全下来,此功不可没。”

大殿中数十人,有大半都听呆了,包括完颜亮。

刘病愈的情况,他们大致已经知道。

的确如孟铸所言。

与完颜琛对比,萧怀烈要高明太多了。

四千余人,不但能从两万多敌军中全身而退,还能将粮草军资等等带走?

还是从与他们屡战屡胜的刘病愈手中?

完颜亮脸上的戾气消尽,只是还有些怒气,看向萧怀烈: “来人,给两位萧爱卿松绑。”

“多谢皇上,”

谁愿意死?

听到萧爱卿几个字,萧怀烈知道自己父子死不了,和儿子一起叩了好几个响头。

满是感激地看了一眼出言相助的孟铸,乖乖退到一边。

“孟爱卿,如今我大金多处叛乱,你有何良策平之?”

现在完颜亮戾气没了,清醒不少。

知道再这样搞下去,后院失火很可能烧遍全国。

连刘病愈暂时也不问,先问平定叛乱之事。

没让他等多久,孟铸说: “我大金统治中原三十多年,前期叛乱不少,后来逐渐少有人生事。

皆是历代皇帝治国有方,轻赋税、薄徭役。

近年来我大金天灾颇多,一处人乱,势必会引起多处生乱。

为民者,若有活路,很少有人甘冒抄家灭族之危。

若是皇上能下一道宽赦诏书,不敢说所有地方的叛乱都能解决,起码大部分能够平定。”

“宽赦诏书?”

完颜亮站起来,来到孟铸身边: “只要能平定大部分叛乱,余下的皆不足虑。

爱卿所说的宽赦诏书如何下?

还请教教朕。”

“臣不敢,”

孟铸自始至终都一副风雨不惊的样子,让一些忌妒他的人也暗自佩服: “愿 下山为民者,分地分粮,免除一切赋税。

愿脱离叛军之人,为民从军皆可,免除所有罪责。

叛军多数都只是些百姓,对于那些在叛军中手握军权之人,要尽量拉拢。

他们需要的不过是钱财、地位,若是皇上答应,多数人都不会冒险,去南宋求一个不知能不能求到的官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