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式武器(1/2)
在牛头山半山腰,有一块较大的平地,这里四周光秃秃,连棵树也没有,只有一个简陋的四合大院。
吃过早饭,刘病愈带着陈惜春,和几个当家来到这座四合院。
陈惜春是刘病愈的贴身丫鬟,多数时候都在他身边。
这里是陈惜春第一次来,被许多事物吸引住。
在宽敞的大院里右边,架着两个不算小的炼炉。
赤红色的焰火中,插着几支铁夹。
十几个男子分在几处,用铁夹夹着一些烧得火红的铁料,在几台铁架上,对着铁料连番敲打。
旁边还有一个大石槽,离得有些远,只能看见石槽里有不少脏水,冒出阵阵热气。
大院另一边看起来更乱,满地的木梢,几个木匠将一根根木棍抛光弄圆,还有些木匠将一些粗壮的树木,改成一块块比较平实的木板。
几十个男女在这里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到来后,一个高瘦的老者停下木工,将一块米多高的大木盾拿到刘病愈面前: “大当家,你看是不是这样。”
大木盾的高度和陈惜春差不多,上宽下窄,上面比她肩头还宽。
只有一指厚,上中下有三块薄薄的铁片固守。
中间虽能看出是由几块木板组成,拼凑得比较细致,看不出多少凹凸。
木盾是新木所造,淡黄色很新鲜,但谈不上好看,中间除了木柴自身的纹理,一点雕刻的花纹也没有。
陈惜春接过来试了试: “好重,一只手抬也非常费力。”
“不是这样拿的,”
刘病愈将木盾翻过来,后面有两个凹形手柄,他两手抓住两个手柄,感觉不错,只是太重了,起码有三十多斤。
“太重了些,要在太阳下晒干,要能再减十斤,那就方便了。”
几个当家也试了试,宗由说: “这东西防箭绝对没问题,防刀枪就不一定了。
有些力大之人,一枪能将其洞开,伤到后面之人。”
“现在的条件,只能搞出能防箭的盾牌。”
这些是刘病愈熬夜设计出的,他的脑袋里有很多更好的设计。
条件太不允许,只能搞出这种盾牌。
他对现在人的武力值虽没多少了解,真要一刀或一枪搞穿这种盾牌的,应该不会很多: “这种木盾制作方便,也不是太重,举起来起码能将后两排的人挡住。
我们现在遇到的金兵并不是太强,如果实战,应该是够了。”
现在马向南在山下训练,马向前说: “金兵的弓箭虽强,制作盾牌真有必要吗?
我们的刀枪训练好了,更具有杀伤力。
要是制作盾牌,还得分些人成为盾牌兵,本就只有五百几十人,分兵后攻击的人数不就更少了?”
旁边的铁头深以为然,点头附合。
这两天刘病愈想的事太多,根本没时间和他们一一尽说。
大家对他这些安排,存有很深的疑虑。
要不是他救过众人的命,又加之他平时也不是荒唐之人,大家绝不会依他的安排行事。
这些事情刘病愈昨天晚上才考虑到,陈惜春给他搓背 时,已经听他说过想法。
不待他开口,陈惜春说: “打仗简单说来,不过两种,一是防,二是攻。
两军交锋,除开依靠地利之便防御外,不外乎盔甲和盾牌。
盔甲最好,一般铁制的盔甲,箭无法透穿,但现在我们的条件无法办到。
另外就是盾牌,盾牌一般都用来防御弓箭。
我们做木盾同样可以防御,暂时没必须再做其它。
金人和我大宋交战之所以能常胜,他们的弓箭利害也是其中之一。
以后打仗是远程攻击的天下,刀枪再利害,毕竟要跑近才能攻击。
弓箭不一样,四面八方的弓箭射来,武艺再高也不可能全方位防御。
如果能利用好,对方还未冲近,就会被消灭不少。
我们要防御他们的弓箭,就得在盾牌上下些功夫。”
有些东西刘病愈还没给陈惜春说,远程攻击和近身攻击的利与弊,在后世早就得到验证。
你再利害也不过一颗花生米的事,再利害的防弹衣,也防不了更利害的子弹。
当然,这些东西现在离他太远,远到一辈子也无法实现。
现在刘病愈才真正后悔,以前没能好好学习,当个机械专家或是物化专家之类的牛人。
现在他除了会酿酒,再没其它拿得出手的真本事。
宗由几人还是有些不太懂,他们只知道了盾牌的重要性。
听这意思,刘病愈要大力发展弓箭。
只是相比以弓马争取天下的金人,恐怕是不够看。
大家来到里面,一个脸色泛红、手臂粗长的壮年男子,拿着两把武器来到刘病愈面前。
这两把武器,将几个同来的人大吃一惊: “公子,我们合计过,这里的铁料不多,无法打造出多长的刀枪。
比你原本设计的刀枪前端都要小些。
样式和总的长度没改变。
刀长三米,枪长四米三,你看如何?”
刀和枪的样式还算普通,就是长度太让吃惊。
刀是三尖刀,顶端三个尖刃,中间尖刃长左右稍短。
最大宽只有半根筷子,中尖刃之下也开有锋刃,总刀头长有一尺。
下面还有半尺的刀颈,一根比鸡蛋稍粗的桦木棍穿进刀颈。
还有几颗铁钉固定在刀颈上。
长四米三的枪稍细些,枪头有四锋,四个血槽。
并不很尖锐,最宽处只有半个拳头粗。
枪尖到枪颈只有一尺长,用比长刀更细的桦木棍作枪杆。
四米三的长度,已经超出所有人对武器的认识。
铁头问: “大当家,这么长的刀枪,就算出招出极不方便。
以后对敌,弟兄们会吃大亏的。”
“三弟说得不错,”
宗由听刘病愈说过要改进刀枪。
这么短的时间,他今天也是第一次来,心里大为失望: “一寸长一寸强,这话不假,但也不能绝对用来衡量强弱。
如此长度,除非武艺极高之人,很难灵活出招。
一旦敌人躲过第一招,冲近后几乎会被对方压着打。”
这事陈惜春也没听刘病愈说过,没能替他回答。
他暂时没作答,拿起两把武器试了试,刀大概有八九斤,枪比刀稍轻些。
虽不如他设计 的那样,那也是没办法,他们的铁料太少,大家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拿来刀枪的人叫谢大来,是刘病愈以前招收的铁器师。
他府上人所用的铁器,几乎都出自对方之手,手艺很不错。
他也是听陈惜春的介绍,才将这个重任交给谢大来负责。
“打仗,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必须要靠大家精诚合作才行。
这种长兵器,只适合组阵战斗。
这也是没办法,我们的个人实力占不了多少优势。
你们可以想想,在一个空旷的战场上,我们组成一个方阵。
第一队是手拿长刀的弟兄,第二队手拿长枪。
就算对方能避开大刀的攻击,还未能靠近,后面的长枪已经出击。
在这种双层攻击下,能避开的可以说少之又少。”
战斗不用刘病愈讲得多仔细,这些人都是高手。
他们能如同被洗脑似的,按照刘病愈说的去想。
普通士兵的长武器,最多只有两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