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话(5/3)
假设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和你同名同姓,一模一样同时出生的双胞胎。
你们吃一样的东西,过一样的日子,甚至连早年生活轨迹都一样。
而唯一的不同点,就是你的兄弟选择留在村子里和平地生活,而你则参加了某次著名的战役——就看你们这两人本身的外在而言,参加过这场战役和没有参加过这场战役,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外人无法从外表上区分你和兄弟的差异。
除非大家都知道你参加过。
而历史的意义就在这里体现。”
它指了指自己的脑门,“你们的差别存在于内在,而不是在于外在。
人和人之间也是一个道理。
尽管你们长得一模一样,但命运和际遇赋予了你们完全不同的内在意义。
你是什么种族,你长什么样子,完全都是些次要的外在因素,身体不过是灵魂的容器。
抛却这一身皮囊,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
“所以在千篇一律的皮囊之中能够活出各自不同的色彩,生命才显得难能可贵。”
“而我,喜欢到处去了解打听历史上各色人种各样截然不同的际遇,正因为如此我才干了这一行。我去各种地方考古、鉴识各种文物。同时我也是个收藏家,但我并不收藏别人口中一般意义上的古董,我收藏的是无数弥足珍贵的际遇和回忆。全部那些我所经历过的鉴识之旅和难能可贵的体验,丝毫也不亚于收藏珍贵古董的乐趣。”
“再者,你那位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兄弟,也并不会因为选择过平淡的生活就使得自己的生命黯然失色。
各种生命都拥有多姿多彩的经历。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一样的。
但是我觉得,一个人选择抛却平淡的幸福,义无反顾地选择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那种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那种能够扭转整片大陆未来局势的行动上面,则更能够使得自己短暂的生命大放异彩。
这样做,他经历的境遇就不仅仅是赋予了自己生命完全不同的意义,甚至还会改变其他生命的意义!
从而使更多活下来的人能够有权选择它们想要的那种和平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有人都害怕死亡的来临,然而所有人都不得不经历死亡。我也害怕过死亡,但是一旦想到我那行将熄灭的老朽烛火,居然还能够因为改变什么事情而得到截然不同的意义,在生命的长河上绽放光芒——则死亡的畏惧亦马上变成被光明驱散的云烟。”
“年轻人,是时候做出你自己的选择,从今开始将没有退路。希望你的生命光芒万丈!”
*注释:
1.“ivresse”和地球上某种语言的单词“l’ivresse”意思相近。
2.“黑色房间”的概念来源于“红色房间”,网上据传为一种真实的血腥直播,受害者多来自于第三世界的国家。
3.暗黑精灵和牧师的对话来自电影《The selor》(《黑金杀机》)。
4.
筽啬悫给康氏上的课,还有法师和康氏对话的部分内容来自Philip K.
Dick(菲利普·迪克)的小说:《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高堡奇人》),译者李广荣,译林出版社出版。
还有《Do Androids Dream&ric Sheep?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
译者许东华,译林出版社出版。
原文为:“不管去哪里,你都不得不做一些错事。
这是生命的基本条件,要求你违背自己认同的身份。
在某些时候,每个活着的生命都必须这么做。
这就是终极的阴影,造物的缺陷。
这是个终极诅咒,那个吞噬所有生命的诅咒。
整个宇宙都是这样。”
5.法师阐述抗争的意义参考自海德格尔的观点,出自Sarah Bakewell的《存在主义咖啡馆》。沈敏一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6.筽啬悫回忆第一次败仗的话摘自《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第六话,由王样汉化组汉化。原文为:“第一次见到的真的尸体,就好像是被用完扔到一边的果酱或者是其他什么的空罐一样…”、“诶…?到刚刚为止那里面…装着什么东西来着…?”
7.筽啬悫的早年内心经历来自网上流传的《西线无战事》内容。难以考证原出处,版本和译者不详。万望有读者能够指出。
8.从黑暗岁月中醒悟过来时的筽啬悫所说的话,来自于网上流传的精神分析家Elliot Jaques所说过的话:“人到中年,意味着‘死亡不再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也不再是失去他人的经历,而是成为了和个人息息相关的事。’”原文最初出处已难以考证,万望有读者能够指出。
9.“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魔兽、瘟疫、饥馑、动乱、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不能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原话来自马尔克斯所说过的话。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在颁奖仪式上,作了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长篇演说。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的孤独》演说中剖析了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之后说了以上那番话。
10.筽啬悫对于时间和地域的思考,出自Sarah Bakewell的《存在主义咖啡馆》。沈敏一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11.
“……我们浪迹四方,见过许多种族的城郭,领略了它们沉重的历史,心忍着许多痛苦,挣扎在浩淼的大洋……”
这段话来自 《The Illiad The Odyssey》(《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荷马著,陈中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特别推荐这一版,翻译高超,言辞优美。
原文为:“告诉我,缪斯,那位聪颖敏睿的凡人的经历,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城堡后,浪迹四方。
他见过许多种族的城国,领略了他们的见识,心忍着许多痛苦,挣扎在浩淼的大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使伙伴们得以还乡。”
12.
“一个人的负担越沉,他的头便弯得越低。
头弯得越低,脸庞也就自然而然地更贴近地面。
直到看清大地的沟壑和斑驳,人的生活才能更贴近真实,更接近内心的自省。”
参考自n Kundera(米兰昆德拉)所写的《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译者:韩少功/韩刚,作家出版社出版。
原文为:“……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13.“它总是把对思想的酷爱交织到对古文物的感情之中。”这句话来自于推理女王Agatha Christie的小说《The Labours of Hercules》其中的第十一案:The Apples of the Hesperides。译者和版本不详。万望有读者能够指出。
14.筽啬悫和康氏讨论两本《梨飓吠陀》的大段内容,来自Philip K.Dick(菲利普·迪克)的小说:《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高堡奇人》),译者李广荣,译林出版社出版。其中有段提到芝宝牌打火机,还有圣人的胫骨话题,十分值得一读。
15.
“……历史并非一个永不间断的过程,并非如线性叙事般一步步往前推进,并非总是向前迈进……”
这段话摘自Bilibili网站视频:《「亚文化」如梦似幻:City Pop和Future Funk的复古之路(中文翻译)|Michael Saba》。
原始来源网址:https://.
youtube.
/w。
原始标题为:《Japay Pop and the Rise of Future Funk 》,作者:Michael Saba 。
翻译:aM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