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话(3/4)
我想他慢慢就会习惯上死亡的幻觉…直至他对这个梦里头重复发生的意外完全麻木,最后再演变成自动自觉地跳崖——反正这都是梦中例行公事,而且最后他都会醒来,活着重复——但是重头戏就在第101次梦醒!
当我解除魔术,让他在真实世界中真正醒过来后……出于习惯,出于厌倦,你觉得他此时还会不会去区分梦境和现实呢?
他一定不会!
我甚至还可以保证现实的他会像梦中的自己一样仍旧跑去跳崖!
呵呵哈哈……最后,我和王的梦都会成真!”
“……你!
你……”
莱辛此时不知如何应对。
“不过还是等我什么日子无聊至极时,再来干这档子无聊至极的事情吧!
还是说,你也想试试做梦?
不过你们这些下等人类,就不要做梦了!
乖乖地听任本尊摆布就可以了……哼哼哈哈哈哈……!”
胥伏特邪笑着踱步远去,而红衣神官只是咬牙切齿地站在原地无法挪动脚步,任凭那狂放的笑声回荡在大理石廊下。
到底这是它的真实企图?
还是只是一个诡谲圈套?
莱辛被这意外的一出搅得思绪不宁。
看来现在要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只能靠自己和同志们了。
此时的他想起了重要的盟友,没错!
一定要尽快找他们商议…… *注释: 1.
下臣口中的“经院”
指的是魔林国的“王立经济学院”
。
2.
“图尔马錂”
,只存在于魔林国的某种神奇矿物,传说其拥有强大的魔术抗性。
可能跟地球的“Tourmaline”
有点渊源?
3.
古时的朝会是众位高权重的大臣聚集之地,随从通常不得跟入。
这里出现的仆人显然与我们一贯的古代国情有点不同。
不止仆人方面,王宫很多地方也有大不同。
大概是由于这个国家进入新时期,议事制度、礼法等经过某些改革的原因?
4.
“经笥殿”
原是国王的藏书馆,现在国王多在此处养病。
5.
原案其实是想采用以下一段话来用作国王对胥伏特的评论的(联系起来真是觉得无比契合这个画面)。
奈何本人能力非常有限,想要获得原作授权怕是不可能了。
但还是忍不住想在这里分享一下这段读起来很牛的文案: “……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
我最引以为傲的论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而且,还是不被荧光笔画线注记的那一段。
我害怕阅读的人。
当他们阅读时,脸就藏匿在书后面。
书一放下,就以贵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闪耀。
举手投足都是自在风采。
让我明了,阅读不只是知识,更是魔力。
他们是懂美学的牛顿。
懂人类学的梵谷。
懂孙子兵法的甘地。
血液里充满答案,越来越少的问题能让他们恐惧。
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习惯俯视一切。
那自信从容,是这世上最好看的一张脸。
我害怕阅读的人。
因为他们很幸运;当众人拥抱孤独、或被寂寞拥抱时,他们的生命却毫不封闭,不缺乏朋友的忠实、不缺少安慰者的温柔,甚至连互相较劲的对手,都不至匮乏……”
文案来源自知乎上的问答“你见过的最好的软文是哪一篇”
。
发表者为可风,原文来自于“台湾奥美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做的一则广告”
。
链接:br 6.
国王的话:“有的君主野心勃勃,总认为统治的地面不够大,人口不够多;有的王国里大臣们贪污腐化,唆使他们的主子进行战争,才好压制或者转移人民对于国内行政事务的不满情绪。”
摘自《格列佛游记》。
7.
国王提到的一句话:“……然后见证这个星球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再度发生。”
在此说明一下,胥伏特主导的“魔艺复兴”
可以称为第一次革命性奇迹,而国王在这里期待着第二次。
8.
胥伏特的话:“古代的议会就好象是英雄和半神人的聚会,而现在的官员却象是一群小贩、扒手、强盗和暴徒。
那些富人总想着享受穷人的成果,不管是用钱还是攒钱,钱总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就是这样,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婪无厌。”
摘自《格列佛游记》。
9.
本文引用了大量在网上来源不详的“王尔德语录”
,原文如下: “男人的面孔是他的自传。”
“我想所有迷人的人都是被宠爱着的,这是他们吸引力来源的秘密。”
“人们越长越老,但绝不会越变越好。”
“爱国是恶人的美德。”
“人生的首要责任是尽量虚伪。
至于第二责任是什么,至今尚无人发现。”
“邪恶是善良的人们编造的谎言,用来解释其他人的特殊魅力。”
“奚落是庸才对天才的颂歌。”
10.
胥伏特的话:“纵观这片大陆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都只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反叛、暗杀、屠戮、革命和流放。
你的同胞中大多数人都属于自然界中爬行在地面的可憎小毒虫,而且还是其中最有害的一类。
在这个王国里制造阴谋的人大都是企图抬高自己的政客身份,使一个行将腐朽的宫廷恢复元气,镇压或者缓和群众的不满情绪,窃取没收来的财物填满自己的口袋,左右舆论使它能更加符合于个人利益罢了。”
摘自《格列佛游记》。
11.
如果参考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用某段话来描述昏庸的王国大臣真是十分应景(译者不详):“……每当不眠之夜仰卧铺上时,奥雷连诺上校都往想象那些身穿黑色衣服的法学家——他们如何在冰冷的清晨走出总统的府邸,把大衣领子翻到耳边,搓着双手,窃窃私语,并且躲到昏暗的通宵咖啡馆去,反复推测:总统说“是”
的时候,真正想说什么;总统说“不”
的时候,又真正想说什么,他们甚至猜测:总统所说的跟他所想的完全相反时,他所想的究竟是什么……”
可是还是由于本人的能力问题,想获得授权在文中引用这段一针见血的描写是不可能了,故只能在此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