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进退维谷豪门怨 跌宕极意越人歌(3/4)

于是她便将银牙一咬,跺足飞身而去。

入夜十分,佛刹四周静得出奇,既无蛙声,也无虫语。

庆云似乎也觉得古怪,因而跃上房顶想细探缘由。

没想到房顶上居然早有不速来客,两袭玄衣僧袍比邻而立,无语无声,无半分动静,就像似两尊泥塑一般矗在那里,也不知已站了多久。

庆云并没有惊慌,因为他依稀可以分辨出这两个背影,似乎是觉法和空空空空两位大师。

他知道这两位大师都有些故弄玄虚的毛病,因此也没有如庸人般一惊一乍,只是缓步走了过去,学着他们的样子,并排站在屋脊上,凝目望向远方。

三人就这样呆立了一盏茶的功夫,空空空空大师终于开口了, “庆小亲可看出了些什么?”

“夜色很浓,月很美。

树影婆娑,山风吹。

流云献舞,银汉斟杯,惹人醉。”

“阿弥陀佛,庆小亲好兴致。”

空空空空合十微礼,很快又恢复了方才那种泥塑的状态。

过了一会儿,终于轮到庆云忍不住了,便反问空空空空道, “大师,不知您看到了些什么?”

“四野空旷,山径空。

云翳空冥,穹窿空。

空空空空。”

庆云知道在这打机锋的大和尚嘴里问不出什么,于是又去请教觉法大师,“大师,您呢?”

“四野空旷夜色浓,山径幽幽月卧风。

山岚暗送腥戾气,醉人正堪举刀横。”

庆云仔细一琢磨,觉法大师似乎是指这夜色之中暗含杀机?

他虽然心下早有惴惴之感,但四下暗察,并无异处,因而也无法理解觉法大师所谓何指, “大师,后生道行微弱,并未查出有何不妥,不知大师何出此言?”

“道友若真是毫无察觉,又怎会来此?

只是这觉识不在五感,故而道友难寻蛛丝马迹。”

“不错,请大师见示。”

“你可有闻到什么味道?”

庆云闭目捕风仔细嗅了嗅, “尽是香烛气息,未觉异常。”

“风自东南徐来,循山隙来此。

谷兰早桂,溪畔苔腥本应是寻常味道,你可有闻到?”

“后生并未闻到。”

“你可听到什么声音?”

庆云侧耳又仔细倾听片刻, “除我三人对答,万籁俱寂。”

“蜉蝣蟋蟀,田蛙柴犬。

正值初秋,相戏正欢,你难道没有听到?”

“后生并未听到。”

“应该闻到的气味闻不到,便是异味。

应该听到的声音听不到,便是异响。

如此兰香鲍臭,大音隆隆,难道你还无知无觉吗?”

“大师的意思是,必然是有人在上风燃香烛掩盖气味,用手段让百兽噤声,蹑足潜踪藏在这片夜色中?”

“子房,子房,孺子可教!”

庆云忽然又皱了皱眉, “他们燃烧香烛和让百兽噤声之间有没有关联?

如果有关联的话……”

庆云仿佛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面色忽然变得很难看。

“亲可回头观望。”

回首的方向乃是望向寺内,庆云闻言一愣,但还是依言回头望去,只见房顶上面已经不是只有他们三人。

每处院房上都立了几道人影,有的还以袖掩鼻,甚为戒备。

空空空空打了个哈哈, “站得高些,空气总相对好些。

不过还是要早些通知你的同伴们做些准备才是。”

庆云此时还是很疑惑,问道, “阵仗搞这么大,对方有多少人?”

空空空空摇了摇头, “现在还不清楚,但人数自然不会少。”

“既然人数不少,怎么可能隐藏得那么好?

就算夜色朦朦,诸位大师目力都是何等锐利。

一支人马安能逃过诸位的慧眼?”

觉法一声冷哼,应道, “这当口可不是拍马屁的时候,少说点虚的。

嗯,贫道虽然还不能确定, 但是在和中原武林同道交流中,曾经无意间听得一些传闻,似乎可以解释眼前这些异相。”

》》》》》敲黑板时间《《《《《 相信许多读者在看完这一章节后都有一种暴躁的情绪,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分说。

首先我们讲一下古长安口音为何要用苏白来对音。

这是魏晋,五代,两次衣冠南渡的结果。

根据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江南语系和汉代音系(属于上古汉语的第二阶段),中古汉语(魏晋至唐的汉语发音)的近似度远远高于江北语系,建康金陵吴郡也就是当今苏宁杭(上海那个时候只是一片滩涂。

)三角是长安洛阳望族当时的主要迁徙目标。

如果有兴趣研究当地一些大姓望族的谱系,泰半是晋末或唐末迁徙而来。

而荆南,闽南,岭南客家(南迁族群),则大多望出晋鲁。

而北方的口音则经历过多次语种混合,最近一次影响力较大的融合当然有满人白话,关外口音的诸多影响。

根据唐诗韵脚研究也可以看出,即便到了唐时,长安官白也更近南音,而非北音。

在当代北方口音中几乎已经完全消失的入声,在唐宋之际依然于江北普遍存在。

其次我们再谈一谈本州的这个州字为什么有问题。

日本称大八洲国,出自《日本书记》所载上古分野“然后同宮共住而生儿。

号大日本丰秋津洲。

次淡路洲。

次伊予二名洲。

次筑紫洲。

次亿(隐)岐三子洲。

次佐度洲。

次越洲。

次吉备子洲。

由此谓之大八洲国矣。”

所谓八洲,就是日本自认为国土的八个岛屿。

环水而居处曰洲,这本也无甚不妥。

而州是一种行政区划,比如筑紫洲称九州,是因为筑紫后来被划分为九个令制国,与四国取名法同。

而秋津洲作为日本本土最大岛屿,所辖令制国不知凡几,合以本州一州论,无论在命名法还是典籍上都是无道理可循的。

对于秋,州二字今日日文训读的不同读法,涉及日本渡来史,在本作中并非主要内容,因此此处仅循其简,日本渡来是在万年的跨度里多次形成的,最早的渡海人当然是南岛人(越人)。

“秋”

“州”

在现今日文中读法不同,类似现象在定型后的日语中比比皆是,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吴音”

,“汉音”

,“唐音”

以及被归入“惯用音”

的“上古音”

(日本上古音既越音)相互影响形成的。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