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外人不得入(1/3)
朱元璋点头:“朕意已决。
此后,你二人暂代朕巡察庶政院及中政残部。
若有余觉,格杀勿论!”
那布帛上笔墨勾勒,线条繁复,是一张庶政院内部结构图,每一道门廊、每一处藏档暗格,无不清晰入目。
他手指轻点西南一隅,低声唤道:“此处留静堂”
,素为文官清修之所,实则为马永年任中政使时所设‘密议阁’,朝中旧臣常于此议事。
可惜世人多不知。”
随侍李奉行听罢,惊讶问:“王爷之意,是欲由此探入余党藏所?”
朱瀚不置可否,只问:“昨夜擒下杜谦,可曾撬口?"
李奉行拱手:“属下亲审。
杜谦虽顽固,却不敌‘虚宫锁语”
之术,已供出三人藏于留静堂'东廊,其中一人名宋?
,曾为中政文案副吏,另两人乃前翰林旧识。”
朱瀚目光一?
:“宋?......
此人久未显迹,如今现身,恐非等闲。”
他沉吟片刻,忽唤系统签到,念道: “签到。”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影迹潜行'一次,谋略点+5】
朱瀚目光一亮:“好。”
他立即换上夜行素衣,将玉佩藏于袖中,布令:“传朱标。
辰正三刻,于太庙西石阶下接应。
孤亲探此堂,待探得确据,再作收网。”
与此同时,东宫内殿。
朱标方才退朝,尚未宽袍,就被李奉行悄然来报。
听完朱瀚所言,立刻面色一正,唤道:“召五卫五十人,带青衣暗甲,即刻候命。
文渊阁留静堂东廊,不得声张,不得惊动外臣。”
巳时初,朱瀚化名夜吏,自文渊阁西门潜入。
凭“影迹潜行”
,身形几如夜风,行于廊檐之下无人察觉。
经藏书室、观书阁,转至留静后庭,只见一盏幽灯隐约在壁间摇曳。
朱瀚藏于屋檐阴影,凝神片刻,只听堂内有微语传来: “......
杜谦已失手,东宫定会追查。
宋兄之策,当更为周密。”
“此事若不再动,则太子与王爷便大权在握。
我等旧人再无翻身之机。”
接着是一道沉稳男声:“不急。
太子之位仍未立实,朱标虽仁厚,却无太祖之说。
此时若能取一脉宫中贵妃内线,引其误入朝政,搅动东宫清议,方能借势翻盘。”
朱瀚心头微震:竟是要以“后宫干政”
之计反制!
他悄然挪至窗后,透过窗格望去,只见三人围坐,中央者正是宋?
,身披儒袍,鬓发灰白,神情却极凝重。
案上摊着的,赫然是一卷黄缎手书,上有宫廷标记。
朱瀚目光一凛,那乃“内司贵妃请文”
??
唯皇帝亲批可通后宫内院,若此物落入他人之手,极可混乱朝纲。
此刻,外廊朱标早已带人至侧,闻得信号,立即挥手示意。
暗中五十卫士分两翼包围留静堂,仅待王爷发令。
朱瀚忽从袖中掷出一枚“香火丸”
,烟气微起,异香如兰,堂中三人一惊。
朱瀚破门而入,喝道:“密谋干政,罪当株连九族!
宋?
,可有何言!”
宋?
面色突变,欲取文书逃走,却被朱瀚袖中剑气逼住咽喉。
他踉跄后退,终究抵不过朱瀚手中利器,跪倒于地。
屋外朱标迅即入内,冷声道:“宋?
,你等妄图借贵妃名义引乱朝局,欲谋宫中之权,莫非要再造旧党重兴”
之局?”
宋?
颤声辩道:“殿下冤我!
此请文乃我所得残本,非为通后,仅为自保!”
他一边说,一边欲将手中锦盒掩去。
朱瀚上前将锦盒一把夺来,打开后见内中夹带数封密函,一纸写有“延和殿贵人语录”
,下书:“太子疑贵妃引言入政,互损信势。”
朱标大怒:“竞欲离间宫中父子之情,挑拨朕与贵妃之信!
此等毒计,实乃禽兽不如。”
朱瀚冷声:“将此三人,缚回王府,移交锦衣卫。
留静堂封锁,凡入此堂之人,一律查验。”
至未时,朱元璋已闻奏章,怒不可遏:“马永年之党,至此仍妄想以宫事我大明之政!
将宋?
与残党,一并下诏狱,严审根源!”
朱标与朱瀚跪于丹陛之下,朱元璋走下御阶,亲扶二人起身,缓声道: “朕昔年以刀开路,夺江山,立国图治,不想至今日,仍需尔等为朕扫除内患。
皇弟、太子,朕倚仗你们。”
朱瀚拱手,目光坚定:“愿为大明,斩阴谋,锄旧毒,保太子东宫稳固。
朱标紧随其后:“愿父皇无忧,臣子定不负使命。”
清晨,御书房内,朱元璋手?
印信,闭目沉思。
朝臣进退失措,文武百官屏息等待。
忽听殿门轻响,只见朱瀚缓步而入,身后跟随数名锦衣护卫,手捧几卷新查抄的密函。
帝意未开口,朱瀚单膝跪下,低声道: “皇兄,现有内府档案数卷,乃‘延和殿贵人’与宫中诸多高位互通书札,证其干预国政。
臣已据实核对,请陛下明察。”
朱元璋缓缓起身,接过密函,展读数行。
目光愈发深沉:“谁将此等文字公之于朕?”
他抬头,视线落于朱瀚与朱标:“朕信你二子,可朕皇权岌岌,若有一丝怀疑,亦难平心绪。”
朱标跪地前倾,沉声道:“父皇,此事无半点虚实。
臣等以‘签到系统'所获线索,逐一探查,方能得此确据。
若今不肃清,恐再有**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