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新军新政(2/2)
乃至于太后支持宪政,改革官职的用心,由此也可以推敲出来。
她春秋日高,来日无多。
宪政是九年之后的事,到时她是否还在人世犹在两可,而一改革官制,督抚之权立等可收。
自洪兴以来,日益提高的督抚之权,收归朝廷,老太后自当日解决曾、章等人的势力之后,这一记杀招用出,既得士人乡绅之心,又将天下督抚操纵于股掌之内,使其不复为害。
即使练兵处的兵权,到时也随时可以收回,说不定就为他人做了嫁衣。
袁慰亭自身的头脑极是精明,一想明这一层,身上出了一身冷汗之余,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拉着赵冠侯的手道:“内弟,这一回可是多亏了你提醒,否则,我怕是要吃个大苦头。
进了京里,为老佛爷冲锋陷阵,等到完事之后,说不定反倒无功有过,成了替罪羊。”
“姐夫,你过奖了。
小弟这点见识,拍马也追不上姐夫。
无非是这次在关外办军务,经历的事多了,想的就多了些。
且小弟不在局里,有些时候,可能看的更清楚。
这也是我自己胡乱揣测,老佛爷是什么意思,我们外人哪里猜的透,说不定小弟想的全然不对,老佛爷就是要一心变法行宪,也未可知。”
“不,你这话想的对与不对,我们不提。
只说能想到这一层,就帮了我的大忙,我原本想着,进京之后,要好好放几个炮,让他们见见我的厉害。
现在想来,却是大错特错,这回进京,我秉承四个字:装聋做哑。
绝不会冲锋在前。”
“这最好还是和几位幕友商量商量,小弟才疏学浅,年纪也轻,说的话不一定对。
几位老夫子见识多,所思所想,比我要周全。”
袁慰亭摇头道:“那些夫子,我们自然是要敬重,可是这事只能问亲戚,不能问朋友。
他们的话我不但不听,连问,也不会问。
你今天晚上不要走,我把几个练兵大臣请来,大家一起吃顿饭,今后大家守望相助,彼此帮衬。
我算是想明白了,我袁某人虽然挂的是文衔,却是以武功起家。
我的根本,就是北洋的军队,不是那些官制新政。
宪政好也好,坏也好,由得他们去折腾,我只练好我的兵,其余的事,一概不问。”
话虽如此,赵冠侯知道,其他的事,他也没法不问。
北洋大臣原本要监管铁路、邮政以及船业电报。
可是现在,这几个来钱的门路,都被松江那位盛杏荪掌握在手里,北洋从他手里提不到款,使费全依赖直隶自身的税收。
目前固然能维持,但是将来编练新军,钱财花消极大,必然要从铁路等处提调款项。
袁慰亭进京,原本是想借改革官制的东风,收拾盛杏荪,夺回这些权柄。
现在他不想前冲,但是这部分利益,他也不会放弃。
只是从台前躲到幕后,找别人为自己去伸手。
要办成这事,少不了自己为他帮忙,这顿饭,就是让整个练兵处的团体形成默契,都围绕在袁慰亭身边。
未来练兵处用款,不需要袁慰亭开口,自己也得为这个团体想办法筹措款项。
晚上的宴会是开在总督衙门,当初联军战火对于这座衙门的毁坏,已经得到修缮,看不出半点曾经的残破模样。
只有漫步于花丛树木之间时,才会依稀想起,那位在此设宴款待,求自己保全家眷的丰禄丰总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