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对王勃丧失信心(3/3)

官场还有风气,中央的官员,排挤地方官。

无论政绩多好,只要没过科举,很难入京为官。

除非出身世家,或者像我这样,娶个世家妹妹,有个皇后姐姐。

如果没有媚娘,估计我这辈子,只能当芝麻官。

熬个三五十年,如果运气好了,混个婺州司马。

见他脸色疾苦,不想过分打击,斟酌片刻说道:“既然乘兴而来,不能败兴而归,你看这样如何。

太子少师许延族,与我有些交情,文章我来转交,请他呈给圣人。”

王勃脸色好转,神情开始激动,楚公只是武官,敬宗却是宰相。

由他转呈圣人,那是再好不过。

于是起身行礼,声音有些颤抖:“楚公仗义相助,王勃感激不尽。”

示意他坐下,武康提建议:“另外再拜托他,荐你考幽素科,或者考举人科。

回去好好准备,明年这个时候,争取进士及第。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通过科举,才能实现夙愿。”

王勃骤然色变,差点蹦了起来,赶紧摇头摆手:“能推荐幽素科,已经是大恩德,不敢奢望秀才。

今年精心准备,明年必定高中,不负楚公栽培,不负许公举荐。”

示意他坐下说,武康强忍笑意,只是开个玩笑。

老狐狸许敬宗,最多推荐幽素,不会举荐秀才。

唐朝科举制度,科目繁若星辰,进士明经最火,其余鲜有问津。

最难的是秀才科,不仅考经史诗赋,还要考五条方略,是选拔治国人才。

官员举荐考生,考中称为秀才,举荐他的官员,赏绸缎五十匹。

如果不能考中,那么不好意思,举荐他的官员,赏给五十大板。

唐朝立国以来,秀才科的考生,最多时十三个,最多及第两个。

如果考中秀才,马上就能做官,至少七品京官,比进士牛多了。

幽素类似举人,也由官员举荐,再由专人考试,同样要求严格。

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举荐,所荐考生及第,直接给予官职。

负责举荐的人,会被朝廷嘉奖,爱卿慧眼识珠。

反之会被鄙视,爱卿有眼无珠,那些酒囊饭袋,以后不要举荐,浪费彼此时间。

所以那些高官,不想冒此风险,除非特别有才。

武康窃以为,敬宗会举荐,他满腹经纶。

看过乾元殿颂,对于神童王勃,肯定信心满满。

有利无弊的事,他不会错过的,毕竟老狐狸嘛。

两人谈了很久,送王勃出家门,重新回到书房,已然丧失信心。

可怜的孩子啊,还是太年轻呀,社会经验太少。

请人帮忙办事,不能只说谢谢,要有实际好处。

我不在乎钱财,却会在乎形式,你的处理不好。

这样的小白,当官又如何,早晚闯大祸。

打开乾元殿颂,逐字逐句阅读,确实妙笔生花,马屁拍的很溜。

相信李九看了,必然击节赞赏,也仅仅是赞赏。

文章收进算袋,赵声又来汇报,呈交一份表文。

是于立政写的,谢追赠先父表,给朝廷的回礼。

同时收进算袋,任务圆满完成,吩咐亲卫准备,明天返回东都。

来到演武场,锻炼完身体,去洗冷水澡。

平郎敲门求见,又是一封书信,刘仁愿的来信,朝鲜半岛来的。

一目数行阅读,突然脸色紧绷,身体剧烈颤抖。

捂嘴疯狂狞笑,兵临平壤时机,悄无声息来到。

灭高句丽契机,已经结成珠胎,尽情的酝酿吧。

武康连读三遍,好想仰天长叹,我的人生夙愿,马上要实现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