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对王勃丧失信心(2/3)

我每天安排人,把衣料送过来,在这做工就行。”

很轻松的工作,武康满意点头,转身面对郑氏,居高临下说道:“你恨意滔天,我完全理解,你不假辞色,我浑不在意。

生活还要继续,为了你的孩子,希望好自为之。

如果有困难,告诉李内侍,他会通知我。”

依旧保持缄默,不知过了多久,郑氏缓缓抬头。

婉儿已经睡熟,院子里空荡荡,那个男人走了。

抱着襁褓回房,轻轻放在床上,望着整洁家具,坐在床边发呆。

想起显庆四年,小重福寺拜佛,修缘禅师的话:贫僧恳请施主,莫再踏足敝寺,劫难上天注定,贫僧无能为力。

只能告诉你,堂外的施主,与你有孽缘。

等离开禅堂时,庭院里站着的,就是那个男人。

她的心思细腻,矩州不期而遇,就从他的眼里,感受到了淫邪。

所以心生厌恶,才会不遗余力,拆散两家婚约。

无奈造化弄人,修缘禅师的话,此刻已经应验。

上官家灭族了,而罪魁祸首,就是那个男人。

杀了我的夫君,我的亲生儿子,毁了我的人生,连累我的女儿。

罪孽姻缘是孽缘,杀夫杀子的仇人,要我委身于他吗?

一时痛彻心扉,眼泪簌簌而下,忽听奇怪声音。

木讷的转过头,襁褓中的婉儿,正在咯咯傻笑。

郑氏彻底崩溃,直接扑倒床头,脸埋在被褥里,哭的撕心裂肺。

未时两刻左右,武康回到家中,书房里看文件。

心情相当不错,老神棍李淳风,预言又应验了。

此次长安之行,赚的盆满钵满,对于武家前途,着实大有裨益。

与管陇系于家,关系开始破冰,于立政等父子,对我颇有好感。

冰释前嫌说不定,两看相厌不可能,只要不沦为政敌,关系就可以升温。

还有意外收获,于志宁临死前,给我留下书信。

虽然不明所以,却知不是坏事,说明他不恨我。

其实可以理解,他和长孙无忌,知道罪魁祸首。

不是武康武变之,而是宫里皇帝,皇帝主持清洗,谁也无能为力。

胡思乱想之际,敲门声打断思绪,赵声谄笑汇报:神童王勃求见,正在客厅等候。

武康扯出浅笑,今天刚买祭文,给他了二十贯。

觉的过意不去,来找我退款吗?

吩咐快快有请,想想还是算了,亲自去迎接吧。

小正太讨人喜,有文化的正太,谁也挡不住呀。

他今年才十五岁,就能卖文养家,在我老爹口中,是别人家的孩子。

神童当之无愧,和骆宾王一样,六岁就能作诗。

九岁通读汉书,由著名文学家,颜师古注释的。

如果放在后世,能把父母乐哭。

更难能可贵的,写十卷读后感,指出书中错误。

十岁饱览六经,十二来到长安,跟随名医曹元,学习内经周易。

其间动笔写文,四处找官投卷,寻找机会入仕。

去年上书刘祥道,被其夸赞神童,能得宰相认可,那是相当牛气。

同样也在去年,左奉宸大将军,找他买篇祭文。

开启赚钱生涯,渐渐小有名气。

两人简单寒暄,武康笑逐颜开,将他领进书房。

分宾主落座,点上熏香炉,摆上热茶壶,气氛渲染足。

很快进入主题,王勃呈上书卷,举止落落大方:“昨日偶得拙作,便找楚公投卷,还请不要见笑。”

武康笑容不减,只是没了真诚,缺心眼的孩子。

打开书卷阅读,虚假笑容僵硬,杀千刀的混蛋。

文章名《乾元殿颂》,乾元殿刚建成,你就来拍马屁。

知道你的意思,想通过我的手,转交李九大帝,从而获得官职。

随手放下文章,脸上堆积笑容,心中压抑怒气。

其实王勃老弟,早在千年之前,我就想揍你了。

上高中的时候,你的滕王阁序,乃翁没有背完,被要求请家长。

我爹怒气冲冲,当着老师的面,用鞋底儿抽我。

大学毕业之后,为了追求女神,去应聘播音员。

你的乾元殿颂,乃翁理解不了,朗诵毫无感情,初试都没通过。

到了这辈子,还来恶心我,真想抽死你。

收敛笑容,沉吟片刻,淡淡说道:“满朝文武百官,个个都可投卷,为什么找我呢?

我是百官之中,最不能帮你的,甚至可能害你,仔细想想原因。”

气氛开始僵硬,王勃颇为惊愕,眉头渐渐蹙起。

时间分秒过去,武康暗暗叹息,智商高情商低,真不适合当官。

我是外戚啊,田舍奴李九,往死里打压。

你找我投卷,说不好听的,咱俩都倒霉。

如果我来投递,不是举荐贤才,而是安插亲信。

他根本不看内容,你的文采再好,又有什么卵用。

他会把你的名字,记录在小本本中,小本本的封面上,有“永不录用”

四字。

李九还会认为,我的野心膨胀,意图插手政事。

他对我的戒心,接下来的打压,几何倍数增加。

甚至还有可能,把我流放岭南,去海南岛钓鱼。

所以板上钉钉,我帮你递文章,咱俩都会倒霉。

王勃冥思苦想,良久后试探道:“楚公战功彪炳,堪称忠臣良将,深受圣人信赖。

兼任三个大将军,东宫卫府的正率,知内侍监诸事。

我向楚公投卷,入仕机会更大,有什么不对吗?”

肯定不对啊,他信我个屁,武康失望透顶,和颜悦色说道:“你与薛仁贵,有同乡之谊,我与薛仁贵,有过命交情,也想帮助你。

先不说投卷,咱们先谈下,官场结构吧。”

武康滔滔不绝,讲述初唐官场,王勃洗耳恭听。

想在初唐做官,最好有个好爹,如果出身世家,可以门萌入仕。

如果没有好爹,只能通过科举,投卷作用不大。

像李义府那样,靠举荐入仕的,其实寥寥无几。

刘祥道夸赞你,却不会举荐你,不科举而入仕,是士族的特权。

你的投卷无数,全被束之高阁,也是这个原因。

他们不会允许,广大寒门子弟,动他们的蛋糕。

世家排挤寒门,此乃官场风气,如果不经科举,名不正言不顺。

就算呈上文章,李九只会称赞,不会给予官职。

初唐的潜规则,他也无力应对,只能选择妥协。

王勃面无血色,双目饱含不甘,最终欲言又止。

武康笑而不语,兄弟你太年轻,不懂其中龌龊。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