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东城门外大阅兵(3/3)

双方兵器任选,马战步战不限,先中刀者为败。

陛下特别交代,做到点到为止,切莫伤了和气。”

卫士纷纷叫好,张延师资格老,军中很有威望。

武康坦然接受,看着李大祚说:“李兄有所不知,此刀陛下所赐,随我征战沙场,刀下亡魂无数。

这把千牛刀,出鞘必见血,所以不缠布。”

这逼装的很大,颇有武侠之风,短暂沉默后,爆发满堂彩。

十六卫众将军,有的面露不屑,有的肃然起敬。

特别是苏定方,以及曾经和武康,并肩作战的将军,更是点头称赞。

李大祚不再赘言,呶呶冲了过来,举刀力劈华山。

武康眉头微蹙,所谓北衙禁军,果然绣花枕头。

不经实战洗礼,也没嗜血气息,如果放战场上,就是送人头的。

横刀举起那刻,双脚果断行动,钢铁般的身躯,却比狡兔灵活。

刀锋风驰电掣,与他擦肩而过,闪出两个身位。

双方背对背,武康手腕下翻,千牛刀杵地,身如青松挺拔。

四十万度望天,嘴角扯出嘲讽,果然不出所料。

所谓的禁军,就是绣花枕头,说他们是弱鸡,那是侮辱弱鸡。

李大祚低头,看着胸口白印,满脸不可思议。

一个回合落败,若是沙场对阵,已然开膛破肚。

呆愣许久,颓然转身,到武康身前,拱手行礼道:“将军冲锋陷阵,杀敌砍瓜切菜,李某昔日不服。

今日比武,心服口服。”

武康浅笑,轻轻点头,双手回礼。

大祚转身离场,婺营放声欢呼,禁军全部蔫了。

他们心知肚明,李大祚在禁军,勇武名列前茅。

可在对方面前,不过一合之敌。

李九皱起眉头,脸上略带怒气,保卫皇宫的禁军,竟然不堪一击。

是武康太强横,还是禁军太弱?

李义府凑过来,小心翼翼道:“陛下明鉴,变之久经战阵,平睦州叛乱时,年仅十八岁。

其后跟随苏将军,东征西讨数年,战斗经验丰富。

李校尉落败,在情理之中。”

许敬宗也拍马,李九摆手制止,全神贯注观看。

有个怪异的想法,渐渐涌上心头:禁军必须加强,以往选拔途径,明显不合时宜。

何不从诸卫中,选拔百战精锐,编入禁军之中?

比武仍在继续,武康连败九勇,赢得阵阵喝彩。

连败十二勇士,都是一合之敌,顿时索然无味。

目光扫视四周,定格将军方阵,煞有介事道:“诸位将军们,除了我老师,晚辈恭请赐教。”

赤裸裸的挑衅,将军们神情各异,苏定方笑而不语。

很快有人应战,刘伯英老将军,提马来到阵中:“变之贤侄,你很嚣张,老夫不才,特来领教。”

钱顺牵来斗骢,武康翻身上马,轻抚斗骢鬃毛,煞有介事道:“您老今年五十,晚辈正值壮年,已经占据上风。

昔日在百济,刘仁愿老将军,曾豪言壮语,三十回合打败我。

不知您老,要几个回合?”

刘伯英哈哈乐:“百济战场上,变之的表现,令我刮目相看。

不过变之啊,老夫首次出征,是在三十年前,你还没出生嘞。

至于多少回合,打过才知道,先吃我两槊。”

白马四蹄如飞,斗骢迎面而上,两人战在一处。

刘伯英使马槊,招数相当老辣,招招不离要害。

武康双手握刀,应对游刃有余,十个照面过去,斗的旗鼓相当。

马槊长四米,装具尺许枪头,攻击范围广,是猛将的标配。

武康却不喜欢,觉的伤口太小,杀人不够血腥。

他挚爱千牛刀,造成伤口更大,流的血更多,中刀者必死无疑。

几个回合过去,武康身体后躺,躲过马槊横削。

同时找准时机,长刀斜着劈出,两骑擦肩而过。

各自勒挺战马,缓缓调转马头,没有再次冲锋,胜负已经分出。

刘伯英右手提槊,左手驾驭战马,来到校场中央。

间隔两米不到,颇有豪迈道:“若我年轻二十岁,那么今日获胜的,必然是老夫,变之以为然否?”

武康不接话茬,简单恭维几句,目送老刘离开。

忽听马蹄声,炸雷般怒吼:“变之休要张狂,左骁卫将军庞孝泰,特来领教高招。

咱们废话少说,先吃我一槊...”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