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班氏一门皆人杰班超(6/9)

与莎车国相邻,居“丝绸之路”

要冲。

〔49〕盘橐(tuó陀)城:即《后汉书·西域传》所记之“盘槀城”

,其址未详。

〔50〕逆:预先。

〔51〕敕(chì赤):命令。

〔52〕焉耆(qí旗):西域国名,位于龟兹以东,故地在大裕勒都斯河中央,即今新疆焉耆*自治县。

〔53〕都护:汉朝驻西域负责监督保护西域国家和东西交通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

始置于西汉宣帝朝,并护南北道使者,故称。

按:陈睦为都护时,郭恂为副校尉,睦驻地被攻陷,战死;恂亦被杀。

〔54〕姑墨:西域国名,故地即今新疆拜城县。

数(shuò朔):屡次。

〔55〕肃宗:东汉章帝刘炟的庙号。

〔56〕都尉:西域官名,其职次于将军。

〔57〕自刭(jǐng井):割颈自杀。

〔58〕尉头:西域国名,故地在今新疆乌什县西。

〔59〕建初:汉章帝刘炟年号(76—83)。

〔60〕康居:古国名,故地相当于今新疆北部一带及苏联中亚地区,不属汉都护所辖范围。

拘弥:一称“扦弥”

,西域国名,故地在今新疆于阗县克勒底雅以东地区。

〔61〕叵(pǒ):遂;就。

〔62〕先帝:指汉明帝刘庄,在位十九年(57—75)。

〔63〕北击匈奴:指窦固击匈奴事。

〔*〕西使外国:即遣超与郭恂出使西域。

〔65〕月氏(ròuzhì肉支):古国名,世居甘肃西部,西汉时为匈奴所击,西走阿母河(中亚细亚一带),号大月氏。

余部留住今甘肃、青海二地,为小月氏。

乌孙:西域国名,故地相当今新疆阿克苏县以北伊宁市以南一带。

〔66〕伏:俯伏。

自谦之词。

惟念:思量。

〔67〕谷吉:西汉谷永之父,长安人。

元帝时为卫司马,曾奉命出使西域,为匈奴郅支单于所杀。

〔68〕庶几:近似;差不多。

表希望。

〔69〕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

据《左传》载,晋悼公时,山戎曾使孟乐至晋,因绛纳虎豹之皮请和诸戎,悼公遂使绛与诸戎结盟,从而使晋国免遭戎族国家的侵犯骚扰。

〔70〕铅刀一割:铅制之刀,利不如宝剑,一割即失其锋。

这里是班超自喻才力微薄的自谦之词。

〔71〕取:联合。

三十六国,指西域诸国,均位于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后逐渐分裂为五十五国,乃至百余国。

按:匈奴在中国北方,坐北朝南向,西域处其右,它经常胁迫、利用西域,视为己之右臂。

〔72〕日之所入:谓日落之处的国家,极言其西、其远。

《后汉书·西域传》:“自条支国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

〔73〕向化:倾向归化汉朝。

〔74〕情数:“犹情况。

〔75〕效:检验。

〔76〕葱领:天山、昆仑之发源处,在今新疆西南部。

据《西河旧事》:“葱领山,其上多葱,因以为名。”

领,同“岭”



〔77〕侍子:为表示臣服而派往汉朝作人质的外国王子。

〔78〕禽:同“擒”



〔79〕夷:古代东部少数民族;狄:亦作“翟”

,北方少数民族。

夷狄,对边地民族的通称。

〔80〕草牧饶衍:水草丰茂,牧业兴旺。

衍,蕃衍。

〔81〕敦煌:郡名,汉置。

今属甘肃。

〔82〕温宿:西域国名,故地在今新疆阿克苏县。

特:只是,不过是。

〔83〕特蒙神灵:恭维语,意谓只不过托天子的洪福罢了。

〔84〕未便:还不至于。

僵仆:死亡。

〔85〕举万年之觞:意谓举杯祝贺天下长治久安。

觞,酒杯。

〔86〕荐勋:进献功劳。

〔87〕平陵:古县名,在今咸阳市西北。

西汉五陵之一,汉昭帝刘弗陵筑陵置县,死后即葬于此地。

徐干:字伯张,擅书法,与班超相善。

〔88〕弛(shǐ始)刑:减刑的罪犯。

义从:自愿从军者。

〔89〕番(pān潘)辰:疏勒都尉名。

〔90〕宜:理应。

因:借助。

〔91〕控弦:引弓待发,这里指强健的兵卒。

〔92〕公主:名细君,汉景帝孙,江都王刘建之女。

武帝以为公主,远嫁乌孙,赠送甚盛,乌孙以为右夫人。

〔93〕孝宣皇帝:即汉宣帝刘询,武帝曾孙,在位二十六年(前74—前49)。

卒:终于。

用:功效。

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汉朝曾连兵乌孙大败匈奴。

〔94〕将兵长(zhǎng掌)史:汉代特置的驻防边郡的统兵长官。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