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烽火连天(四)(2/2)
低贱的太监宫女,无论死多少,都不值得柴愈对此分心丝毫。
柴愈想要上前线,又唯恐涉险,更担心被安逸的靖安司所暗杀,听到三个战场的战况都不是很好,在御书房里急的团团转。
“陛下,清河郡王、宁江郡王、陈国公、楚国公来了!”
“快传!”
李元龙、历山飞、魏良成和永奇走进御书房,一番君臣陛见礼仪过后,柴愈迫不及待地进入主题。
“四位爱卿,如今我军三处战况皆不顺,该如何打开局势?”
李元龙和历山飞,分别率领玄武军和御林军镇守金陵,二人面对强大的安逸,并不想上战场,对此眼观鼻鼻观心沉默是金。
永奇原先是豹韬卫将军,原豹韬卫大将军意外落马而亡,柴愈见他有几分将才,又比李元龙和历山飞识趣,就提拔他继任豹韬卫大将军。
永奇自认为资历尚浅,就算心中有主意,也要等三位前辈先发言。
魏良成原是金陵留守,对柴家忠心耿耿,又是一个知兵的人,在上次两苏剿豿中颇有主意,是虎一臣向柴愈谏言可坐镇金陵的人。
柴愈知道李元龙和历山飞这两个反复数次的人是何尿性,只是二人抱团掌握禁军,苦于一直以来无法瓦解取代。
柴愈希望的是魏良成能发挥出非凡的才能,找到打开僵局的突破口,再将李元龙和历山飞整到战场上去,好掌控金陵禁军。
战局无法取得突破口,魏良成也是非常着急。
为此,魏良成日夜思索,也制定了几套方案,就算柴愈不传召,也会面圣。
魏良成在脑海里又过滤了一下,沉声说道:“陛下,咱们没有水军和海军,无法控制江面,那么南路军和中路军就需要做出改变。”
“魏卿,如何改变?”
三路作战看上去很好听,可迟迟打不开局面,涂建新和申屠誉的畏缩不前,柴愈也感觉到非常不妥。
没有水师护卫江面,这是最大的隐患。
之前以为,长江的江面就那么宽,只要用大小渔船将兵马运过江去,攻占城池立足对岸,再从容不迫的三面攻击。
加上何哲之和明远楼的大军攻打,足以让安逸东南五省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这些,完全可以不用顾虑安逸的水师控制江面。
谁知道,一点局面都打不开,还缩头缩脑。
“陛下,南路军武正泰部在明崇岛已经立足,还有上万民夫为辅,完全可以拖住明崇的安军,涂建新部主力就可以抽调北上坐镇东山滨德一线,以挡镇北军。”
一直冷眼旁观的永奇见陛下眉头一皱欲言又止,急忙装作不解地问道:“撤离涂总兵部主力,臣是理解支持的。臣不解的事,为何不是去支援北河?”
柴愈顿时朝永奇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这家伙真是长得一颗七窍玲珑心,明白朕之想问。
北河被苏有容占据了南辽府,方孝武着急上火,再三上奏要柴愈派援军,甚至是交出兵权。
不是柴愈不想彻底掌控北河省,只是他的兵力不足,既要防备安逸和老大柴衡,又要稳定和控制东山登莱二省,就已经颇为吃力。
柴愈只得下旨给方孝武灌鸡汤,稳住方孝武给他底气和信心守住北河省,以此挡住镇北军。
北河和东河北部,自古以来就是抵挡北部异族的坚固防线。
调涂建新部主力北上,理应助力方孝武守北河省。
而魏良成却说守东山省,这岂不是说要放弃北河省了?
魏良成解释道:“镇北军兵不血刃夺取南辽府,而方孝武却只能敢怒不敢言,为此,臣敢断言,北河省已经完全被镇北军所渗透。
甚至……”
魏良成点到为止,没有直接说明。
柴愈猛地一惊,暗道自己还是年轻了,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镇北军进攻南辽府,就如同王者之师凯旋而归一般,受到了官民百姓的热烈欢迎。
那么攻打北河省其余府县,岂不是也一样?
方孝武一点反击的意图都没有。
要么方孝武已经被苏有容收买的人架空,要么方孝武早已经暗中投靠了苏有容。
只有这个解释了。
那么,方孝武要援军,目的就是想坑人。
柴愈惊出了一身冷汗,喝道:“来人,去把大伴叫……”
随即他又醒悟过来,高力求率领悬镜司在外跟靖安司死斗。
人要有个寄托。
对于高力求这种心灵严重扭曲的人而言,把安逸列为他此生最为痛恨的人后,就一心一意的要弄死安逸。
于是,高力求所执掌的悬镜司,重心都放在安逸和东南五省上。
次等关注度也放在北疆三省的苏有容身上,剩下的则是永安柴衡,至于投靠陛下的北河省,就完全被忽略了。
历山飞和李元龙也齐刷刷地惊出了一身冷汗,后背都湿透了。
二人也同样没注意到这点,还以为方孝武很有几把刷子,能挡得住镇北军。
方孝武这厮要是投靠了安逸,镇北军长驱直入进攻东山,东山根本挡不住,那么两苏无险可守,安逸又有海军,可随时随地登陆……
有些,在之前没有料到,又或者有意无意的忽略,李元龙和历山飞的眼角相交,齐刷刷地暗自吞咽了一口口水。
前景堪忧啊!
‘朕终究是年轻了!’
柴愈的脸色更是一变再变。
一下子,场面陷入到凝重中。
“陛下,虎帅密报!”
这时,虎一臣的一道密报送达,也打破了这份凝固。
“臣暂退!”
顾昌邑四人退出御书房,在门口等候。
柴愈打开密旨!
“明远楼动手,攻占花莲县,继而攻打宜萍府。何哲之跟进,全力攻打江九府。”
“臣率军攻打西江省昌江府,臣已帅令申屠誉严守江靖县一线。”
“望陛下下旨,令苏南总兵涂建新率主力北上驻守东山北河一线,令李元龙率玄甲卫增援臣攻打昌江府。”
柴愈看到军报虎躯一震,形势大有可为,只要速战速决一举攻破安逸的东南五省,就足以反败为胜。
即使丢了北河,也完全值得。
柴愈叫进来四个大臣,颁布了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