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2章 烽火连天(四)(1/2)

 第232章 烽火连天(四)



明远楼从明坤城向西江省宜萍府进军,紧锣密鼓还是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而处于西江西北的山南省,直到年关将至,动静依旧很小。



手握重兵取代郭通暂代两山总督的何哲之,身处在山南省,却迟迟没有朝西江省的江九府发起进攻。



这点,跟明远楼的做法相反,却也同样让人感到疑惑不解。



明远楼被疑惑的是太过积极,而何哲之被疑惑的是按兵不动。



就连柴衡都坐不住了,下旨去询问何哲之。



何哲之只是上书柴衡,时机未到。



为了缓解来自陛下、朝廷和身边人的压力,何哲之率重兵压向江九府的昌瑞县一线。



“报,大帅,苏南总兵涂建新渡河明崇岛五千,并上万民夫在修建工事,一直未曾跟安军交手。”



“报,大帅,龙武将军申屠誉依旧驻扎在周泰府江靖县,未曾渡江攻打毗陵府。”



“报,大帅,虎一臣大帅第三次进攻昌江府浮梁县失利,折损前锋古蒙和三千士卒。”



金陵朝廷的三路大军最新战报送到,战局的发展不出何哲之所料。



“明帅现在到哪里了?”



何哲之的另一个关注点在明远楼身上。



已经三天未曾收到明远楼送来的军情,这让何哲之感到很不安。



金陵朝廷的一些失利,并没有放在何哲之的心上,安军防御工事齐全又有水师、海军把守江面,进攻失利很正常。



明远楼是名帅,何哲之本很放心,只是明远楼的行军速度,又不顾阴雨天气强行军,这就让何哲之感到很不安。



阴冷的天气加上细雨绵绵,一旦粮草和取暖跟不上,不用交战,只要一晚上就可以造成大面积的伤亡。



甚至引发哗变。



既然无法奇袭,明远楼这般做法,何哲之想不出原因。



“大帅,明帅送来军情!”



明远楼的军情终于送到,何哲之得知明远楼的大军已经驻扎下来,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何哲之又收到明远楼的军情,得知明远楼出奇兵攻占了宜萍府和安吉府交界的花莲县,又看了西江省的地图,不由得大喜。



“好一个明帅,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宝鸡。”



何哲之神情振奋,明远楼这招着实厉害,一出手就获得了一个突破口。



花莲县丢失,磐石军、宜萍和安吉两府厢军势必要去夺取,如此一来就彻底打乱了安军在这个点上的布局。



明远楼只需要增援兵马守住花莲县,再主力攻打宜萍府的其余地方。



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军在西江省的一点乱,将带动一省乱,从而全盘崩溃。



“是时候给明帅和虎一臣分担压力了。”



何哲之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来人,擂鼓聚将!”



随着何哲之的帅令下达,轰鸣的鼓声急骤的响起,一个个将领快步急奔到中军行辕。



待部将到齐,何哲之喝道:“众将听令!”



众将齐喝:“末将在。”



何哲之调兵遣将,对西江省江九府发起进攻。



-----------------



西江省,江九府。



飞牛军坐镇于此。



柳成翔是土生土长的西江人,二十多年前在镇西军中效力,升任到千总时跟着上司调任到龙武军,不到半年上司不幸病故。



京师禁军抱团严重,讲资格论身份。



上司一死,柳成翔没了庇护的人,没有任何关系,时常受到排挤。



柳成翔痛定思痛,与其在禁军中随波逐流受人白眼和排挤,还不如到地方上去,至少也能当家做主。



于是,柳成翔以禁军千总的身份,跟新上司兑换了西江省安吉府兵马使的职位。



柳成翔从安吉府兵马使任上,几经升迁,当上了西江省总兵,后遇上方巢造反,天下崩了,投靠安逸,击败万庆。



再到现在受命组建飞牛军,完成从厢军总兵到战兵主将的飞跃。



一省总兵官看上去位高权重掌控一省厢军,可实际上受到巡抚按察使等制衡,权力有限,更无法在征战中获得战功。



在立国的征战中,只有军功才能封侯拜将封妻荫子,为子孙谋取一个与国同休的爵位。



江九府位于长河南岸三省交界,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柴愈和柴衡兄弟联手,柳成翔就知道,江九府必将成为四战之地,那么,立下赫赫战功的机会也就来了。



柳成翔对西江省非常熟悉,对江九府的每个县镇,每条河流、每个关隘,都了如指掌。



哪里建造碉堡群,哪里需要加强防御工事,哪里可以布下陷阱,柳成翔都进行针对性的布置。



何哲之率兵到来,柳成翔严阵以待。



只是何哲之雷声大雨点小,连个像样点的进攻都不曾有。



麾下将校沉不住气,柳成翔很沉得住气。



“将军,军谍司密报!”



军谍司送来了徐三谢的军情密报,心中大喜。



“哈哈,这回,我就看何哲之还能沉得住气!”柳成翔哈哈大笑:“传令,各处进入战备,迎战何哲之。”



何哲之的大军展开进攻,被柳成翔的飞牛军联合厢军乡兵百姓所阻挡,不得寸进。



-----------------



临安。



郝运没有动,麾下龙骑军也没有动。



作为东南五省最强大的骑兵,坐镇在临安未动,也起到了稳定民心的功效。



龙骑兵没动,说明局势完全在掌控之中。



一道道军情,从江沪省和西江省快马传到临安。



郝运和邬师道的参谋团队,对各个情报进行汇总分析,从中得出真实状况,进行局部调整。



如:



明远楼的大军都压在宜萍府和安吉府,那么赣南府的兵马就可以抽出一部分前往增援。



毗陵府江段由破浪军接手负责,只要申屠誉敢过江,就予以半渡而击,这样江沪省就不需要那么多兵马,抽调一部分兵马前往西江省支援昌江府和江九府。



郝运的另一个重心,在于东南五省各府县的乡兵集结和训练。



邬师道的另一个重心,在于选拔和培训一批中低层官吏,以备反攻时,能及时控制新占领地盘。



-----------------



金陵城。



年关将近,整个大明宫里,都没有丝毫将要过年的欢喜氛围。



人心惶惶,胆颤心惊。



上次,杨太后被儿子说服,性情得到改变,对宫女太监不再那么暴虐。



甚至在心情好的时候,杨太后还会时不时地发下赏赐。



这让宫女太监们不再那么胆怯,大明宫里也逐渐地有了笑声。



只是可惜,这一切,在安逸成为巨大威胁,柴家兄弟联手出兵后,就又发生了逆转。



杨太后害怕儿子打不过从而败亡,就变得惶恐起来。



杨太后接连的几个噩梦,梦到被她弄成人彘的陈皇后,更加惶恐惧怕,杯弓蛇影之中,产生一副人人皆想害朕的变态心理。



于是,大明宫里又开始往城外化人庄里拉尸体。



宫女太监们期盼陛下能像上次那般管管太后。



只是可惜,柴愈唯恐生死国灭,全部心思都放在如何能打赢这一战上,哪还会去管宫里的那些闲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