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八章 造纸对抗门阀(1/2)
李安晋封为宰相之后,就开始为李旦的未来谋划。
首先李安第一个做的就是和以前唐太宗还有武则天做的事情一样,就是打击世家门阀,很多人都认为武则天是打倒门阀的关键人物。
甚至说武则天完成了李世民未曾完成的任务,彻底打打倒了世家门阀。
但是,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世家门阀在武则天时代只是被削弱而已,根本没有被打倒,真正让世家门阀走向毁灭的,是唐末的黄巢大起义。
先说,为什么武则天没有彻底打倒门阀制度,而只是削弱。
事实上,武则天本身就是出身于关陇的世家子弟,虽然其父亲武士彟出身贫寒,只是因为举家支持李渊造反才骤然跃居高位。
但是武则天的母亲可是关陇集团的弘农杨氏女,当初建立隋朝的杨坚便是弘农杨氏出身,而 武则天的母亲便是前隋观王的子女后代。
虽然隋朝亡了,但是作为关陇贵族的一员,弘农杨氏作为关陇贵族的一员,依然拥有不少的势力,当年李世民的后宫中便有出身弘农杨氏的贵妃。
而武则天能进得了李世民的后宫,则离不开其母亲家势力的帮助。
另外,作为拥有隋朝血脉之人,当初武则天的上位,从杨家借力颇多。
后来武则天为了掌权扩充自己的势力,大力扶持寒门,增设殿试完善科举制度,确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反对她的世家门阀势力。
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他对这些门阀世家采取的是又打又拉的政策,毕竟当时科举官员的势力并不是太强大,朝中高官大部分还是门阀世家子弟。
哪怕是是那些考中科举的士人,门阀世家出身的士人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武则天根本就无法彻底打倒门阀世家,因为其治理国家还是离不开这些人。
所以,武则天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良,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主导者的出身和阶层,很难对固有的利益格局进行大变革,只能是相对的改良。
所以,虽然武则天的一些举措,削弱了门阀世族的力量。
可是很快,这些世族门阀又凭借自己的家学渊源,通过科举在中晚唐再次兴盛起来。
甚至爆发了牛李党争这种世家子弟和寒族子弟的大斗争,足见世家势力的崛起。
所以门阀势力被武则天彻底打倒的说法不成立。
李安现在要做的就是扩大武则天的战果,再次将门阀世族的力量给削弱,而如何削弱门阀世族的力量...
自然是通过科举制度提拔寒门。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寒门很难提拔,因为门阀世族掌握了大量的书籍,如果通过科举的话,那么掌握大量书籍的门阀,那是更加有利的。
所以李安要造书。
造书的话需要纸张...
有了纸张之后,就是印刷....!
纸张的话,李安找到了一种竹纸的制造方法,这种竹纸是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纸。
质地良好,具有纤维细长,光滑柔韧,拉力强,摩擦不起毛茸,张片均匀,色泽洁白,莹润如玉,卫生无毒,清晰透度,书写易干,墨迹不褪,经久不被蛀蚀等特色。
是绝佳的书法用纸,族谱,寺庙抄经用纸。
更重要的是原材料在大周那是比比皆是。
特别是在福建宁化、长汀...
那里有着非常丰富的竹林资源,竹麻肉厚,柔韧,滑泽...
而且山高林密,有充沛的山泉水源,清澈洁净的山泉,是造纸的理想用水,自然优势和精湛的造纸良工决定了竹纸的生产。
李安亲自来到这里指导竹纸的加工过程,在这里待了足足的三个月,而这三个月,洛阳之中风云变幻,其中李旦对太平公主十分的依赖,常与她一同商议朝廷大政,甚至到了“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
的地步。
每有宰相奏事,李旦都要先问:“可曾与太平商量过吗?”
然后才问:“可曾与太子商量过吗?”
当得知了太平公主和李成器的意见后,他才做出决定。
这个时候的太平公主可谓是权倾朝野,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成器。
李安不在的时间中,李旦就稍微失去了刚即位时的进取精神。
他任用窦怀贞、崔湜等为宰相,并将已经罢免的斜封官全部恢复,使得朝政出现腐败和混乱的现象,史称“复如景龙之世”
。
后来,李旦不听大臣劝谏,征发数万民工,耗费一百万缗,大肆拆毁民居,为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建道观。
他还在太平公主的请求下,恢复了昊陵、顺陵的陵号,并设置陵官。
............................
“昊陵、顺陵的陵号全部都恢复了...!”
东宫之中李成器,张柬之,韦安石坐在一起,此时李成器叹息了一声。
“怎么会...?”
张柬之有些不太相信得问道:“是陛下亲口下的旨意?”
李成器点头:“确实是孤父皇亲口下的旨意,这段时间武三思和太平公主一直都在找父皇,孤就知道有不好的事情,可是孤没有想到...
父皇居然答应了。”
这里说明一下昊陵、顺陵...
昊陵、顺陵就是武家的太庙,其中顺陵是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寝,李旦在武三思和太平公主的撺掇下,不知道脑子怎么想的。
居然下旨武氏崇恩庙。
依旧享祭。
仍置五品令。
七品丞。
昊顺二陵置令丞如太庙。
随后太常博士唐绍以武氏昊陵、顺陵置守户五百,与昭陵数同,梁宣王、鲁忠王墓守户多于亲王五倍,韦氏褒德庙卫兵多于太庙,上疏请量裁减;不听。
李成器都快要疯了,因为这前段时间刚刚打击了武家,现在又突然这样,不就是恢复了武家地位,这是出尔反尔呀,更重要的是,打击武家是李安定下来的策略。
你现在耳根子这么软,李安不在就听太平公主和武三思的,那不是寒了李安的心。
要知道武则天可是换着花样折磨李家人,李旦的妻子被武则天骗进宫中杀了,可是李旦却依旧对武则天奉若神明,这一点是真的搞不懂。
“这可不行...
打击武家的事情,已经有了定论,怎么可以出尔反尔,如果随随便便就可以出尔反尔,那陛下的威信何在...?”
“韦大夫...
上表没有用,圣旨已经下了,而且也有人上表了,只是父皇根本就不听,父皇现在最听的就是太平公主和武三思的话。
好像父皇还要将武三思给抬成宰相...!”
“什么...?”
张柬之怒道:“这怎么可以,武三思就是一个混账小人,他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
当年薛怀义仗着则天皇后的宠幸,常骑着马在街上横冲直撞,伤人无数,无人敢管。
可是每当薛怀义骑马出宫时,武三思和武承嗣便在旁边伺候。
一人扶马鞍,一人握马缰,口中还不断叮嘱:“薛师傅小心,薛师傅小心。”
比奴仆还要恭顺。
后来薛怀义失宠被杀,则天再以胡超为男宠。
武三思一如过去,又对胡超百般阿谀奉承。
若胡超骑马,就争着配鞍,尾随在马后;若胡超坐车,就争着驾辕,执鞭吆喝,谄媚地称胡超为仙长。
这样的小人,怎么能成为宰相?”
张柬之这个小老头都快被气晕过去了,要知道现在张柬之都不是宰相,要是武三思成了宰相,那这宰相位置就脏了。
“我是听说陛下现在后宫之中多了许多的妃子,这些妃子都是武三思送进宫中的,太子殿下,不知道这是真还是假?”
“是真的...!”
李成器微微叹息了一声:“父皇以前吃了太多的苦,现在则天皇后已经离去,再加上我大哥现在掌管朝堂,父皇十分的放心,也因为这样...
父皇就稍微有点松懈了。”
“哎...
这可不是好的事情,陛下一松懈,马上就有人乘虚而入...
这个平王到底什么时候回朝呀,现在朝中正是需要他的时候。”
张柬之看着李成器味道。
只是李成器却微微的摇头:“不知呀...
大哥的竹纸已经进入最关键的时刻了...
只要竹纸成功,那么我们大唐就会迎来一个巨的改变。
现在的藤纸,已经快用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