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四章 潜移默化(1/2)

第三百七十四章 潜移默化 黄彬的话已经到了嘴边,但他突然想起,自己这次下来不是只带眼睛和耳朵,不带嘴巴的么?

而且他看到张锁亮很自然的接过,而且还是两个,一个鼓鼓的,显然是给朱***准备的。

他也没有犹豫,道了声谢就接了过来,顺手放在口袋里。

看到满负荷的尾厢,黄彬心想,这要是二十个乡镇都有这么大的“心意”

,就是派辆卡车也不够装的啊。

红包是用信封装的,黄彬借着去上厕所的时候,偷偷数了数,好家伙,一千元。

这要是二十个乡镇跑下来,自己不成万元户了?

自己尚且如此,那朱代东呢?

这一刻黄彬有些遗憾,朱代东在他心目中刚刚建立起来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自己成万元户,朱代东岂不要成十万户?

黄彬有一丝愤怒,同时又有些悲观,跟着这样的领导,自己前途堪忧啊。

“什么?”

黄彬从厕所出来的时候,看到张锁亮笑眯眯的望着自己,手掌向上伸开,不解的问。

“拿出来吧。”

张锁亮微笑着说。

“这个?”

黄彬马上醒悟,掏出了还没捂热的信封。

张锁亮嗯了一声,接过信封又坐回了车里,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

黄彬大是恼怒,这是张锁亮的意思还是朱代东的意思?

张锁亮显然不会,也不敢,这一定是朱代东的意思。

原本黄彬对朱代东的印象是极佳的,亲自到自己家中请自己,这个举动让他感动得一塌糊涂。

但是现在,他的心一下子就像掉进冰窖一样,降到了零度以下。

但黄彬很快就为自己的这种想法而脸红,在洪蓝乡的干部送行之后,朱代东让张锁亮再次悄悄返回,去了乡里最穷困的一个村。

黄彬很诧异,但没有多问,看到张锁亮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他的想法马上有所改变。

到了那个叫八湾村的村子后,三人下了车。

八湾村还没有通公路,只能步行进村。

找到村里的支书钟卫军,当黄彬向他介绍,新来的县委***到了之后,钟卫军的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一个拳头。

朱代东来洪蓝乡的事他知道,已经离开的消息,他也听到了,怎么现在朱***又来了八湾村呢?

“钟***,你别是以为我们骗人的吧?

这是我的工作证,请你过目。”

朱代东微笑着掏出自己的工作证。

“不会不会,我只是以为朱***已经离开咱们洪蓝乡了。”

钟卫军连忙摇手,他哪敢看县委***的工作证啊。

看他们三人的穿着打扮,也不像骗子嘛。

他现在只担心,朱***怎么会对八湾村感兴趣?

八湾村可是洪蓝乡最贫穷落后的一个村子,在这里可看不出任何成绩,有的只是问题,一大堆的问题。

“你们乡里的干部有些东西放在我车上,要带回去也麻烦,所以想在八湾村消化一下,麻烦你叫几个人去帮个忙,把东西搬来。”

朱代东微笑着说。

也正是在这一刻,黄彬觉得脸上像火烧了似的,滚烫滚烫的。

原来朱***不是要“黑”

自己的那一份,是想“取之政府,还之于民”



听说县委***是来看望孤寡老人和五保户,钟卫军心中大定。

马上叫了几个后生,把满尾厢的油、米、土特产都搬了出来,看到烟酒的时候,钟卫军很体贴的制止了后生们的举动。

油、米、土特产可能朱***看不上,拿到村里也能解决村民的实际需要。

但是烟、酒则不同,朱***能用得上,而且这些东西也价值不菲,用在八湾村也是浪费。

“都搬出来吧。”

朱代东“听”

到钟卫军在那里自作主张,走过去说道。

“***,这些烟酒用在我们这里,实在是可惜。”

钟卫军说。

“这没什么可惜的,钟支书,我可是把好酒好烟都拿出来了,能不能拜托你一件事了?”

朱代东笑着说。

“有什么事请***指示。”

钟卫军连忙说。

“我来八湾村的事,能不能暂时替我保密?”

朱代东说。

“这个……”

钟卫军有些为难,事实上要保密很难,他刚才已经安排人去通知乡里,最多两个小时,乡里的领导就会赶来。

“你好像没有给乡里打电话吧?”

朱代东问。

“是的,我派了人去通知。”

钟卫军尴尬的说,刚才朱代东在村委会,而八湾村唯一的一部电话也在这里,钟卫军可不敢当着县委***的面通知乡里。

“没关系,派个脚快的追回来不就行了嘛。”

朱代东笑笑说,事实上钟卫军派人去通知的时候,他就已经听到了,但是隔着太远,就不好问。

洪蓝乡的干部给朱代东送的“心意”

,在八湾村,朱代东全部奉还。

八湾村有三十五个要吃救济粮的家庭,每户二百元,至于粮油,就只能尽量做到平均,为以示公平,钟卫军甚至还把油称了,分成三十五份,米也是如此。

原本朱代东是不赞同这样做,太繁琐。

但细想之后,他觉得钟卫军更了解八湾村的实际情况。

自己可能不会在乎一点米和油,但对于那些连温饱都没有真正解决的家庭来说,哪怕是一升米,一斤油,也能解决好几天的生活问题。

也随后举行的村民座谈会上,朱代东吩咐让把烟和酒都拿出来,与会人员,每人一包,剩下的烟,由黄彬负责,随时在会场走动,隔十几分钟就分一轮。

至于几瓶酒,也是交给黄彬,由他负责倒酒,要保证每个人的酒碗都不空。

发烟的时候,黄彬注意到,有人接到烟就很小心的把烟收在口袋里,这么好的中华烟,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抽过,实在舍不得啊。

而酒呢?

喝的倒是快,谁身上也没带瓶子,要想多搞点酒,就只能喝到肚子里。

在座谈会上,朱代东向村民们介绍了今年芙蓉县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全县原来搁浅的中药材基地要重新全部搞起来。

同时县里马上要办的制药公司,也邀请大家踊跃集资入股。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朱代东介绍了雨花县树木岭乡和狮子山乡的成功经验。

当听到树木岭的人当时一户入股十元,一年后回报一百元之后,很多村民的心都动了。

树木岭的生猪养殖、狮子山的家具,已经闻名全市,八湾村虽然闭塞,但是这样的轰动的事,村民们也都听说过。

朱代东能改变树木岭这个雨花县最贫困落后的乡镇面貌,也一定能把芙蓉县的经济搞上去,八湾村紧紧跟随朱***的步伐,也一业能过上像树木岭乡人那样的日子!

谁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谁都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可是在农村,要想改变命运太难了。

八湾村原本就是洪蓝乡最贫困的一个村子,都说穷则思变,可是八湾村变来变去,也没有变出个什么样子来。

县里、乡里倒是想了不少办法,什么种果树,搞养殖。

县里也在八湾村扶过贫,什么办法都用上了,可成效不大。

“朱***,你放心,这次县里集资办药材公司,八湾村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多集资。”

钟卫军在旁边也是听得热血沸腾,朱代东的名声他早就听过,雨花县的经济,在他主政期间,雨花县的经济总量翻了三番还不止,现在朱代东来到芙蓉县,听其言观其行,钟卫军在亲眼看到朱代东在八湾村的所作所为后,对他的信心大增。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