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九州拱卫之势(1/2)
“武则天、安禄山、黄巢、朱温……”
包龙图掐指一算,就挠头了:“还真是每一个人都有嫌疑啊,不知道是哪个干的。
值得您收藏。。”
“不用管是哪个干的,研究这个没意义。”
方元摇头道:“不过现在也可以肯定一件事情,这个地方的风水形势,的确不怎么样。”
这话正戳中中年人的心窝,让他惊急起来,连忙说道:“世侄,那我该怎么办?”
“照办呀。”
包龙图开口道:“之前那个刘川刘师傅,不是替你规划好了么?
楼盘的具体朝向,详细的布局,难道没和你说?”
“他就说了一半。”
中年人忧心仲仲道:“具体的细节,都根本没说。”
“唉,藏了一手哇。”
包龙图点头道:“可以理解,这是风水师的习惯了。
毕竟全部告诉你了,也担心你一脚把他踹开,单独行事。”
“怎么可能。”
中年人叫屈道:“我对他可谓是奉若神明,礼遇有加,差不多是当成活祖宗一样供起来了。
可他呢,翻脸不认人,太让人心寒了。”
“怪你……”
包龙图转头看向方元道:“自责没?”
“关我啥事。”
方元白眼道:“是刘川自己想不开,为了一己的私怨,连清誉都不要了,怎么能怪得了我?”
“这倒也是呀。”
包龙图深以为然:“仔细想想,他也有点魔障了,在作死啊。”
的确有作死的嫌疑。
毕竟刘川这样反复,一但传扬开了。
绝对要被人指责背信弃义。
对他的名声肯定是个不小的打击。
背上这种污名,以后有人想请他看风水,多少会心存顾虑,怕他又叛变到对手那里。
在同等的条件下,背负了这样的名声,如果有得选择。
顾主肯定是请另外的风水师。
也决然不会冒险请他。
所以说,刘川为了扳回一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也是可怜。”
包龙图啧声道:“为了压你一头,他简直就是不顾一切。
连后路都断了,背水一战啊。”
“没那么夸张。”
方元摇头道:“这年头,讲究成王败寇,不以人品论英雄。
只要他的实力厉害,污点什么的,很容易洗白了。”
“也对。”
包龙图表示赞同。
与此同时,中年人恳求起来:“世侄,这一次无论如何,你也要帮帮我了。”
“世叔。
其实你也不用着急。”
方元劝说道:“我也看过了,你这块场地与唐王集团的地皮,风水形势都差不多,没有高下之分。
只要工程质量好,各方面的硬件设备不差,价格又合适,基本上能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琢磨什么盘外招。”
“可是……”
中年人还是很担心:“可是有了刘川之助,那边的楼盘风水形势,应该比我这边好一些吧。”
“这个……”
方元沉吟起来:“按理来说,应该不会才对。
毕竟这一带风水,先是应兆在昭陵上,而后又遭受到各种破坏,气数应该已尽……等等,难道说……”
忽然之间,方元想到一个可能性,连忙回头道:“世叔,刘师傅在这里堪舆风水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关注的地方。”
“特别关注的地方?”
中年人一愣,随即努力回忆,过了半响突然拍手道:“对了,他好像很关心昭陵,只要有闲暇的时间,都往昭陵跑……”
“不过,这似乎很正常吧。
毕竟昭陵是著名的天下风水名陵,许多风水家来到西安,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到昭陵观摩其中的风水形势。”
中年人解释起来,说的也是事实。
毕竟昭陵的建立,那可是汇聚了初唐风水名家,经过群策群力之后,这才最终堪定选址,确定了真龙结穴所在。
选址且不说,单单是陵墓的修建,就足足修了一百多年,由此也可以知道,昭陵的地下皇陵该有多么的宏观伟壮了。
不过说起来也是讽刺,唐太宗在世的时候,有感于历代皇陵经常被盗,所以提倡薄葬,表示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已有。
今以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
当使百世子孙奉以为法。
严格来说,也不是李世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提倡薄葬在糊弄世人,暗地里却穷奢极欲的厚葬,安放许多陪葬品。
实际上在他活着的时候,特别是在安葬妻子长孙皇后之时,的确做到了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
然而等他一死,他的儿子李治上位,他的身后事,就轮不到他来做主了。
无论古今,特别是东方这种孝道氛围浓厚的地方,非常重视孝道思想,甚至提出帝王以孝治天下的理论。
唐代也是一样,李治一上位,出于孝心,肯定不能薄葬李世民,自然而然地扩大了陵墓的规模。
当然了,如果说李治还是由于孝心,不忍薄葬亏待了父母,在他之后的各个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不断的扩修昭陵,就有很强烈的政治意味了。
武则天篡位,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合法性,自然要下大工夫修陵,以便向天下人表示,自己是李唐东山的继承者,不是什么叛逆。
之后武则天退位,李唐皇室复辟,自然要敬祖修陵,感谢祖宗的庇护,江山社稷才没有落到外姓人手里。
再之后,就是唐玄宗李隆基通过宫廷政变上位了,也接着修陵,稳定民心。
等他的皇位坐稳了,这才结束了修陵的工作。
一算时间,从贞观再到开元,足足有一百零七年。
一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政治目的,都在不断的修陵,所以昭陵的规模,无疑是唐代皇陵之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
珍贵的东西多了,自然吸人觊觎。
千百年来,昭陵不知道被盗了多少次,以至于变得十分破烂残缺。
一些看起来十分富丽堂皇的景致,多数是后人修复一新的。
此时此刻,在中年人的带领下,方元和包龙图来到了昭陵,打量四周的遗留痕迹,不得不感叹岁月变迁,辉煌不在。
特别是陵墓所在的九嵕山,按照史料记载,九嵕山海拔很高,可以用刺破青天来形容,在它的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把主峰高高拱举。
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九道山梁起伏,自然有九嵕山之名。
可惜的是,千百年来,九嵕山长期遭受高空风雨的剥蚀,山洪冲刷,山体的形状已经变了模样,已经不复当年主峰孤耸回绕,冈峰横截的雄壮之势。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包龙图摇头叹道:“不料想,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包世侄,好才情啊。”
中年人赞许一句,转头就问道:“方世侄,刘川来到昭陵之后,就站在山头眺望四周,有时一看就是一整天。
问他有什么收获,他总是笑而不语。
现在想想,他好像不是在单纯的研究这里的风水形势那么简单。”
“对了,这昭陵的风水形势,到底怎么样?”
包龙图也好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