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38章 祥云捧月(1/2)

望着暗淡无光的住宅纹饰,方元忍不住感叹起来,时间果真好比一把杀猪刀,刀刀戳心见血啊。

不仅人挡不住,房屋建筑也一样败在刀下。

在方元感叹之中,众人也在村民的引领下,轻快走过了天井,来到了正堂厅里。

这是一个宽敞的大厅,有八根柱子支立四方,有四面八方的寓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厅正前方,那里供奉了村民的祖先牌位。

在牌位的后头,则是一幅三宝佛平面木雕。

所谓三宝佛,也有横纵之分。

横三宝佛,那是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

纵三宝佛,则是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以及未来弥勒佛。

现在村民家里供奉的就是纵三宝佛,宽大的平面板如屏,在能工巧匠的巧手浅雕绘刻下,三尊大佛跌坐其中,可谓是宝相庄严,十分肃穆。

不过经过多年的香火供奉,在烟火的熏陶下,三尊大佛自然也有几分乌黑。

再加上村民可能有些懒,或者不敢对佛陀不敬,所以平时极少清扫灰尘,以至于浅雕上蒙了一层厚灰,让人有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反正其他人打量了两眼,就不再多看了。

此时,村民取杯倒水,一一分发给方元等人。

做了这事之后,他才笑道:“范大爷,你稍等一下,我去把书册拿来。

说实话,我文化不高。

爷爷写的笔记,又是那种繁体字。

我也看不太明白,一会儿还要您老多多指点。”

“好说,好说。”

范离笑道:“你去拿来吧。

大家等着呢。”

村民点了点头,立即转身而去。

过了几分钟,他才匆匆走了回来,手上多了几本书册,而且是那种比较古老的装线书。

类似这样的装线书,方元自然不也陌生。

他外公传下来的风水笔记,有不少就是用宣纸裁剪成页。

然后折成蝴蝶形式,再装钉缝线成册的书。

古代的书籍,不管是印刷版本。

还是手抄本,基本上是这样的形式。

这个时候,看到村民把书册拿出来,范离立即迎了上去。

伸手道:“给我看看。”

“范大爷。

你小心点儿,这些东西放久了,有些酥脆。”

村民提醒一声,就把几本书册交到范离手上。

“放心,我懂。”

范离接过书册,也没有急着翻看,而是一本一本的摆在干净的桌面上,然后仔细端详封皮上的文字。

其他人也纷纷凑了上来。

低头一同观看。

古人装书,非常的讲究。

每一页大小相等。

外面还要包上封皮,免得拿书的时候蹭去了书页上的文字内容。

另外在封面上,肯定还要书写一些文字,免得与其他书册混淆了。

这是古人的智慧结晶,经过许多代人的积累总结,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书籍模样。

“游氏家谱。”

“茂堂笔记!”

从封面的文字就可以知道,村民并没有撒谎,书册的确是很久以前的东西,字体工整,用毛笔书写而成,不过由于藏得久了,笔墨有几分暗淡,充满了古朴的意味。

一番打量之后,范离伸手翻开青蓝色的封皮,其中里头的书页已经发黄,而且有一点点发毛起丝的痕迹。

也难怪村民让大家小心轻拿轻放,不然真的很容易毁了书册。

众人把家谱放到一边,直接细看笔记书册的内容,发现开篇是村民爷爷对于自家情况的一些综述。

比如说自己这一支游氏族人的起源、发展,还有现状。

方元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闽南游氏,竟然是发源于王氏。

五代十国年间,闽国君主由于残暴,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后被部下发动兵变所杀。

然后闽国就陷入了长年内乱之中,闽国王室子孙纷纷融入民间,改王姓为游…… 这个村子的游氏一支,就是当年闽王的后代。

当然,这到底是真是假,就无从考证了。

反正人家就是这样说,而且脉络分明,由不得你不信。

总而言之,游氏一脉在闽南生根发芽,分居各地,传到第五代,到了明中期,有族人参加抗倭队伍,并且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朝廷的嘉奖,成为一镇总兵。

那位总兵,就是村子的始祖,他调任在附近为官,然后带上族人迁移过来,择地聚居,安居乐业,开枝散叶,才有了现在的村子。

既然是择地聚居,自然少不了风水师的踪迹。

村民爷爷在笔记上也记述明白,当年那个总兵为了能够兴旺家业,特意请人到赣州重金请了一位享誉盛名的大风水师回来,让他帮堪定村落的选址。

那个风水师经过三个月的跋山涉水,终于在茫茫群山之间,相中了这个地方作为村子的选址,并且亲自规划布局,忙碌了一两年的时间,才算是把村庄布局构建完成了。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古代风水师虽然受人尊崇,但绝对是无功不受禄,既然受了主家的托付,拿了人家的礼金,那么肯定是要呕心沥血,不辞辛苦,殚精竭虑,努力的干活,这样才不会败了自己的声名。

反正忙得吐血,村落风水格局才算是完成了。

总兵过来验收,风水师自然详细解说了村子的风水形势,告诉他这里是祥云捧月之势。

周围的群山轻慢飘渺如祥云缭绕,将中间大如圆盘的山谷护卫托起,溪水潺潺,蜿蜒汇聚成水中之月,绝对是上等的风水福地。

在这里安家落户,子孙能人辈出,一代更比一代强。

阐述完毕之后,风水师还留下一首题诗。

祥云捧月群山中,有缘福命识羞容。

吉日良辰阴阳和,子孙俊杰耀西东!

一番评点下来,总兵大为满意,重赏了那个风水师之后,就高高兴兴带着族人居住下来,然后繁衍数百年,直到村民爷爷这一代。

“祥云捧月?”

看到这里,范离眉头一皱,转头道:“方师傅,是这样吗?”

“……不太像!”

方元迟疑道:“祥云倒是可以理解,应该是村旁的山势。

但是水中之月,难道是村中的池塘么?”

“那池塘原来不是池塘,而是一个小湖泊……”

村民插嘴道:“你们看下去就知道了。”

“哦。”

方元和范离再看,只见关于那个风水师布置的风水局,村民的爷爷也有一些介绍,尽管不算多么的详细,但是也足够他们了解那个风水局的全貌。

原来在数百年前,村子的情况比现在好多了。

山清水秀的,的确有湖泊。

祥云捧的月,就是如月一般的湖泊。

按照那个风水师的布置,村落围湖而建,把湖泊纳入村子的范围内,然后形成一个回字形,就是所谓的捧月之势。

几百年间,村落的百姓,就是依照那个风水师的规划,一步一步的扎实发展,子孙繁衍。

期间真的是出了不少人才,不敢说高官显贵什么的,但是知县、知府也不在少数。

但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风水轮流转,到了清末,村中的风水形势就已经溃散了。

往日清澈的湖泊已经干涸,潺潺绕流的溪水也已经枯竭。

特别是清帝退位,进入民国时期,村子百姓不仅没得到多少好处,相反还由于军阀之间的争斗,彻底陷入困境之中。

就在这时,一个姓萧的年轻人游历来到了村中,向村中的老人讨了一碗茶喝,这就是村中变革序幕的开始,轰轰烈烈,地覆天翻…… “是他,我就说了,绝对是他。”

看到这一段内容,范离整个人就兴奋起来,眼睛冒光,满脸红光,十分的激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