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游历(1/2)
多亏了道果大师的照拂,公司的业绩才会蒸蒸日上,最终迈入正轨。
这份人情,方元肯定铭记于心。
现在道果大师有难,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再说了,半年前云雾还用毒烟暗算他,尽管没有成功,但是方元还记在心里,有机会的话肯定要回敬奉还。
看到方元答应下来,连山大师和道果大师也十分高兴。
“太好了。”
连山大师笑逐颜开:“那就麻烦方师傅先到武夷山周边城市探查情况,我们先安排一番,随后就到……”
“没问题。”
方元轻轻点头,知道两人肯定要暗中布置天罗地网,免得又给狡猾的云雾给溜走逃脱。
一番商量之后,方元就直接回家收拾行李,然后辗转来到了武夷山附近一个小镇之中。
之所以不去城市,主要是害怕打草惊蛇,让云雾发现他的行踪,直接退避三舍。
毕竟云雾也不笨,在夺取了佛国之钥之后,肯定会想到道果大师的围捕。
估计这个时候他肯定十分小心谨慎,绝对没那么容易暴露行踪。
说实话,守株待兔纵然是好办法,不过也是耐心的较量。
如果云雾继续隐忍,不说拖得一两年再来寻宝,就是隔了三五个月再露面,估计道果大师布置的天罗地网也不破自解了。
被动防守,也只能吃这样的亏。
毕竟我明敌暗,只有出此下策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武夷山的景致还是挺好的。
不愧是东南第一胜迹。
尽管方元现在身处的并不是旅游的景区位置,只不过是在武夷山其中一段山脉邻近的小镇,但是见微知著。
也足够看出山脉的奇秀之美。
当然,由于不是旅游的热门景区,小镇行人比较稀疏,显得颇为冷清。
方元一身背包客的装扮,轻步漫步于街头,背景萧瑟孤单,却也有几分落寞之气。
年节才过。
街道上暗红纸屑点点,仍然有几分年味的余韵未消。
春寒料峭,冷风呼啸疾来。
方元也忍不住打了个寒噤,随即目光游动,打算找个地方喝杯热茶避一避风头。
恰巧,旁边有个经营茶叶、茶具的铺子。
方元不假思索。
直接走了过去。
才走近店门,他步伐却微微一滞,眉头就轻轻皱了起来。
店铺不大,位于街口的位置,这里的人流量比较多,按理来说生意应该不错。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店铺给人冷冷清清的感觉。
方元站在门口扫视一眼,只见店铺里头空荡荡的。
一个人都没有。
他犹豫了下,转身就要另外找地方歇脚。
就在这时。
侧边有个老人走了过来,头发有些稀疏,眼眉呈灰白之色,一脸慈和的笑容:“小伙子,想买什么东西?”
“呃……”
方元心念百转,试问道:“大爷,能讨杯茶喝么?”
老人一怔,然后就笑了,爽直点头道:“行呀,没问题。”
说话之间,老人把方元引起店铺之中,在店铺的一角,就摆有泡茶的工具。
“坐。”
老人招呼一声,然后麻利的烧水,清洗茶具。
方元在旁边打量,发现老人烧水的茶壶很普通,但是用来盛茶的碗,倒是有几分特别。
碗外壁是纯黑色,但是碗内壁却有一些斑点、丝纹。
乍看,方元就知道,这是著名的建盏。
建盏,又称为天目釉瓷。
开始的时候,由于是烧造工艺的不足,所以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形成了一些斑斑点点,仿佛兔毫似的丝纹。
按理来说,那只能算是残次品。
但是古人觉得,残次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病态美,非常欣赏这样的釉瓷,甚至还刻意追求这样的“釉泪”
、“釉滴珠”
现象。
久而久之,建盏就成为了高档名瓷,然后畅销海外,深受日本公卿贵族的青睐。
不过建盏最辉煌的时期在宋代,因为宋代有斗茶之风,而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
所以建盏在宋代自然成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可谓是风靡全国。
然而好景不常有,好花不常开,到了元代埋藏,蒙古贵族更加欣赏青花瓷,建盏的生存空间自然缩减了。
明清之后,青花粉彩瓷器更是多种多样,建盏早被遗忘在历史角落中了。
当然,尽管建盏已经不再是主流审美趋向,但是仍然还有不少人欣赏它的特殊之美,偏爱这种朴实无华与精巧雅致完美结合的东西。
其实想想,捧着漆黑的建盏喝茶,还是挺有几分古风韵味的。
在方元浮想联翩的时候,老人也已经烧好了水,然后在抽屉之中拿出一个茶盒,再小心翼翼用夹子取出几根茶梗子放到建盏中。
方元目光一动,却看到几根茶梗子也与普通的茶叶有些不同,在褐灰色之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白色。
如果是不懂行的人看见了,估计会误以为茶叶已经发霉变质。
不过方元以前却见过类似这样的茶叶,自然不会有这样的误解,甚至还有几分惊诧:“大爷,这是白毫银针?”
“哈哈,看出来了?”
老人看了方元一眼,有几分赞许之意:“现在年轻人爱喝什么咖啡可乐饮料,对于茶都是牛饮,可分不清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难得你懂……”
“我不懂。”
方元坦诚道:“但是见过。”
“见过也不错了。”
老人摇头道:“我以前分别沏一壶铁观音和一壶白毫银针招待客人,他们只知道是茶,根本看品不出其中的区别来。”
老人感叹,手上的动作可不慢,立即提起热开水一冲,壶流冒出白练热气,高坠而下直接冲到建盏之中,激起了细细的水花。
开水很快漫过几根茶梗子,过了片刻之后,茶梗子就舒展开了,整个茶芽为白毫覆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
方元坐在旁边,也闻到了一阵清鲜香气。
再看建盏,有漆黑的盏壁衬托,自然出现了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的景象。
“漂亮……”
方元赞叹不已,崇敬问道:“大爷,你这一手功夫,练了多久了?”
他可是看得明白,老人冲水泡茶的时候,那可不是乱来的,水柱浇落颇有规律,冲得茶汤在盏中变幻莫测,旋转成为山水景色似的图案,最后才有这样的蔚然奇观呈现。
方元这种很有眼力的问题,恰好挠到了老人的痒处,他表面上云淡风轻,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实际上眉目中尽是掩饰不住的得色:“其实也没多久……”
“我也是在退休以后,看人家这样冲茶挺好看的,也有样学样。
自己研究摸索了两三年,总算是找到了一些诀窍……”
老人强调道:“这功夫是要练,不过最重要的是悟性。
没有悟性的话,就算练几十年也不见得能够成功。”
“有道理。”
方元毫不犹豫的附和起来,喝人家的茶,却又跟人家唱反调,这可不是好客人该做的事情。
方元有意奉承,老人自然是眉开眼笑,心情舒畅,不断的劝茶。
方元从善如流,顺势端盏抿了口茶,只觉得茶汤滋味醇和,的确是难得的上品好茶。
聊了两句,老人很自然问道:“小伙子,看你也不像是本地人,而且背着个包走来走去,也不像是走访亲戚的样子,你大过年的来这里做什么呀?”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