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61章?无线电波接收

罐子的很多功能都是自动化的,难不成它也具有人工智能那样的结构?

杨哲觉得很有可能有,例如自动录入文字与声音,还有现在的自动将感知能力转化为数据来显示。

“自动化处理啊……”

他刚这么一想,心里就咯噔一下。

预感来了!

他有一种如果往这个路径研究下去,罐子就会碎裂的感觉。

“新方向!”

杨哲惊呆了。

自动化,竟然是新方向?

要不要选择自动化作为新的功能来开发呢?

“不急,先处理内部信息的问题。

新方向还不知道是否合适,我得再观察一段时间。”

他考虑了一会儿,决定先暂时搁置。

“数字显示成功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文字显示。”

杨哲琢磨着,“得让罐子将自身的信息转化为文字显示给我看。”

三天后,4月14日下午。

杨哲坐在现代汉语课上,闭目养神。

大学的课程嘛,理论上来说,只要你别上课打电话玩游戏干扰到同学,老师一般是不会管你是睡觉还是干嘛。

大学的课程都是爱听不听。

沈嘉运好奇地看了眼他摊在桌上的书。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

沈嘉运的脑子里,一下子有了很多的问号。

为什么这次他连书名是啥意思都看不懂了?

杨哲也很想回答他一下,可是他正在意识里设计文字显示界面的新外观呢,实在没功夫。

自从计算机文字编码的相关知识达到某个程度,他就开发出了这项全新的功能。

一节课过去一大半,杨哲终于搞定了界面设计,睁眼。

浮现于眼前的,是泛着淡淡冷光的半透明界面,上面什么字也没有。

杨哲用意识调整了一下界面的透明度,做了一些调整,随即心灵连接罐子,感知信息团。

信息团中那些流泻出来的信息被他的意识引导着,向半透明界面呈现。

一行行字迹在界面上缓缓出现。

真成了!

杨哲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开始阅读界面上的文字。

这些,都是罐子内的信息团所流泻出来的,真正重要的信息!

只见上面写着: “知识是重要的条件,知识可以促成潜在可能性向着具体的目的分化。”

“由目的逆推需求是可行的,可以通过构想功能来得知获取的条件。”

“所有衍生物均可自行控制其出力大小,需要高感知力。”

这信息量可太大了!

第二条是杨哲首先看懂的一条,这条不是他之前领悟出来的吗!

他想要让自身感知出来的数值,例如脑力上限进行自动化数据显示,于是他预感到了他需要编码理论、数学、计算机图形学这三门知识,他就去学习了这三项知识,从而获得了这项技能。

文字显示也是同理。

他想要罐子拥有文字显示功能,再通过自身的感知,来推测出具体需要学习哪个门类。

也就是说,他如果需要某个功能,只需通过构想目的来感知达成条件。

这就是所谓的“目的逆推需求”



那么第一条呢?

“知识可以促成潜在可能性向着具体的目的分化。”

杨哲思索良久,认为这一条可能意指罐子本身具备某种潜在的可能性,他作为罐子的主人,可以引导罐子向某个具体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罐子减少,以及罐子内部信息团分裂的真相。

“所以说,罐子的分裂与消耗是必然的。

可能性如若不化作具体功能,将会毫无用处。”

这样,也就解释了另一个疑点。

罐子看起来可以自由发展,为何只能进行信息操作?

因为罐子只具备信息方向的可能性,但杨哲可以自由选择这种可能性的发展方向。

第三条信息,“所有衍生物均可自行控制其出力大小,需要高感知力。”

杨哲看了好久,终于想通。

这或许与网络接口有关?

他把注意力放在悬浮于空中的光幕上,那上面显示着: “感知:12。”

他这半个月以来,又有两次感知变得更强的情况,所以加了2点。

杨哲的注意力放在“12”

这个数值上很久。

空气中蹦出一行字: “还差1点就能控制网络接口。”

这也太方便了吧!

现在罐子能够把感知的内容,直接以文字的方式显现出来,再也没有暧昧不明的预感了。

“如何提升感知能力?”

杨哲试图按照第二条说的,由目的逆推需求,向罐子提问。

许久之后。

“在初期,学习新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可以提升感知能力。”

新的文字信息在空中以光幕气泡的方式蹦了出来。

这个在初期是啥意思?

后期不能通过这种途经提升,还是说会有新途径?

“罐子啊,你不要那么快消失了,你消失了我就没有自动应答机了!”

杨哲在心中祈愿。

随即他思考。

难怪这些天,进行光幕设计与数据显示、文字显示之后,知力提升了两点。

知识的实际运用可以提升感知!

“唔,那么现在最快速的提升方法就是运用我掌握得最多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

“写论文吧!”

杨哲决定了,正好,他也是时候写第三篇论文了。

12月的时候就要评选,论文发表有周期,要排队,尽快写出寄出为好。

这次,杨哲选择的论文方向是《网络小说ip改编与娱乐性分析》。

这是他特意选择的新方向,主要是担心不够新颖,无法让知力提升。

论文写作耗时5天,写完寄出。

知力果然再次提升,达到了网络控制所需的13点。

已经可以进行网络连接测试了。

4月19日。

今天是周日,杨哲在校园里找了处躺椅躺下来。

他怕再出什么意外,引起室友的惊慌。

意识感知着网络接口。

这次,他有了一种彻底控制的感觉,网络接口内部原本就有一个流量控制的功能,只是之前他感知过低,无法理解而已。

杨哲试着将开口拉到极小,并打开网络开关。

随即躺下,紧张地等待着信息冲击。

过了一会儿,他又从躺椅上坐起来。

“这个信息量,我居然能承受?”

既然很安全那就没必要提前躺好防眩晕了。

有可能是人在露天,空中的电磁波偏少,信息量不大的缘故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