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百家講壇(1/2)

节目录制结束,跟瑶瑶合影后,肖波带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中等身材,大鼻子,小眼睛,厚嘴唇,带着黑色眼镜,见到张若琳,眼前一亮,双眼失神了一会儿,很快就调节过来。

“这就是我那个朋友,蔡伟。”

肖波继续向蔡伟介绍道,“这就是我跟你提到过的张若琳,刚才那个非常不错的点子就是她想出来的。”

“久仰大名,这次的时候恐怕要麻烦你了。”

蔡伟客气的说道。

“没事,只是我听了肖策划的话,突然之间有个想法而已。”

张若琳谦虚道。

“我这次就是为了你的想法来的,大家坐下说吧”

蔡伟对张若琳的点子非常重视,没办法,这关系到自己的饭碗。

对张若琳,他不得不重视,刚才她在台上录制节目的时候,肖波就已经把张若琳的点子告诉他了。

蔡伟觉得张若琳的提议很好,有很大的可行性,现在他就想听她更多的意见。

蔡伟也可以按照张若琳已经说的一点信息,自己再补充、全面,也能搞出一档不错的节目,可他不打算这么做,谁不想把自己负责的节目做到尽可能的完美呢?

柳眉本来要等着张若琳一起回家,看到她跟两个貌似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谈事情,也就不再催促,静静地坐在一边。

“张若琳女士,这次恐怕要麻烦你了,这次节目任务催促得很急,是上面直接交代一下来的,响应政府的号召,配合政府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要求策划一档节目,最好是有关华夏传统文化的,可是我想了半个月,愣是没有什么满意的点子,今天肖波老弟给我打电话,说你有一个好点子,我就跑过来了,我对你那个邀请名家讲课的点子非常感兴趣,觉得可行性非常高,不知道能不能再给一点意见,或者你的想法?”

蔡伟搓着白嫩的大手,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求人办事就是这样,身份不知觉的矮下一辈。

“不用这个客气。”

张若琳笑了笑,说,“这也是我偶然的想法,如果我突然的想法能够变成电视台的节目,我也会感觉非常光荣,要感谢你就是感谢人家肖策划吧,要不是他跟个提起,我连想都不会想。”

肖波也是个实诚人,要是其他人,恐怕直接跟蔡伟说点子,把这个点子说成自己想出来的。

肖波有些感激地看了张若琳一眼,在官方电视台混,人脉很重要。

柳眉坐在一边,听说张若琳竟然要参与华夏电视台某个节目的策划,惊讶的盯着她,心里暗暗地想,到底张若琳还有多少本事啊。

蔡伟点点头,连忙说道:“那是,那是,我还需要感谢肖老弟,不过也就当我欠张若琳女士一个人情,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肯定帮忙。”

“让我想想。”

张若琳低着头,捧着茶杯,盯着上面蓝色的花纹出神,没有人打搅她,时间过去了两分钟,她用嘴唇试了下,发现茶水能喝了,抿了一口,刚下茶杯,装作从深思中回过神来,慢慢的把当年看《百家讲坛》的所有细节都说出来。

“《百家讲坛》的应该追求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的相对平衡,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许多晦涩知识传播于民众之中;

《百家讲坛》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大学。

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

形式要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

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张若琳侃侃而谈,把旁边的三个听众唬得一愣一愣的。

接下来就是《百家讲坛》布景简单,一个背景,一张讲桌就行,重点是讲述者的选择,有些讲课的能够火得一塌糊涂,出书之后,销量也极为可观,有些人却籍籍无名,上了央视也没出多大名。

“怎么样,可以吗?”

张若琳讲完后,肖波和蔡伟还在思索。

她觉得他们这是在浪费时间,《百家讲坛》这档节目,绝对能火,栏目收视率很高,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款品牌栏目 “完全可行”

蔡伟摸着下巴的小胡须,表情无奈的说,“你已经把这个节目完全策划好了,连名字都想好了,我都不知道该补充些什么了,幸亏你没去电视台,要不然,我就不用混了”

“我想问一句,这真是你突发奇想?”

蔡伟用手捂住脸,不想见人了,打击太大了。

自己这个专业节目冥思苦想了半个月也抓不到头绪,人家一个外行,突发奇想,一个优秀的节目就成功了……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退休了?

不过年纪四十岁,正是男人的盛年,退休好像早了点。

“我真的不想打击你,这真是刚刚想起来的。”

张若琳笑眯眯地喝了一大口茶水,味道不错啊 用得着这么打击人吗?

张若琳欠扁的笑,连一边的柳眉都快要忍不下去了。

“那你能举一个例子吗,比如讲述那一段历史比较好,怎样讲述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蔡伟想为难一下张若琳,故意出难题,再说她不是在节目上说,能够背下华夏所有的正史吗?

这个小小的问题当然难不倒才高八斗的张若琳,就算她自己不会,上辈子,她作为央视第十套节目的忠实观众,在网上,基本上把《百家讲坛》的节目看完了。

张若琳一直很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看了不下三遍,后来看了《易中天品三国》,非常喜欢易中天先生特立独行的话语表达和思维方式,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也就是他说的“萝卜史学”

,很有营养,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我喜欢三国那段历史,讲出来肯定很精彩”

张若琳一边回忆着易中天先生讲述的原稿,一边进行修改,没办法,这个世界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不能进行人物对比。

不过也没关系,张若琳按照《易中天品三国》和《明朝那些事》的风格,加上自己对华夏所有正史的记忆力,经过自己的在加工,也能达到不输于原版的效果,甚至因为她对历史了解的渊博,旁征博引,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事件以及著名人物信手拈来,听起来,比易中天先生的版本更加丰富和厚重。

张若琳站在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把纷乱的三国慢慢剖析,分析里面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影响,设计历史、政治、军事、天文、地理……配上她幽默犀利的讲述,让肖波、蔡伟、柳眉都听入迷了。

“怎么样,讲得不错吧”

张若琳讲得口于舌燥,人家喜欢听,她就滔滔不绝,可是茶水喝于了,她讲不下去了。

“当年我的历史老师要是有你的水平,我的历史肯定不会不及格了。”

肖波一脸叹服。

蔡伟敬重的看着张若琳,在华夏科教频道,他见识的各方面的学者专家,数不胜数,在历史研究方面,张若琳的水平,恐怕已经超过了华夏老字辈皓首穷经的巨擘 那些老先生可没有张若琳逆天的记忆力,讲解研究一段历史,经常需要带着老花镜,翻阅资料。

张若琳旁征博引,讲述三国的历史,引用了几个朝代的资料,眼睛都不眨,直接就把史书原文背出来了…… 两者之间不能比啊 “张若琳,你愿意参加《百家讲坛》吗?”

蔡伟急切的问道。

邀请张若琳参加节目,是他进行了深入思考的。

首先,张若琳的实力不用怀疑,他已经见识到了。

其次,她本身的名气也能带动节目的收视率。

就凭她的脸蛋,也能让收视率上扬。

“我?”

张若琳指着自己,惊讶的问道。

“没错,就是你”

蔡伟点点头又,期待的说,“你的实力毋庸置疑,上节目肯定能表现得不错,怎么样?”

他当然不会提张若琳本身容貌和名气的事情。

“好像会麻烦。”

张若琳想到能上华夏电视台讲课,让全国的观众都当学生,的确有兴奋。

不过,她还是想低调的活。

这样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张若琳竟然想推掉。

蔡伟有些难以理解了。

不过张若琳越是推脱,就越是坚定了他邀请的决心。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才越是珍贵,越想得到。

这就是人性。

“你只是怕麻烦?”

蔡伟问。

“嗯。”

“你怎么能那么自私呢?”

蔡伟摇摇头,失望的说道。

“自私,怎么说?”

张若琳不解的问。

柳眉和肖波都竖起了耳朵,想知道蔡伟想说这句话的意思。

“《百家讲坛》是为了宣扬华夏传统文化,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了解民族文化,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现在为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你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到你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通过这个雅俗共赏的平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你该不会敝帚自珍吧,你花费那么多时间学习历史,就没想过造福大众吗?”

蔡伟一席话说得冠冕堂皇,容不得张若琳的反驳。

“再说,通过这个全国性的舞台,你也能够为你的新书进行宣传,何乐而不为呢?”

蔡伟也觉得自己有点小题大做了,他可不觉得张若琳是个小气的人,“听过你最近的作品销量不是很好。”

张若琳的小说《家》销量的确不怎么好,跟她前两本畅销小说比起来,差距蛮大的,口碑也是毁誉参半,里面关于现实的描写,许多读者觉得作者小题大做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