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70章 暗潮(五)(2/3)

杨弘方放下了一半的心,踢了他一脚做提醒,问韩钟,“学习过后呢!

还会回来吗?”

“肯定不会了。”

“应该是要升官的。”

“说不定会调出河北。”

几个军官抢在韩钟前面七嘴八舌。

韩钟摇头,“这可说不准,得问三班院。

你们上学还要一段时间,官缺不会等着人,能得什么官职,得到时候看了。”

军官们点头受教,韩钟的说法也符合他们的认识。

而且欣喜的居多,能受三班院管,已经是有告身有印信的官人了。

现在他们最高也只是个都头,虽然领着几十号上百号人马,但终究还是个小校。

“嗐!”

胡三不扯头发了,大声的叹起气来,“俺还以为是好事。”

“尽说浑话,这不是好事什么是好事?”

另一个军官叫道,“之后就能升官啊。”

“这可说不准,”

胡三摇头说,“要是让俺去南方做指使,俺宁肯在河北做个都头。”

“你放心,”

韩铉道,“都堂安排你们上学,不是为了事后安排你们去养老的,说不定很快还要上战场。”

“当真!”

胡三一下惊喜起来。

“当然。

不过……”

韩钟考虑了一下,做出了决定,“有件事还是跟你们说一下,也好有些准备。”

“何事?”

“你们学习过后,会被授予什么官职,要看三班院的安排。

但高低好坏的授予标准,则还会参考一下你们在武学中的学习成绩了。”

“学习成绩?”

胡三叫起苦来,“怎么还要算成绩?”

韩钟看见他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你们就当是考进士吧,考得越好,功劳差一点也能有个好位置。

所以,多用心点。

说不定,日后就能做太尉了。”

“考得差呢?”

一名军官问。

韩钟摊摊手,“该升的官不会短了你,但好一点的位置可就没有了。”

“为什么,”

胡三叫道,“不就是能打仗,才会有功劳的?!

读书算什么功劳。”

杨弘方皱着眉,抬脚作势欲踢,“自古名将,谁不读书?

没那份才干,谁敢把几百将士性命交托在你的手上?”

胡三不服气,“前儿跟着秦都监和文走马上京的几位指挥使,他们也要读书吗?

“当然要读。”

韩钟道,“你们升官后要指挥更多兵马,不学就要用人命去换,这可不合算。

你们说是不是?”

当然一片应是声。

杨弘方不敢再让胡三与韩钟争了,他先一步道,“说到秦都监和文走马,他们这一回捞了一个大大的彩头,回京后肯定要大用。”

韩钟点头,这是连猜都不用猜的事。

“听说文走马比秦都监还要厉害点,天门寨上的炮,他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

也不知他能授得什么职位。”

“应该是武学的炮兵科教授。”

韩钟说道,在场的军官,都是去武学参加短训班,即使韩钟不说,他们到了京师也就知道了。

秦琬已经是都监,短时间内上升的空间不大了,而文嘉,他区区一个走马承受,往上面去,多得是台阶让他爬。

文嘉将回武学中做一段时间的教授,专门教授炮术指挥的课程。

虽然这些年火炮屡屡上阵,但一次性指挥百门以上的火炮集群的战斗经验,以炮兵力守天门寨的文嘉最为丰富。

这一份经验,极为珍贵,就跟万人以上的大会战的指挥经验一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积攒起来的。

万人会战的指挥,国中还有一些人有过,但炮兵集群的指挥,就近乎是独一份了。

日后宋辽决战,文嘉肯定会被调去主帅身边,成为指挥炮兵集群的大将。

这是韩钟在王厚军帐中听到的议论,当然,最后面的这一条就不能对外说了。

“那秦都监呢?”

“这就不知道了。”

韩钟摇摇头, 这一回秦琬给都堂挣足了颜面,能得到天大的好处这是必然的,但具体会有什么赏赐,这就不知道了。

他现在是边路都监,镇守要冲,地位本也不低了,如今立了大功,在四十阶诸司使上不知能爬上多少级台阶,说不定运气好,还能直入横班,据韩钟所知,如今横班的行列中,有着不小的空缺。

但秦琬的新差遣会安排到哪里就不是韩钟所能知道的了,只能确定会调出河北——因为在收到开封来的军令之后,王厚私下里发了一通邪火,大骂都堂尽知道拆台,有个好点的就调走,之后还要不要反攻了?

秦琬出身在河东,让韩钟来猜,他调任河东,甚至直接回到代州雁门都不是不可能。

秦琬父子两代镇雁门,也可算是一段佳话。

现在河东方面,也就折家在河外云中挽回了一点颜面,主力的士气依然低落。

河东的失败,必须要有人负责。

之前出战的将领免不了撤职查办,但猝然走马换将,外调来的将领一时半会儿也掌握不了军心,反而有可能会拖累到河东军的战斗力。

但换作是河东军出身的秦琬来接手,军中将士不会有逆反之心,士气也会因为立有殊勋的秦琬而提振起来。

韩钟与河北边路的军官们一路走,一路聊,两天之后,与军官们颇为惯熟的他在大名府下了车,这一份交情算是留下了,又过了两天,军官们也终于抵达了东京。

列车渐渐慢了下来,军官们都已经收拾好,准备下车了。

胡三跟杨弘方等在门口,问道,“哥哥这一回去不去天波门拜家庙?

老令公家的门第,让俺也能开开眼界。”

杨弘方摇头,“外支的外支了,说什么门第。

更别说就我这都头,那还会让我随便进家庙去。”

胡三哼哼的不服气,“他们再高,能够韩相公高?

韩官人都给哥哥你写荐书了。”

“好了。”

杨弘方不想多谈,外支和主支本就不是一路,隔得远了就跟外人一样,他过去没占过杨家的光,现在也一样。

但当他下车后,一名官人带着两名身穿黑衣的吏员正在站台上等着他。

官人上下扫了一眼,问“是杨弘方?”

杨弘方皱起眉,“什么事。”

“是,还是不是?”

“是我。”

杨弘方神色更加戒备。

“很好。”

官员一点头,身后的吏员就一抖手上麻绳,“跟我们走吧。”

胡三一下拦在杨弘方的面前,“哥哥他犯了什么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