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0章 后顾(下)(3/3)

按照总编的神色,他还是有些不满意,但终究没有把稿纸再摔回去,“也罢,勉强能看得过去了。”

总编说着,把排版的编辑叫了过去,手中稿纸一递,“头版、头条。”

排版编辑没有多问,弯腰接过稿纸,转身回去了。

总编回头看见小记者一幅死里逃生的样子站在门口,眉头一皱,就冲他招了招手。

小记者那一刻,仿佛又掉进了地狱,脸色更加难看,却又不敢违抗。

邹金一这一回没有发火了,而是深沉的问,“你们这些记者,还记得出去采访的第一条,是什么?”

不待小记者回应,他就自问自答,“就是要追求大新闻!”

总编指着桌上的一堆作废的旧稿纸,“别那么简单,别那么天真,社里聘你们做记者,要的是什么,是搞个大新闻啊!

要能把人惊得跳起来的大新闻!”

“当年我采访知府黄裳,谈笑风生,问得他结结巴巴,之后就逼着报社把老子赶出来了。

可那又怎么样?

新闻早几天就登报了,大新闻!”

早回到编辑部室中的李琪正好听见了邹金一的吹嘘,不由的冷冷一笑。

当年的邹金一是京师有名的记者,这才能得到黄裳的采访许可。

不过回去之后,他妙笔生花,当时把黄裳只提了了一句的越国勾践卧薪尝胆时颁布的法令给提出来,作为大标题。

‘知府修今法古,将促寡妇再嫁。

’ 弄得世人以为开封的黄知府准备要强迫寡妇再嫁,甚至都有了传言,说女子满了十六岁不嫁,将罪及父母,同时官配出嫁。

那一年的三月上旬,京城中的街道上,从早到晚都在奏着迎亲出嫁的喜乐。

被泼了一身污水的黄裳,事后是暴跳如雷,还是风轻云淡,李琪并不知道,他只知道,邹金一谈笑风生是没有的,砸了饭碗却是千真万确,而且是把整间报社上下五十多人的饭碗全砸了。

不过这一位是真有能耐,要不然李琪还有另外两位合伙人也不会跟着他。

只是邹金一如今办报,还是不改旧习,而且是变本加厉。

四十万贯写成四万万,都是他教出来的。

现在手段就用在了合宜铁路社上,仅仅是标题,就饱含恶意。

看了题目不多想想,运营良好的这条支线铁路就会被看成是资不抵债,即将倒闭。

可合宜铁路社下面的那条铁路沿途站点,加起来有上千亩地,都形成集镇了。

上次有人买临县铁路,足足用了五十万贯,而合宜铁路社掌控铁路和地皮,至少是其两倍。

光靠钱,即使再多一倍,都没可能从合宜铁路社手中买下拿一条铁路,所以必须要各方配合一起下手才行。

有了一篇好文章,这件事算是解决了,也能抵得上这些日子发出的稿费了 但邹金一的怒火并没有完全消退,很快就倾倒在第二位前来递上报道的记者身上。

“别蠢了!

没听到他们喊的是什么?

我说要做个大新闻,但不是找死。”

嘶声力竭的训斥,比之前的激动不惶多让。

“我说的没错吧。”

李琪少少得意的对新近的小记者炫耀自己的先见之明,“那坨屎压根就不能沾。”

总编室中,邹金一大声叫,“都给我仔细把皮绷紧了,这个案子做好了,下个月开双俸。”

编辑部中,一阵有气无力的欢呼声。

之前连续多次的失信,让大小编辑们对总编的许诺,并不抱有任何期待。

而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正确, 这一天稍晚的时候,一辆马车停在了报社门口。

老车夫把车稳稳停下,一名官人就推门从车上下来。

邹总编对来人点头哈腰,比起之前债主上门的时候,腰背弯下的幅度还要更大上一些。

而来人没有留上多久,只几句话的功夫,就转身出门。

邹金一将来人一直送出大门口,走出去又过了好半天才回来,看时间都能送到外面大街上了。

“先前的头版撤下来,”

他回来后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总编!”

几个编辑异口同声的叫起,就连李琪也劝说,“已经派人告诉黄东家了。”

“黄默不敢争。”

邹金一十分坚持。

见李琪也不明白,抬手将那一位官人留下的文件给了李琪。

李琪看了一段就叫了起来,“这是谁写的?

糊涂透顶!”

一帮子人就在都堂前闹事,还好声好气的在报纸上说理。

的确,能让京师所有报社都刊登同一篇文章,都堂掌控京师的能力尚在———— “你的眼睛怎么长的?”

邹金一咂着嘴,“杀气腾腾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