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保护性耕作(2/3)

犁深了,种子出不来,泥土深处烂掉;犁浅了,种子或被阳光晒死、或被乌鸦等飞鸟刨出来吃掉。

犁沟宽了,麦苗稀疏,麦秆少,打不了多少粮食;犁沟窄了,麦苗稠密,遇上雨水多的年间,刮大风时会倒伏,籽粒难以饱满,庄家就要歉收。

播种时,犁一旦插进肥沃的泥土,扶犁的人或后面跟随的人,只见铧两边翻过去的湿土、犁沟,却不见铧的影子。

铧是在黑暗的泥土深处摸索着前行的。

这有多危险啊!

人是睁着眼睛的,看到阻挡的大石头,就绕过去。

见了面前的滔滔大河,就转到桥上走过去。

但铧就不能这样了,它不长眼睛,不会说话,遇到麻烦就独自硬扛着。

谁都知道,土地的深处,有陶瓷瓦片、有树根、有大石头,一不小心,就会撞碎铧片。

这种事在我家乡那里叫“打铧”

,是很忌讳的。

出了这事,只得停下来,重新买来新的铧,换上,才能重新开始播种。

遇到“打铧”

的事,多数出现在耕地的时候。

春种时铧入土浅,就三五寸,都是沃土,一般是不会损毁铧片的。

秋后的土地雨筑人踩,硬实成板块。

泥土深处盘结着庄稼和杂草粗细不一的根须,一不小心就将铧折为两半。

我家门前靠康广公路边有几亩水地,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每年打的粮食多。

一到盛夏雨季,洪水冲进地里,带来不少淤泥,地势慢慢增高。

秋后犁地时,父亲就最为担心。

一来疑心淤泥中有石头,二来疑心地里伸来大树粗壮的根须,常常无意中损毁铧片。

父亲就挨树的一边留下一到两步宽,犁罢后用铁锨翻。

这样虽是吃力点,花不少时间,但石头瓦片、杂草树根捡净了,土壤翻得疏松了,也避免了铧的破碎。

后来,出现了机器制造的犁。

这种犁,木制部分是车床车出来的,涂了一层绿漆,美观大方,制作考究。

铧比原先的宽、呈亮,左右转动,犁起来省劲儿多了。

十三四岁那年,我读初中。

一个秋后的下午,父亲外出不在,母亲让我去犁阳山刚割过麦子的地。

我用麻绳拴好木犁,背在身上,手拿鞭子,赶着骡子上山了。

来到地里,套好犁,就沿地低的一边开始犁。

头一次犁地,心里慌慌的,既紧张又好奇。

我知道犁地是要有技巧的,犁深了,铧尖钻入地下,骡子拉不动,使劲鞭打吆喝,要么挣断套绳,要么损坏犁铧。

犁浅了,翻不出地下的草根,疏松不了地,起不了犁地的作用。

我使劲提着犁的木柄,在地边努力插进去。

开始不是左摇右摆,就是忽深忽浅。

骡子看出我是个新手,故意气我,时而猛走,时而停步,我举鞭猛抽两下,它反倒生了气,连犁带我一块儿疯狂拉到旁边去了。

此时我满头是汗,气都接不上,只得跟犁一块儿倒在麦茬地上喘气。

过后又反复倒腾了好久,才算勉强犁地了。

犁跟嬐贰⑻锨、背篓、铲子、扫帚、架子车一样,在农家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农具中,犁的作用似乎更大、更切近泥土。

犁一次次翻耕、播种,一次次的播种、翻耕,才奉献出了一年年的粮食,养活了祖祖辈辈,续旺了人间的烟火。

加拿大保护性耕作农业 日期:2010-07-28来源:当代农机2008.

2张进 加拿大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近1000万km2,人口3200多万。

拥有耕地6782hm2,占陆地面积的7.

4%,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141.

4hm2。

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燕麦、油菜籽等。

农业是加拿大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拿大4.

2%的就业机会来自于农业,8%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南农业部创造的。

加拿大地广人稀,从事农业的家庭仅占全国家庭的3%~4%,这使得该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农业劳动力人均粮食年产量达80多t。

加拿大的农产品50%用于出口,其中小麦的80%输往国外,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

20世纪30年代,由于耕地的过度开垦,以及草原的掠夺性利用,造成加拿大气候恶劣,草场沙化严重,沙尘暴频发。

从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就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工作,经过近30年的示范推广,目前该国保护性耕作农业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

加拿大在保护性耕作农业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由于国情不同,所以在学习加拿大保护性耕作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决不能盲目照搬。

通过对加拿大以及我国保护性耕作现状的比较,现提出看法和建议。

1.土地的经营规模差别较大 加拿大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是农场,目前全国的农场总数约为25.

4万个,农场的平均规模在300hm2以上,近年来农场规模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在保护性耕作机具系统方面,由于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大,机具主要以大型为主,动力机械以220.

59~367.

65kW拖拉机居多,一般每个农场配备大型收获机1台、免耕播种机1台、喷雾机1台。

免耕播种机的作业幅宽大都在15~18m,作业效率达到25hm2/h,每台免耕播种机的价格在25万美元左右,1个农场农田作业机械的投入大约在100万美元以上。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09hm2,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农民只有使用权,而且人人有耕地,每户的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大多数农户自己没有机械设备,农田作业主要以农机户有偿代耕为主,这就造成了农户追求的是产量最大化,农机户追求的是作业服务效益,双方都完全忽视了土地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加拿大农场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他们追求的是规模经营和效益最大化。

因此,加拿大农场主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促进自有土地可持续发展以及获取最大利益的驱动下,非常容易接受和实施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

由此可见,我国要大规模发展保护性耕作农业,必须结合国情,采用各种方式,逐步扩大农村土地经营规模。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2.保护性耕作机具系统完全不同 加拿大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大,保护性耕作以装备有GPS系统和故障监控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集成的牵引式复式作业机具系统为主。

机具操作简便、质量稳定、故障率低、作业效率高。

特别是免耕播种机,开沟器采用多排多行交错布置的设计,既避免了秸秆堵塞,又解决了开沟器交叉覆土的问题;不仅提高了播种机的通过性,又保证了播种质量。

我国农村土地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为主,因受到土地规模和农户经济能力的制约,大型和价格较高的机械难以推广应用。

因此,目前保护性耕作机具系统以悬挂式的中小型机具为主。

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机具现代高新技术集成应用很少,并存在通过性差、故障率高、性能不稳定、寿命短等问题。

在机具的关键部件设计方面,加拿大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免耕播种机的开沟器铲尖都镶有合金耐磨材料,播种机作业寿命长达0.27万hm2左右,使用中间只需更换耐磨部分即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我国免耕机开沟器铲柄和铲尖多采用铸造或锻造工艺加焊接技术整体制造,铲尖播种作业66.67hm2左右就需要整体更换,大幅度提高了机具的作业成本。

另外,国内小麦播种机以种肥同沟式侧位施肥方式为主,存在苗幅窄和烧种烧苗问题;而加拿大小麦免耕播种机大部分采用两行种子中间施肥的播种方式,这样既实现了宽苗幅播种,又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因此,我国要积极研制开发技术先进和质量稳定的保护性耕作作业机具,进一步提高机具的作业效率,为大面积发展保护性耕作农业提供技术保障。

3.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存在差异 加拿大农作物产量较低,小麦单产量一般在3000kg/hm2以下,且大部分农场要将地表的秸秆打捆后用于养畜或造纸,使得地表的秸秆量进一步减少,加之机具作业工序少,土壤压实程度轻,因此一般对土壤不进行任何耕作,保护性耕作农业以免耕技术模式为主。

我国农作物施肥量大,产量较高,收获后秸秆覆盖量大,保护性耕作主要以少耕技术模式为主,目的是通过表土耕作减少地表秸秆覆盖量,进一步提高免耕播种机具的通过性和播种质量。

为了进一步减少耕作次数,降低作业成本,在一年一作小麦区可以学习加拿大的经验,小麦收获时留茬高度控制在20cm左右,在不收获地表麦秆的地区,一定要人工将地表麦秆抛撒均匀,尽量减少表土耕作,秋季直接免耕播种。

目前,国内把机械深松作为保护性耕作的一项主要技术,尤其是广大农民传统的耕作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认为土壤不翻耕会降低产量,因此必须进行深松作业;而且大部分保护性耕作推广人员也认为深松可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有利于作物增产。

但是,加拿大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员和农场主很少提及深松技术,只有在个别农业研究中心可以看到老式的深松机。

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大家参观了一个1965年建立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区,这里40多年没有进行深松和其他任何耕作,而小麦产量却增加了25%,增产和节本效果最显著。

国内外试验研究表明,对于没有进行秸秆覆盖的农田,深松作业可以疏松土壤和有利于天然降雨的入渗,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对于常年进行秸秆覆盖的土地,土壤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深松的作用微乎其微,深松作业不仅增加了机具投入,而且要消耗大量能源,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

因此,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中,要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和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同时,要向农民大力宣传减少耕作的优越性,不断增加他们的少耕意识,从而进一步减少保护性耕作作业工序和机具投入,使农民从土地上获取更大的利益。

4.加强轮作意识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在加拿大培训学习期间,保护性耕作研究人员讲的最多的是轮作技术,大部分农场主对轮作也非常重视,轮作已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