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章30 白日落昆明-5(2/2)

何老三堆笑道:“老哥说的是,发财发财,一起发财。”

镇南关弥漫着一股仿佛节日的气氛,商旅们一边喜气洋洋地谈论着如何拓展生意,一边野心勃勃地议论着“大理和蜀中取消了关卡,国用不足,对关东货物至少要收三成的重税,限制关东人在这边做生意,免得那些闻风而来的渣滓又将市面搞乱。”

十数日后,大理国倒向夏国的消息传到汴梁,皇帝赵佑再度暴怒,掷出玉斧,差点砸中太尉童贯的额头。

“陛下,犯不着为南蛮动气。”

童贯小声劝解道。

赵佑仍然怒气勃发。

当初平蜀之后,太祖以玉斧将大理国划在南疆之外,称“此外非吾所有也”

,宋军便不再南进。

百十年来,大理国殷勤进贡,多次私下提出愿依附大宋为藩属,宋国朝廷因担心多事而拒绝。

直到数年前,赵佑以为藩属来归,更能彰显太平盛世,方才傲然同意。

谁知,短短不过数年,这大理国居然因为与安南之间的冲突,转眼又背宋投夏。



真乃朝秦暮楚的小人。

“赵佑气喘吁吁道,内侍刚刚端上来一碗参茶,又给他摔了。

“朕向来修仁德以怀远国。

哪次藩属进贡不是十倍回赐,只因和安南的些许争执,大理居然倒向夏国,真是岂有此理!”

赵佑气喘吁吁道,“王枢密,讨伐大理是否可行?”

枢密使王甫脸现难色道:“陛下,东南刚刚平定,还需要留兵震慑。

这南征蛮荒之地,耗费非小。

熙宁年间讨伐安南,十万大军中疫病流行,死者近半......”

“住口!”

赵佑脸色铁青,东南一直是他心中隐痛。

吃了这番动荡的教训,他不得不对朝政谨慎从事。

三皇子赵杞力夺科举省试头名,因为清流重臣群起反对,赵佑便取消其参加殿试的资格。

就连东宫易储的事,也一拖再拖。

但易储之心,亦不可动摇。

“陛下息怒,”

童贯劝道,“这大理国倒向夏国,无非是为和安南之间的争执,看来夏国和大理讨伐安南已经势在必行,我朝可反其道而行之,以粮草军械助安南一臂之力,以消耗夏国的实力。”

童贯此言一处,赵佑还未说话,其它几名重臣脸色俱都一变。

只因安南乃是宋国南疆的祸害,熙宁年间,安南侵凌广南州县,杀死军民十余万人,朝廷派大军讨伐,死伤近半,最后也只得到一纸面勉强保全颜面的降书,屠戮大宋子民的祸首,并未伏诛,反而在安南国内颇得人望。

“陛下,万万不可。”

御史中丞秦桧沉声道,“邕钦廉三州十余万军民尸骨的坟茔尚在,朝廷不讨伐安南也便罢了,怎能助纣为虐。”

他转头看着童贯,怒斥道,“你这小人,存心要陷陛下于不义吗?”

童贯为他气势所慑,不敢强辩,低声道:“本官只是为朝廷作想,那大理国反复无常,须得教训。”

他自从河北脱逃回来,暗怀心事,不愿树敌,在庭议中的气焰也弱了好多,更极少与人强辩。

即使官职远低于他的秦桧,也不愿轻易开罪。

秦桧还欲呵斥,赵佑沉声道:“好啦,道夫也是一时糊涂,这援助安南之事,万不可再提。”

君臣计议良久,最后决定,为了惩戒大理国的背叛,断绝互市。

令广南两路关闭与大理交易的榷场,并禁止本朝商旅前往。

几位外臣退下之后,童贯又敬献了一丸静心的丹药,据说是按照仙方搜求了诸多名贵药材,千辛万苦才炼制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