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61 实在编不下去了(1/2)

“吴老师什么时候走的?”

汤教授感觉自己好了一些,长出口气问道。

“3分钟前,汤教授你开始缝皮的时候走的。”

任海涛的助手说道。

汤教授确定吴老师已经走了,顿时觉得全身发软,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

这手术做的,遭老罪了。

造孽啊!

狗日的王成发!

他一定是故意给自己上眼药!

汤教授恶狠狠的看了王成发一眼,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要有机会,一定好好弄一下这个老家伙。

吴老师在这面,以后没事可别往八井子跑,谁愿意来谁来,自己可是不来。

“患者术后怎么办?”

汤教授连手术衣都没脱,直接找了个凳子坐下先喘口气。

“吴老师说没什么事儿,让有事情给他打电话。”

巡回的护士说道。

“好吧,没事就行。”

汤教授这回终于放心了。

出了这么大的幺蛾子,竟然说没事儿就没事儿,也算是万幸。

“海涛啊,这是怎么弄的?”

汤教授问道。

“唉,别提了。”

任海涛的情绪明显不高,本来想要“顺便”

讨教一下B超定位下补液、抢救的方式、方法以及最珍贵的经验心得,却没想到遇到这么一码子事儿。

胸外多少老年患者做肺叶切除手术,一个个都有明确的哮喘病史,上个楼都费劲,要喘半天。

可这么多年来,静寂肺自己都没遇到。

却没想到在八井子这么一个地儿,偏偏就遇到了。

人生还真是毫无道理可言。

把患者送回去,任海涛不放心,又看了半个小时。

眼见患者全麻彻底苏醒,没有一点哮喘的体征,明摆着就是没什么事儿,他心里郁闷。

不是因为患者完全没事而郁闷,那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总之他的心情特别不好,相当不好。

“海涛啊,走吧,吃饭去了。”

汤教授招呼道。

“我……我怕患者有风险。”

任海涛郁闷的说道,“我再看半天,没事我自己回去了。”

见任海涛垂头丧气的,跟斗败的公鸡一样,汤教授心有戚戚焉。

“吴老师都说没事了,放心。”

汤教授拍着任海涛的肩膀说道,“再说,你看监护这么平稳,有什么事儿一个电话,十几分钟就回来。

八井子不像是咱们那,这里不堵车。”

任海涛想想也是,一早赶过来早饭也没吃,急诊抢救身体里的各种激素还没代谢干净,不吃点东西的话自己也怕自己扛不住。

万一低血糖,晕死在病房里,那可就丢人丢到了姥姥家。

别闹的吴老师还要回来抢救自己,要是这样,以后可没脸再见吴老师。

和汤教授走出病房,任海涛长长的叹了口气。

“别郁闷,这不是没事儿么,幸好吴老师在。”

汤教授笑道,“要是你上赶着来麻醉,我没开台患者先没了,你猜最后会怎么样?”

一句话,又把任海涛的汗给吓出来了。

不是他一惊一乍心理素质差,而是这个假设真特么的太吓人了。

在医大二,好歹还有医务处罩着。

医务处的那帮人平时人五人六的,但出了事儿马处长怎么都能帮自己扛一下。

马处长做事情还算是靠谱,这一点医大二的医生护士都承认。

可要是私自出来手术出事儿,还不是患者家属请的……各种坏念头出现在任海涛的脑海里。

他浑然没想到要是吴冕不在八井子中医院,他也不会来。

“汤哥,你可别吓唬我了。”

任海涛苦笑,说道,“今儿我可是被吓坏了,你摸,我腿肚子现在都是软的。”

“别扯淡,就你这岁数,除了嘴硬之外都是软的。

没事,已经过去了。”

汤教授见任海涛脸色不对,开了个小玩笑,便催着他去换衣服。

回到病房,又观察了半个小时,患者麻醉苏醒,一切正常,任海涛这才忐忑的离开。

来到王成发安排好的饭店,坐下抓紧时间吃了两口饭,避免低血糖的风险,汤教授才问道,“海涛,抢救的时候我听吴老师问你药物的批号和厂家,这是什么意思?”

任海涛做了一个等一下的手势,咕嘟咕嘟喝了一瓶可乐。

感觉血糖上来之后,这才说道,“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在帝都跟着学B超抢救的时候我听我老师说的。”

“嗯?”

薛院长也来了兴趣,看着任海涛。

“手术室极少患者会发生过敏性休克。

这玩意,来无影去无踪,想提前做皮试都没法做。

至今好多事情世界顶级医院都没研究明白,咱们就别想了。”

“我老师有些厂家的某些产品会出现特殊反应,一旦手术室发生一例过敏性休克,哪怕是世界跨国大药厂生产的药品全都一次性报废。

就算是不报废,也没人敢用。”

这倒是,医大二院也是这个规矩。

只是规矩是规矩,不是明面上的,而是潜规则。

“再具体的我就说不清楚了,有时间我找吴老师问。”

任海涛说道。

这回来八井子做手术,B超的事情没问清楚,反而又多了一样事情要问吴老师。

“海涛,静寂肺能避免么?

我之前隐约听说过,但是没遇到过。”

汤教授问道。

“一般都不会考虑这类事情。”

任海涛摇了摇头,叹气说道,“我今天还真琢磨了,患者的化验单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6.

2%,略高一点。

我还详细问了,患者、患者家属都说没有哮喘病史。”

“这病通常是说的是支气管哮喘患者因为插管刺激,导致支气管强烈痉挛或广泛黏液栓堵塞而出现哮鸣音、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的一种危重征象。”

“唉,也是倒霉催的。

咱们胸外每天至少十台胸腔镜切肺叶手术。

年纪大多都在七十岁以上,哮喘那是正常问题,只要能爬上三楼不累的喘不上气,肺功能就算过关。

谁能考虑到静寂肺上去啊,要是那样的话,手术就不用做了。”

汤教授想想,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

“我估计嗜酸粒细胞增高,应该对比着患者最近有轻微的咳嗽、咳痰。

但并不重,患者、患者家属都忽略了。

患者处于高反应状态……算了,我实在是编不下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