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0988章 裂痕(1/2)

 这些日子两军在东岸的争锋相对,各有损失。

但总得来说,还是大汉占了上风。

毕竟司马懿领着十多万大军,让万余汉军在武功水两岸来来去去,竟是莫得奈何。

由此可见,丞相这些年在汉中练兵讲武,再加上某只土鳖开了某些奇奇怪怪的外挂。

比如说武器比较硬,又比较锋利,又比如铠甲更加厚,披甲率更高啥的。

导致汉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这次丞相虽然只带了六万多战兵北伐,留了三万人在汉中守卫天子,以防魏国再次从汉水逆流而上偷袭。

但这六万战兵,足以抵十余万魏军。

虽然这一次渡水之战,算不上双方的大军主力决战,但司马懿已经敏锐看到了魏军与汉军之间的差距。

此战过后,他彻底熄了对诸葛亮主动出击的心思,一心只要固守。

关中水流的暴涨,不但是对司马懿来说是好消息,就算是魏军其他人来说,似乎也是好消息。

“秦……秦将军,这,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邓艾才来到汧县,渭水就立刻上涨,他大喜过望,连忙找到秦朗: “大水一来,五丈原的蜀虏大军就更不可能渡过渭水,此诚将军立功之时也!”

同为受曹操宠爱的假子,秦朗与何晏是两个极端。

何晏好出风头,急于富贵,又不知收敛。

曹丕为世子时,何晏所着服饰居然与世子类似,导致曹丕非常厌恶他。

所以在曹丕当上皇帝后,何晏连个小官都没捞到。

而到了曹叡时代,何晏又是浮华一案的主要人物,同样遭到曹叡的嫌弃。

与何晏不同,秦朗为人低调谨慎,与人为善,曹丕时代时四处游历,曹叡登基后,立刻召他入朝为官。

不但经常让他陪伴出行,甚至私下还亲热地叫他的小名“阿苏”



故邓艾虽是出身低微,但因为他是大司马派过来的,所以秦朗也从来没有轻视他。

此时听得邓艾的进言,他略有犹豫地问道: “邓将军何以教我?”

邓艾连忙回道: “秦将军此番领军镇守汧县,为的就是防备冯贼从关口而来。

如今冯贼被阻于桥山,将军手握陛下所托五万重兵,岂无意乎?”

秦朗沉默,好一会这才说道: “我先受武皇帝厚恩,如今又受陛下重信,只恨不能杀尽贼人,以报国恩,又岂敢说无意?”

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 “然贼人凶悍狡诈,吾又天资愚钝,有失君望,实是惭愧!”

他看向邓艾,“若邓将军有计教于我,朗铭感肺腑。”

“不敢不敢!”

邓艾连忙还礼,这才继续说道,“蜀虏统军所赖者,不外乎葛贼与冯贼,即便那魏延,在吾看来,亦不过一勇夫耳。”

“故现在葛贼被大司马拖在五丈原,冯贼被郭将军挡于桥山,此二者,领蜀虏大部兵力。

余者碌碌,皆不足为虑。”

邓艾说着,举起左右手,皆握成拳,作相对冲撞状,“此番蜀虏欲南北夹击,已是被大司马所破矣!”

“葛贼与冯贼正如双拳并进,反被大司马缠住,如今皆是进退两难,却不知胸膛要害已暴露于我等眼前。”

邓艾越说越兴奋,比比划划地说道: “而将军的五万重兵,正如利刃,可刺向蜀虏心脏要害!”

秦朗自不是傻子,他听得心头一动,试探地问道: “陇右?”

“正是!”

邓艾以拳击掌,激动道,“冯贼领军穿过大漠,凉州定是空虚,而陇右的大部兵力,又与辅国将军相持于泾水。”

“将军之上策,莫过于领五万人马,直破陇关,到时非但陇右可下,就是凉州亦唾手可得!

不世之功,非将军而何?”

秦朗听了,怦然心动。

只是他想了一下,终究是摇了摇头: “陇关若是轻易能下,当年张将军就不会有街亭之败。”

当年秦朗临危受命,与王双同守汧县数年,防备蜀虏从陇关而下,他又岂会不知道陇关这一带的情况?

莫说陇关的守军,乃是冯贼亲自带出来的悍贼,就是陇关附近几个山路小道,亦皆筑有烽燧。

不管是大军正面攻下陇关,还是偏师偷绕山道,都是难啊!

听闻秦朗说了陇关的情况,原本正有意领军偷越陇山的邓艾,满腔的热血登时就凉了一半。

他想了想,终是不气馁,继续说道: “既如此,那末将尚有一中计。”

“邓将军请道来。”

“秦将军且看,这是萧关,这是安定郡,而邓芝所率的陇右贼军,正处于安定最东处,与萧关相隔甚远。”

“若是我等能从回中道……”

邓艾的话还没说完,秦朗就大惊失色: “此非当年曹大司马与冯贼相战于萧关的故事?”

此次秦朗主动来到汧县,实是硬着几分头皮的。

毕竟萧关一战,对他而言,当真是如同恶梦。

当听到冯贼不在陇右,而在桥山时,他心里其实是暗暗松了一口气,有些庆幸。

如今听到邓艾又建议走曹真走过的路,他下意识地就是一阵心悸。

邓艾没想到秦朗一听到走回中道,反应就这么大。

再看到秦朗脸上的神色,心里就是一阵纳闷: 就算萧关一战,冯贼两万败曹大司马的十万大军,也不至于让人这般闻之而色变吧?

怎么郭将军如此,秦将军亦如此?

所以冯贼当年究竟是干了个啥?

邓艾的念头还在打转,秦朗已经断然拒绝了他的建议: “汧县乃关中西边门户,万不可有失,更何况萧关乃是重关,贼人岂会无备?

若是萧关不下,汧县却被贼人趁虚而入,如何是好?”

秦朗除了对回中道有些忌讳之外,其实也是怀了与司马懿一样的心思: 葛贼欲渡水而不得,冯贼欲翻山而不能,只要拖下去,他们除了退兵,别无他途。

至于安定的贼军,不足为惧。

此可谓十全无虞,何须冒险?

若是轻易冒时,万一败了,关中沦为不可收拾的局面,谁能担得起责任?

邓艾一听秦朗再次拒绝了自己的建议,不禁有些气急: “将军拥重兵,却坐看贼人猖獗,失败敌之机,此恐非为将之道啊!”

秦朗也不生气,他自是知道邓艾说得有些道理。

蜀虏大军主力已明,自己若是仍坐守汧县不动,未免有些胆怯。

但汧县又是重地,万不可失,自己不可能轻离。

他看向邓艾,温声道: “邓将军莫急,我只说了要防备汧县被贼人趁虚而入,并没有说未必不能按邓将军的建议一试。”

邓艾为人高傲,脾气本来不太好,方才口出恶言,已是有些后悔,此时看到秦朗竟是不计较,心头就是一阵惭愧: “秦将军此言何意?”

“吾要镇守汧县,自是不可轻离,但正如邓将军所言,此时陇右极有可能是兵力空虚,此时汧县倒是用不上这么多兵力。”

秦朗说到这里,故作沉吟,“若是有人愿意领军北上……”

他看了一眼邓艾。

邓艾会意,连忙大声道: “若是将军不弃,艾愿意一试!”

秦朗微微一笑: “此计本就是邓将军提出来的,邓将军既能主动请缨,正是最好不过。”

“不过邓将军资历不足,怕是不能服众。

我再给将军派一猛将,辅助将军。”

邓艾自然知道自身的不足,连忙说道: “秦将军请说。”

“汧县原守将王双,勇猛无比,历经三朝,资历甚重,有他相助,邓将军则无虑矣!”

秦朗与王双共守汧县数年,自有交情在,他相信若是自己亲自出面,王双肯定会给他这个面子。

邓艾大喜:“多谢将军。”

“却不知邓将军欲领多少人北上?”

“一万足矣,只要能引得安定郡的蜀虏回师,不敢轻动,便算是成功。”

蜀虏三路大军,最不要紧的是安定郡那一路偏师。

怕倒是不怕,但却犹如蚊蝇般嗡嗡嗡地烦人。

就算是拍不死,把它赶走,落个清静,也是好的。

那样的话,就可以专心对付五丈原的葛贼。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