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0965章 失误(1/6)

  



不拘是前观历代,还是后看诸朝,冯刺史都可以这么认为,财政是每个政权的命脉。





手里有钱有粮,不管是遇到天灾还是人祸,只要统治阶层的整体治理水平还在平均线以上,基本上都可以维持国家的大体稳定。





除非遇到司马晋那种脑残水平,那是真没办法。





若是手里没钱没粮,但凡有点心志的掌权者,都会想办法开源节流,很多时候这种做法被称为改革。





成功了,最低也能给国家继一波命,牛逼的,甚至可以让国家浴火重生。





失败了……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子。





现在冯刺史听到秦博说吴国的府库并不宽裕,他只信了一半。





真要仅仅是“不宽裕”

,孙权会铸大泉五十?





每年兴汉会卖往吴国的货物,可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冯刺史清楚得很,校事府在吴国还有一个权力,就是设置专卖障管,以收赋税。





说白了,就是孙权用来敛财的白手套。





以吴国的政治体制,节流是不可能的。





要不然你是砍掉皇家掌握的禁军,还是砍掉各层官吏?





砍掉禁军,那你拿什么去压制下面世袭部曲的军头?

拿什么去打北边的魏国?





砍掉一部分官吏节省支出?





暨艳已经用自己的性命证明了世家权贵的态度。





还是那句话,无论是魏还是吴,只要曹叡和孙权没有胆量掀翻世家政治,最后的结果都会指向这种政治制度的最高形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而这个过程,又必然会加剧皇权与世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内斗乃至内乱,直至世家彻底压倒皇权,掌握整个国家。





再加上还有强敌压境的前提下,孙权想要节流,那就基本不可能。





所以只能是想办法开源。





而开源所遇到的问题,与节流所遇到的最大阻碍也是一样的:世家。





世家掌握着大量的人口和土地,是最好的收税对象。





问题是,你敢吗?





就算你敢,你打算怎么收?





魏国底子厚实,好歹还能撑一撑。





但吴国可没那样的底子,内部矛盾无法解决,那就只好向外转移了。





不过嘛,吴国大帝的孙十万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想向外转移矛盾没那能力,又没有胆量拿世族开刀,只好内卷。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