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锯掉白鹿精的鹿角(2/3)
给陛下熬药,不出一个月,陛下便能下地自如地行走,三个月便能骑马射箭,半年之后,陛下后宫的众妃子,可就有福咯”
。
那国王闻言,先是一愣,然后是一喜,他当然知道唐僧所说的自弓的后宫妃子们有福是什么意思,于是便连忙感谢唐僧。
唐僧却是摆了摆手,道:“陛下客气了。
时间不早了,贫僧就先走了。
至于这头白鹿精,还是由贫僧带走吧!”
说着,唐僧便掀开了阴阳二气瓶的盖子,欲将这白鹿精装进宝瓶之中,却忽然听见寝宫之外有人叫喊:“唐三藏,手下留情。
手下留情啊!”
唐僧闻言,便与悟空来到寝宫之外,却见一个鹤童颜。
骑着仙鹤的老叟忽然间降临,来到唐僧面前,道:“唐三藏,手下留情啊!”
唐僧故作不知,问悟空道:“徒弟,这老头儿谁啊?”
悟空道:“师父,这是南极仙翁啊,也就是寿星老儿!”
然后便嘿嘿笑着来到那老寿星身边,道:“老寿星,你这是为何而来?
你叫我师父手下留情,莫非这白鹿精跟你有关系?
所以你才来这里说情?。
那老寿星道:“大圣啊,这孽畜乃是我的一副脚力,却没想到私自跑下凡间,在此成了妖精。
我这便是来寻他回去的”
。
悟空闻言,不由得哈哈一笑,道:“我说寿星老儿,你可是来晚了。
这厮修为太差,还想吃俺师父,被俺老孙打得要死不活的了,你还要吗?。
老寿星早已经看见了那白鹿的惨状,但还是道:“大圣啊,这孽畜遭到这份苦难,也是他自找的,怪不的你们 “废话,当然怪不得俺们了!”
悟空连忙抢话道:“俺老孙是保护师父去西天取经的,他想吃俺师父。
俺没一棒子打死他,就算是他的造化了!”
老寿星翻了翻白眼,道:“是是是,一切都是这孽畜自找的!
只是大圣啊,这孽畜现在已经遭到了惩罚。
不如就将他还给我吧?”
悟空闻言,便看向唐僧,唐僧点点头道:“好吧,既然老寿星为其说情,那贫僧还是要给您老一个面子的!
也算他运气好,若是别的妖怪。
早被贫僧收进这宝瓶之中,化成脓血了!
这白鹿被我收进了一会儿。
就成了这副模样,嗫,,贫僧也是不得不这么做啊,这一路上,不是妖怪死,就是贫僧亡啊,老寿星您可得理解贫僧的难处和苦处”
。
老寿星闻言,连连点头道:“好好好,我理解,我理解!”
说着便对那白鹿道:“孽畜,还不过来?”
那白鹿便颤颤巍巍地来到老寿星的身旁,总算是站起来了,双眼滚落着眼泪。
显得很是受伤的样子。
那老寿星看了看,又道:“对了。
这孽畜下界时还偷走了我的拐杖。
不知大圣和法师有没有看见?”
唐僧闻言也是一怔,道:“这个,还真没看见。”
说着又问悟空道:“悟空,你看见没?”
弈旬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 悟空点头道:“嗯,他和我打斗时还用来着,只不过被我赶出了老巢。
然后被师父你一股脑儿收进了宝瓶之中了。”
“啊?”
唐僧连忙打开宝瓶看了看,又到来倒。
可是里面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于是唐僧只好无奈地耸了耸肩,对老寿星道:“老寿星,实在是不好意思,如果是真的被这宝瓶收进去的话,那恐怕这宝贝早已经被融化了。
所以,”
老寿星连忙来到唐僧身边,想要看那宝瓶,可是网一看过去,就感觉自己仿佛要被吸进去了一般,当下连忙跳开,那动作敏捷得很,哪里像个老头儿?
老寿星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哎,罢了罢了,都是这孽畜惹得祸啊!
哎,连老头我的拐杖都弄没了。
我老头以后还怎么活啊?
干脆上吊死了算了!”
唐僧闻言,不由得心中暗道:这还真是寿星老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啊!
当下便安慰道:“老寿星您可别这么说,您老这身体健康得很,哪里用得着挂拐技啊,别说你还有那仙鹤作为脚力,就算没有仙鹤和白鹿。
老寿星您随意飞行,那也是可以的嘛!
所以贫僧认为,这拐技对您来人,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
老寿星闻言,却是呵呵一笑。
摇了摇头道:“算了算了,老头子我回去再找一根合适的拐技便是了说完。
仿佛不想再看见唐僧似的。
便带上白鹿,驾上仙鹤。
乘着五彩祥光返回南天去了。
看着老寿星离开,唐僧不由得暗道:这老寿星表面上没说什么,那是因为悟空在的原因,但心中恐怕已经把自己暗狠上了吧!
不过,这一切都是那白鹿自找的,我唐僧也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怪不得我!
老寿星离开,那国王便来到唐僧的身边,道:“神僧啊,刚才那可是神俐 ”
唐僧点点头道:“没错,是冉极仙弈,老人星便是他了。”
那国王连忙道:“啊?
老寿星?
那寡人是否可以长寿万年?”
唐僧闻言,微微一笑道:“活那么长干嘛?
一百年足矣!
陛下,等你到六十岁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那国王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请唐僧师徒一起赴宴,这才放他们师徒离开。
当然,在离开之时,那些已经得到赦免令的家庭早已经将自己家的孩子从鹅笼内放了出来。
一家人更加珍惜生活了。
当然。
对唐僧也是十分的感激,若是没有唐僧,这些孩子早已经被那妖怪给害死了。
听说唐僧师徒要走,而且此时已经出城了,比丘城内的百姓哪里肯让?
那些被救的人家皆对孩子们道:“扯住唐朝爷爷,到我家奉谢救儿之恩”
。
无大无若男若女,都不怕他相貌之丑,抬着猪八戒,扛着沙和尚,顶着孙大圣,撮着唐三藏。
牵着马,挑着担,一拥回城,那国王也不能禁止。
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
请不及的,或做僧帽、僧鞋、福衫、布袜,里里外外,大小衣裳,都来相送。
如此盘桓将有个月,才得离城。
唐僧不由愕感叹,这一次行善之举。
当真是最值得的,虽然自己不要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