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1章 碰到煞星了(1/2)

张大队耀武扬威,一方面是自己在这个职位上,在工作的时候才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九十年代的小县城,一点点小小的权力,都会被人用到极致,就算是守门的保安,也会飞扬跋扈盘查进出人员的身份,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价值,更别说张大队还是文化局执法大队的大队长了。

张大队坐在杨凌的对面,用手拍了拍桌子,很是牛气地说道:“在这里你就别耍话花招了,早点认罪早点收工,一会儿大家都早点睡觉。”

张大队已经让下属准备好了相关的询问认罪材料,并且把材料递给杨凌。

杨凌看了一下材料的内容,好家伙,上面写的事情比自己做的事情还要详细。

比如某年某月某日翻新了多少vcd,又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销售了多少翻新的vcd等等。

甚至连金额都计算好,说杨凌卖翻新的vcd总共赚了二十万。

按照目前文件规定的三倍罚款,杨凌要被罚款六十万!

而且至少要判刑六个月到两年。

张大队说道:“签吧。”

杨凌冷笑了,这是把口袋布置好了,让自己往里面钻呢!

张大队之所以写这么多的钱,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罚款又不是全部上交,自己还可以弄一点揣进腰包里。

每一行有没一行的门道。

杨凌闭上眼睛,养神。

时间已经来到了凌晨五点,张大队刚刚都沉沉睡了过去,又赶紧清醒过来。

看着杨凌居然还没有签字,张大队心情烦躁。

他忍不住就要动粗了,张大队将身上的皮鞭解开之后,狠狠在地上鞭了一下。

只听见啪的一声,地面上溅起厚重的灰尘。

杨凌眯着眼睛,看着暴跳如雷的张大队。

“我不打女人,难道还不能够打男人?”张大队说道:“刘雯都承认你们做的这些违法的事情,你还不承认,抗拒法律,罪加一等。”

刘雯承认了?

杨凌有些诧异,但是也觉得理解,甚至觉得有些心疼和愧疚。

一个女孩子,昨天遭到突如其来的搜查,现在可能也在隔壁的屋子里,肯定是受了惊吓。

而且张大队等人的手段很多,要是刘雯为了保护自己,承认了一些谎言,杨凌觉得还是能够理解的。

张大队一直在关注着杨凌的表情,他从杨凌的眼神之中捕捉到了一丝“惊恐”的神色。

他以为杨凌得知刘雯已经招供的消息之后,心理的防线已经被突破了。

因此张大队将皮带放在杨凌的桌子上说道:“签了吧,以免受皮肉之苦。”

“不然我一会儿把你的老婆带过来审讯,那你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张大队想着几个小时以前他看到了苏怡。

苏怡那绝美的容颜,绝对是惊为天人。

不过张大队那个时候只是想着尽快执法,所以只是看看而已。

如果真的有机会,张大队可能真的想和苏怡有一些故事。

杨凌看出了张大队的眼神,他的脸一下就冷了下去。

杨凌目前有两个逆鳞。

一个是老婆苏怡,一个是父亲杨建强。

不管是谁,只要碰到这两个逆鳞,杨凌都不会放过他。

杨凌冷声说道:“好,我签!”

“哈哈哈哈!”张大队哈哈大笑,畅快无比。

他收拾过很多嫌疑人,所有的人都是乖乖的签了认罪协议,杨凌也不会例外的。

张大队将笔递给了杨凌,让杨凌在询问记录上面签字。

杨凌笑了一声,拿起来笔,指着询问记录上面的几个字说道:“这几个字是什么,看不清楚呢。”

张大队倒是没有注意,他低头看了看纸上的那几个字,他觉得下属写字还是写得比较工整,怎么可能看不清楚呢?

就是这个时候杨凌反手握着笔,刷一下就想到张大队刺了过去。

张大力的脸上一下就会割开了一个血口子。

鲜血刷一下就流了下来。

张大队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凌这个时候居然还敢攻击自己。

他哎哟一声,立刻用手捂着自己的脸颊。

但是伤口实在是太深了。

鲜血根本就止不住。

别看张彪人高体壮的,其实他本人胆小的很,而且根本见不得血。

这一下更是害怕的不得了,也顾不得杨凌是否在询问笔录上面签字了,赶紧用衣服捂住自己的脸,跑到了审讯室外面去。

他需要立刻处理伤口。

杨凌冷笑一声。

他刚刚在做这个举动的时候,已经计算好了所有的后果。

用笔尖攻击张队长,最多也就是个情节非常轻的故意伤害。

大不了就是拘役或者是管制几天。

反正现在也是在这里出不去,和拘役以及管制没有任何的区别。

而且按照杨凌对法律的理解。

张大队这边虽然是文化局的执法大队。

但是他们有执法权,没有审讯权。

所以现在他们把杨凌扣在这里,其实也算是非法扣押。

真的要硬碰硬起来,张大队这边也脱不了关系。

苏怡是杨凌的逆鳞,只要被碰了,那杨凌肯定是要反击的。

张彪走了以后,张彪手下的几个工作人员也不敢对杨凌怎样。

他们只有凉杨凌放在这里,等明天再说。

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是凌晨五六点钟了。

大家在这里耗了一晚上,什么结果都没有,其实也是比较困的。

工作人员们坐在座椅上,闭着眼睛打着盹,杨凌也闭着眼睛休息。

此时=《江州日报》,《江阳省晨报》等多家报纸媒体已经开始印刷,印刷的头版头条就是在《朝阳下奋斗的年轻人,记录凌天vcd创业者杨凌的奋斗》。

这篇报道整合了媒体对杨凌的采访,并且添加了年轻人在历史变局之下不断奋斗,开创自己事业的那一种不屈的精神。

报道占据了《江州日报》以及《江阳省晨报》的头版头条,总字数达到了1万多至2万字,因此报道的内容十分的详尽,阐述的观点也是十分的明确,那就是江州市甚至省上、国家也一定会鼓励向杨凌这样努力奋斗开创历史的年轻人。

报道第一时间被送到了江州市,以及江州市下属的区县那一些报刊亭也,送到了江州市以及江城县等地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90年代人们连手机都没有多少,更别说用手机上网了,所以报纸是大家了解新闻和外面世界最佳的途径。

江州宣传部的领导即便已经提前知道了关于杨凌的相关报道,但是当他们再一次详细的阅读相关的内容时,还是感觉到热血沸腾,为杨凌那种创业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而感动。

江州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关于杨凌的相关报道。

相关的领导一看,十分的感动。

大家都没有想到在江州市下属的江城县,这样的小县城,居然有这样愿意奋斗和打拼的年轻人。

奋斗好打拼是一个事,有才能有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在报道中,领导们看到了杨凌,用自己的技术和手段改良了江洲钢厂废旧钢铁的回收办法,为江州钢厂每年度都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这件事情让江州市的相关领导相当的重视。

差不多一年以前,江州钢厂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对废旧钢材进行回收,每年度都能够节约一定数额的资金。

这种消息江州钢厂是给江州的领导打了相关报道的。

领导还对此下了相关的批示意见以及给予了相应的表彰。

江州钢厂的李厂长也因为这件事,获得了极大的奖励。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