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怎么死都行,唯独不能被吓死(3/4)
不过这些,对老叫花来说,都不重要!
可你们说,一本《九阴真经》,就已经惹的老毒物觊觎,打上重阳宫。
如果再有一本《九阳真经》,嘿嘿……全真教会如何?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等简单的道理,以王重阳那等智慧,他又岂会不知?
老毒物是看得见的敌人,暗地里还会有谁?
谁知道?
若再来个“东邪北丐”
的话,全真教直接关门大吉了!
哈哈……”
顾朝辞自是知晓,黄老邪很讲牌面,纵然心里有想法,也不会明着,去找全真教后辈麻烦。
至于洪七公,也只是自我调侃罢了,他英风侠骨,为本武功秘籍,又怎会做出这等事来。
洪七公喝了几口酒,才接着道:“王重阳那位师弟周伯通,人称‘老顽童’,武功虽高,可他小孩心性,难以托付大事。
门派的生死存亡,自不能寄托在,此等人身上。
王重阳焉能不知?
他本人是道法武学样样精通,可“全真七子”
那就差的远了,虽说在江湖上,有点名气,可连王重阳所传的,全真教武功,都练不到家。
再好的武功,留给他们,也是暴殄天物,徒给自己招祸罢了!
只要这帮徒弟,能传承他的法统,他就应该很满足了。
毕竟武功一道,终究不能强求啊。
再说,王重阳这人,从来都认为,今人并非完全不如前人,很是心高气傲,很是敢为天下先。
他假托一个斗酒僧之名,将《九阳真经》放在少林,固然是违背诺言,不好意思,自承其事。
也免得被后世之人,笑话“中神通”
,虽是天下第一,却也只是一个不讲“信义”
的小人!
但他也是英风侠骨,怎能不知,自己挑了少林寺,对人家伤害有多大?
王重阳一代高人,为了自家道统,夺名之战,不得不为,可其心中,肯定对名垂武林,数百载的少林寺,有些过意不去。
将神功留在少林,既了一段恩怨,也为自己求一个心安,毕竟他是道家高人,对修性养命之说,还是很看重的。
再者说了,以后若被少林中人得到,如果传人不差,自能在武林大放异彩。
当然,他之所以特意做了篇序文,大书特书,自己为儒为道再为僧的经历,又特意提到,什么赌酒赢了王重阳,才能借阅到《九阴真经》创立此功!
哈哈…… 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那有识之士,自不难猜出,这个斗酒僧,就是全真教主王重阳。
那会他既送了少林一份神功,又以隐晦的方式,再次扬了自己威名。
不过说到这,这老家伙,虽不愿落人口实,可也要将证明自己身份的线索留下,让后人自己去猜出来。
也有些将身后之名,瞧的太重了。
唉…… 不过他要没有这份心气,也就不会成为天下第一了!
现如今老叫花,既知道了这本《九阳真经》,要想冗杂我们五人之所长,还有《九阴真经》中的武学理念,那谈何容易?
他心气大的,完全是想让这门神功,蕴含天下武学之至理。
当年华山论剑时,他年近六十,这门九阳神功,如此玄妙,将常人百年之功,试图让人在五至十年,就能做到。
也可说是在,夺这片天地的造化啊!
劳心费神自属当然,在创制此功时,损伤了身体本源,更属正常!
否则以他那般武学修为,寿享百岁又有何难啊?
唉……今儿说的有些多了!”
洪七公说到这里,抬头望天,心情明显有些低落,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顾朝辞听了洪七公这席话,也觉他此时的神态,或许就是英雄相惜吧。
当下也是心有所悟,心道:“自己这心胸格局果然还是差了些,没有完全打开。
我能想到,王重阳是为了转移矛盾,不给门派招祸,或者看重面子,想要压倒少林,唯独没有想到,他还少林一份情的心!”
顾朝辞念及此处,再结合多部小说,自是知晓,五绝时代的少林寺,甚是落寞。
不过他也替少林寺有些默哀,后来五绝相继离世,本该他们站起,一家独大了。
结果又出了一个,武当张三丰,横压武林一甲子,以一人之力,就与少林分庭抗礼了。
而他的启蒙根基,就是部分《九阳真经》。
当然,少林、峨眉两派,也都得了《九阳真经》好处,但那相比而言,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虽说有些事与愿违,但这也非王重阳,所能完全料到,但这等高人行事,一步三想,当真非常人所能揣度。
若非同是豪气盖天的洪七公,这等武学高人,能看破对方用意,再聪明的人,也只是一知半解,容易看到他的争强好胜,却看不出他的仁心高义!
正所谓,我虽夺了你名声,却还你一门与少林至高内功,不相上下的神功,那还有什么恩怨,是过不去!
这天下第一“中神通”
当真了不得。
未能亲见其人一面,当真遗憾至极。
想到这里,顾朝辞也是叹了一声,看郭靖、黄蓉、穆念慈,也是一脸神往,显然与自己一样,都对王重阳大为钦佩。
目光不由转向洪七公,见他一脸思慕之情,心念动处,不禁问道:“前辈,世上武学之人那么多,我怎么没听说,有什么具体境界之说呢?”
洪七公闻言,低头一看顾朝辞,哈哈一笑道:“境界?
境界肯定是有啊?
你看那全真教也好,还是各种道门流派关于求仙仿道,境界说的不是很清楚吗。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的!”
顾朝辞摸了摸鼻尖,涩然道:“前辈,我说的是,咱们学武之人说的境界?”
洪七公眉头一挑,很是悠然道:“怎么?
你以为我不知你意思?
嘿嘿……你这小子,还不如说,你这九阳神功到底,该如何大成,偏要在这里卖关子!”
顾朝辞确实是这样想的,这才是他最根本问题。
可有些话直接问,貌似有些唐突,只好绕了一绕,却被人直接看出来了,这就有些尴尬了,好在他面皮甚厚,直接站起身来,拱手弯腰行礼,道:“前辈法眼如矩,若得不弃,还望能够指点晚辈一二!”
洪七公笑道:“你这小子,不懂就问,这点很好,尤其学武之人,有了问题,如果只是瞎琢磨,说不定就会练出事端!”
又看了看郭靖几人,便接着道:“今日我等有缘,我说说倒是无防,不过这个消息,你听了恐怕会伤心!”
顾朝辞微微一笑道:“前辈,尽请直言,晚辈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可以的!”
洪七公哈哈一笑道:“好!”
作为习武之人都知道,内力才是一切武学根基。
打个比方,经脉好比河道,内息好比水流,无论是由内而外的内家功夫,还是由外而内的外家功夫,都可以让体内生出内息, 那接下来,就要去按照心法上的步骤,去改变内息路线,运气调息,冲破窍穴来积蓄内力了。
你如今修习九阳神功,颇有成就,依我看,那股内息定然可以,任意游走十二正经,以及奇经八脉中的前六脉,就是冲带两脉、阴阳维脉以及阴阳跷脉。
武林中的那些,所谓一流高手,都在这个层次徘徊。
可你唯独就差,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了。
但这二脉,那是修炼内力之人的,最重要两脉了,主阴阳二气,此二脉一通,则百脉俱通、贯通阴阳,内息具有阴阳兼具之妙用,运行速度,也远超普通武人。
从而使人拳脚、兵刃、轻功各种功夫,力量速度,都能大幅度提升。
对于武学之人来说,这是真正质的飞跃。
一旦达到此境,可以将周身内息肌肉控制自如,内息可以在各处关脉穴道,绵绵流转,宛如江河,毫无阻滞,时刻都能在体内运行,也不会因为睡觉,而使自己内息,停止运行,那真是持续产生内力,故而内力才能生生不息,源源不断,若非大负荷,耗动真气,绝对不会力竭!
也正因为经脉全通,可以控制内力,随意在全身游走,周身百骸控制自如,所以任何武功,都是知法即会、一练即成。
但这一步,太过艰难,武林之中,九成九的人,都被卡在这一步,终身无法寸进。
这一步,对任何武学之士,都是一道坎,远非什么单靠功法传承,高人指点,就能做到的。
否则要想成为武学高手,未免也太过容易了些!
你以为“全真七子”
他们这类人,是不懂,如何打通任督二脉吗?”
郭靖听到这里,当即点了点头道:“他们肯定知道,马道长传授晚辈的内功心法中,就详细讲述了,如何打通任督二脉,所以他自是懂的!”
洪七公点了点头道:“是啊,这也是普通学武之人,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
要知道什么叫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