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乡野村妇穆念慈(二合一)(1/3)
其时良夜迢迢,夜凉如水,月泻清辉,四下里一片安详。
顾朝辞早已到了一处镇甸,此时和衣躺在客栈床上,辗转不能成寐。
近两年时间,费心费力“行侠仗义”
,只不过顺手赚了点外快,“值钱货”
什么都没捞到,这一日之中,既被人拆穿西洋镜,又被扣了几口黑锅。
自己身为穿越之人,拥有上帝视角,却连对方是谁,都没丝毫头绪,真可谓一败涂地。
得到九阳真经后,还颇有沾沾自喜之意,也真是有些狂妄自大了。
他已经想明白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就是狂妄二字,害了自己!
也太过小觑天下人了!
若自己拷问武学之时,每次都能亲身详细,探查周围环境,或也不至于此。
也怪九阳神功在前世名头太大,顾朝辞又自恃神功已有小成,十丈之内,草飞叶落也逃不过他的耳目。
刚开始拷问武学时,还能有一颗谨慎之心,每次都会亲身游走、查探一番,可后来仗技横行,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就有些疲了,只是潜运神功,听一遍周围环境,便开始下手。
想必就是那时候,被人偷学了发家之道,从而反噬自己了。
而且全真教既然也有人被杀,这事比他之前所想,就要严重多了。
全真教本来只在北方称雄,可这十几年来,“长春子”
丘处机名震大江南北,全真教势力也是大力发展,道观无数,而且其既与少林寺都有人被杀,那丐帮呢?
作为天下第一大帮,弟子有十万之众,可以说到处都是,若也被栽赃了,那…… 他一身正气,又岂能甘愿,做一个反派人物?
蓦地里一声大骂:“这他妈叫什么事!”
他修习《九阳真经》近六年时间,本身积蓄的内力那是何等深厚,平日里也就能发挥出四五成,这一次急怒之下,当真是声滚如雷,屋瓦皆震,音传数里。
屋顶灰尘簌簌而下,好似下了一阵急雨。
经他这一吼,整个镇甸几乎都听到了,无论是熟睡之人被吵醒,还是未曾就寝之人,破口大骂这半夜发癫之人,固不待言。
顾朝辞这一声吼出,心里也松快了些,刚长出了一口气,忽地感到一股寒意,心中想道:“这事若不妥善解决,自己弄不好很快就成武林公敌了!
自己武功还未大成,到那时必然寸步难行!
如之奈何?”
窗外虫鸣啾啾,前世所看小说之情节,一些刻骨铭心的景象,也都在脑海浮现。
他两世为人,再在江湖上走了一遭,我,已然心有明悟。
混江湖,有些事能做,有些事绝不能做,只要犯了忌讳,必然人人喊打。
他以前觉得凭着某些先知优势,自能如鱼得水,可现在被人好好上了一课。
还自认做事周密,可结果呢?
这窃取武学之事,少林寺能这样认为,或许已经传的满天响了!
虽说应了一句老话:“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可这事,他是真有些慌。
别说你武功高,只要天下无敌,就能不受世俗束缚,可以随心所欲,逍遥平生。
那真是吹牛逼!
那些认为单凭武功高,就能横行天下的,纯粹就是脑子有问题。
君不见乔峰?
他是江湖名声不够大,武功不够高?
还是说他恶名不够响?
你杀师、杀父母、杀朋友,手段恶毒,又被称为南北双峰,武功绝强,那又怎样?
聚贤庄之战,又是怎么发生的?
谁若认为江湖人,都是贪生怕死之辈,那就是个笑话。
平心而论,乔峰纵然十恶不赦,可跟聚贤庄参战之人,又有多少直接关系?
只是因为这群江湖武人,虽是草莽,虽有追名逐利之辈,可大多数人,心里有着一杆秤。
一旦认为你这人,做人不讲底线,违反江湖道义,你就是再厉害,人也敢围攻你!
说实话,以前他对江湖的了解,都来源于书本,所以理解的太虚了, 可自己也闯荡了近两年时间,对江湖人了解也就更深了。
其中贪生怕死之徒,自然是有,但心中自有信念、重义轻生之人,还是占大多数。
纵然好多江湖恶人,他们恶事做尽,取死有道,但他们也有一丝闪光点,就是不怕死,能坦然面对死亡。
这就是江湖氛围,所导致的。
最简单一个例子,如果被人用刀砍掉一只胳膊,放在前世,受伤之人哀嚎惨叫,大呼饶命,是很正常吧?
人人都认为,这是正常本能反应,紧急避险措施。
可在这里,被砍之人别说求饶,就是哀嚎痛哭,都必然为人耻笑轻视,认为你就不是一个汉子,与你结交都是丢人,至于求饶,贪生怕死的名声流传出去,你就是不死,也是“社会性死亡”
了。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自己若按照前世想法理念,混江湖,永远混不出名堂。
武功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
人只当你是个武功高强的烂人罢了。
众所周知,射雕大反派西毒欧阳锋,为人心狠手辣,恩将仇报,但也有自己底线,从不说假话,失信于人。
当然,唯一有过一次,可见到郭靖后,也直接衣袖遮面,仓皇而逃,不敢面对。
可凭武功,西毒需要害怕射雕小郭靖?
正因如此,顾朝辞有胆承认杀人之事,却不敢承认拷问武学之事,因为这涉及到品行问题,一旦认了,就等着人人喊打!
所有江湖正派人士,不齿你之为人,不屑与你结交称友,走江湖寸步难行,时时刻刻都得防备,有人杀你!
因为江湖上,对他这种人,无论是下毒还是暗算,无所不用其极,都是有功无过!
那时可没人笑话,用恶毒方式,对付江湖败类。
到那时,他必然就成了,别人想要成名扬威的跳板。
有鉴于此,他对无痛和尚,心里再是痛恨,也只能放他一马,留待以后。
念及此处,他对那个冒名之人,恨的咬牙切齿,心里暗暗发誓,必要将其搓骨扬灰!
可如今也只能尽快赶去中都,若能拿到九阴真经下卷,若是狂风暴雨骤降,也能多几分自保之力。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梦乡。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觉醒来,朝阳初起,日光进屋,已是第二天清晨时分,顾朝辞收拾停当,便换了坐骑朝北而去。
经过数日驰奔,已到了中都大兴府外,眼见一座雄城,巍峨耸立在大地上。
中都,就是金国京城,也曾是辽国南京城,数百年兴盛之地,与大宋新旧两都想比,也是不遑多让。
进城就见道路两旁,都盖满民居,士民繁庶,人烟幅凑,商贾云集,想是此时世道尚属清平,蒙古还未对金国开战之因。
当然,这繁华程度比起后世京城,自是天壤之别。
不过虽然没了高楼大厦,但那种辽阔雄壮之势,却是远超后世。
只是他心中有事,对这种充满古风韵味的京城,自也没太多欣赏欲望,便挑了一间金碧辉煌的大店,好好打了个牙祭。
就想着先去打听好“赵王府”
位置,晚上不行先去一趟,说不得就能与“铁尸”
梅超风,来个美丽邂逅呢。
想着便信步到了长街,忽听得人声鼎沸,不时传来喝彩之声,远远望去,前面围着好大一堆人。
顾朝辞也是好奇心动,分开人群,挤了进去,就见当街一片空地上,地下插了一面锦旗,白底红花,绣着“比武招亲”
四个金字。
锦旗左侧地下插着一杆铁枪,右侧插着两枝镔铁短戟。
霎时间他就知道了,这真是赶的早,不如赶的巧,必是遇到射雕名场面了。
此时就见一红衣女子,正站在锦旗下,对身旁一个中年汉子,低声说着话。
顾朝辞凝目多看了女子几眼,见她十七八岁年纪,这一袭红衣衬的她,身形比例相当之好,腰细腿长的,虽脸有风霜之色,但明眸皓齿,秀丽雅致。
整个人既有一股淡淡的,江南水乡女子,所独有的温柔气息,又或许因为常年练武,眉目间颇有一股英气,显得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