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8章 僵局(1/2)

章鱼会在第一时间提醒队友。

这个责任在很多球队都是球队的内线大中锋。

因为他处于防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以一个更广的视角观察场上形势。

可文尚队竟然有两个人。

一个是内线的霍师傅,另一个则是外线的章鱼。

章鱼并不参与球队整体的防守站位,他的提醒指针对于他本身防守的进攻者。

提醒队友之后,两人能够掐断进攻者和他队友之间的联系。

这样就能掐断对方的传球。

葛倚哲此刻正在遭受这样的麻烦。

章鱼的防守就让他足够难受了,然后还经常发现他第一传球点被对方的球员挡住身位。

葛倚哲被限制住了,青藤队的进攻也的确因此而迟滞起来。

不过双方的比分依旧没有能够拉开。

因为防守端的青藤队也开始了变化。

东晟虽然有很强的单挑能力,但文尚队真正厉害的,也是他们最习惯的还是挡拆。

文尚队的首发四个位置移动能力都很强,内线移动偏弱,但霍师傅有一手三分球能力。

他挡拆之后不去内线占空间,往往是拉到三分线外等球拉扯对方防守空间。

他站在外线,对手的内线一定要拉出来跟防他。

这样一来,霍师傅还能帮助队友降低了对手内线高度,方便队友突破。

正因为这些,在连续的挡拆之后,对手很难再跟上文尚队的进攻。

而青藤队则是祭出一道目前只有他们才能做到的防守。

无限换防。

因为武响的高度只有两米出头,他的速度在内线当中算是顶尖的。

即便是防守一些外线的小个,武响也能跟上对手的节奏和速度。

文尚队只要挡拆,青藤队毫不犹豫的进行换防。

使得文尚队的突破连连受阻。

因为青藤队始终在进行一对一的防守。

这样一来文尚队也获得不了空位机会,只能依靠个人能力创造得分机会。

霍师傅本场比赛也没展现出他的三分球能力。

一直镇守在内线,不断的换防之后使得防守霍师傅的人换成外线小个之后。

内线利用身高体重打对方的小个子成了文尚队很重要的得分手段。

“郝指导,你发现了没有?”

金话筒说。

“什么?”

郝豪问。

“青藤队的换防。

除了武响之外,任何一个人换防到霍师傅面前都会被霍师傅打。

霍师傅面对他们都有力量和身高的优势,而且成功率非常的不错。

他在左泽、沈林和许哲头上都得了分,可他在葛倚哲头顶上一分都没拿到。”

金话筒说,“文尚队之前也是有意给霍师傅制造单打葛倚哲的机会。

已经葛倚哲的身高是最矮的,可霍师傅打了三次葛倚哲都没能成功。

第一次是被葛倚哲突然从后面绕前把球抢断掉,而第二次霍师傅接到了球,可转身没能护好球,被葛倚哲手刀切掉了球。

第三次霍师傅同样接到了球,可作为一个大中锋背身打葛倚哲转身的勾手竟然没有命中。

不管怎么说,三次打葛倚哲都以失败而告终。”

“葛倚哲作为一个新人,小防大表现的经验丰富。

他不给霍师傅逮到他的机会。

非常灵活的在霍师傅周围骚扰。

绕前、切球、顶防做到很出色。

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点。

霍师傅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坐在内线的中锋。

他更偏向于面筐型的灵活性内线。

背身单打他也不习惯。

第一个球他没有坐住葛倚哲,第二个球大个子应该把球举起来让葛倚哲够不到。

第三个球的话,霍师傅背打重心一定要压下去。

他还是没有完全压下去。

霍师傅内线背身的技术还是有些粗糙。

处理稍好一点的话,这三个球霍师傅应该是都能打进的。”

郝豪说。

“又来了。

这次霍师傅没打。

又是一个挡拆。

文尚队对霍师傅打葛倚哲也不自信了啊。

这次是把葛倚哲换走让霍师傅打一个许哲。

许哲可是大前锋。

文尚队宁可让霍师傅打一个优势小的许哲也不让霍师傅打葛倚哲。”

金话筒说。

“这样其实不好。

霍师傅虽然是老兵,但他毕竟也只有十九岁。

队伍这样的不信任会影响到霍师傅的自信。

接下来只要碰到葛倚哲,霍师傅可能都不敢打。

这样一来对文尚队非常的不利啊。”

郝豪说。

场上的形势对文尚队来说确实有些慢慢的不利起来。

霍师傅一个人就算得到再多的分,他也不可能一个人打死对方一整队的人。

文尚队其余四个人的突破被青藤队限制的有些厉害。

不过双方的比分也没有拉开。

青藤队不过是局面上占据到了一些优势。

青藤队在进攻端过的也不是很舒服。

葛倚哲在进攻端的作用越来越小,章鱼也不去参与文尚队其余人的防守阵型。

章鱼把他和葛倚哲从双方的阵容中隔离了出来。

青藤队在包夹当中亮出节奏,可文尚队没有给他们继续发挥的空间。

青藤队被迫改变节奏。

武响开始当爹又当妈,自己得分还要给队友创造得分机会。

青藤队虽然靠着他们灵活的阵容取得一些场面上领先,但这个领先优势并不能确定他们拿到胜利,甚至一个不小心场面会瞬间回到文尚队手里。

这个转变可能就只是一个回合的攻防。

双方教练意见非常的统一,认为防守才是决定这场胜负的关键点。

所以第一次出手都放在了防守之上。

双方精力都放在防守端,场面其实是僵持住的。

谁先能打破这个局面谁就有可能掌握到主动权。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