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2章 巧合(1/2)

“上一轮比赛过后,回家我想了很久。

上景队的失利说是山羊队展现出的实力,而不如说是上景队的大意。

年轻人毕竟心态浮躁,面对一支弱队心理上会有些放松。

面对着白俊和冷炎的出色挥,上景队的防守竟然一直没有做出调整。

坚决从头到尾包夹白俊一定会阻断山羊队球的运转。

我们可以看出山羊队转移球的任务都在白俊身上。

别的队员并不具备支配球的能力。

包括挥出色的冷炎,他也只是以终结点的身份出现在比赛中。

或者包夹冷炎,这样可以阻断山羊队的得分。

这两个点不论掐住哪一个,山羊队定会陷入泥沼般难以行走。”

郝豪说。

“郝指导的意思是樱辰队可以采用这样的防守方式?”

金话筒默契接话。

“这并不是一个难想到的问题。

想必三天的时间,樱辰的教练也想到了这一方法。

坚决包夹山羊队两人中的一人,山羊队的实力至少要被扼制住百分之五十,而如果樱辰队狠一点,果断挑出四人包夹两人。

中锋镇守内线,这个方法虽然极端,但也不失为一种可能性。”

郝豪又分析出一种方法,他不知道他分析的这个方法正是三天前陌闫担心的地方。

“好了,双方五人出场了。

山羊队的阵容如同上一场比赛。

冷炎和白俊两人领衔。

咦,樱辰队的阵容做出了调整。

中锋位置竟然换成了替补中锋汪成。

中锋陈零鹏坐在替补席上看来不会登场,难道零鹏有什么伤病,可是之前并没有报道指出。

郝指导怎么看?”

金话筒说。

“樱辰队这是针对山羊队做出的阵容调整。

零鹏虽然得分和移动性都要比汪成强,可相比起来本场比赛他们更需要汪成的贡献。

因为汪成人高马大,臂展和身高比零鹏都要强。

虽然移动度慢,但汪成并不需要跑,他只需要站在篮下封盖山羊队冲进内线的队员。

而其他四个人移动度快在外线对白俊或者冷炎一人形成包夹。

山羊队必定陷入困局。”

郝豪继续分析。

“好。

比赛马上开始,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是不是如郝指导所分析的那般。

樱辰队是找到了专门针对山羊队的战术呢。

开始了。

跳球樱辰队汪成跳到了球权。

汪成弹跳差,但相比起来张明杰几乎没什么弹跳啊。

张明杰的体重太大了,听说他最近一直在减肥,看起来确实是瘦了两圈,可惜他的基础太大。

这两圈看起来有些微乎其微啊。”

金话筒开了个玩笑。

樱辰队获得球权,山羊队不恋战。

五人迅冲进三分线。

张明杰坐镇中心阵眼,四人以罚球区域为边线稳稳守住。

赫然站出的是联防阵容。

“呵呵。

樱辰队针对山羊队做出了调整。

显然,山羊队做的准备并不比樱辰队少。

樱辰队是一支突破能力强的队伍,可它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

三分球能力太差。

上赛季三分球命中率倒数第一的是山羊队,而樱辰队就是那倒数第二名。

联防是其它队伍多数用来防守樱辰队的办法。

看似缺点,可联防防守樱辰的队伍太多。

也就是樱辰面对过太多联防。

他们的三分依旧很弱,可破解联防他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

场上仿佛听到了郝豪的话一般,樱辰队动了攻击。

面对山羊队联防,樱辰队外线四人站位非常开口。

四十五度角两个,两侧底角又是两个人,而汪成则是站进了联防的阵眼和张明杰纠缠中。

这也就是说樱辰队主动放弃了一个人。

汪成进入阵眼,如果球给到汪成,那面临的就是五个人的合围。

唯失误不可解。

站位开阔,樱辰队面对着联防毅然决然的动突破。

这就是樱辰破联防的突破方法。

联防重要的是在于防守人的配合。

对方无论从哪个方向突破,防守人都能立刻两个人形成关门,做成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包夹。

遏制住对方的突破,如果对方外线不好,那这样的防守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樱辰队依然是突破却找到了一个独特的方法。

突破人接近对方球员,引动对方球员形成包夹。

立刻分球给外线另外一个队友。

接到球的队友立刻再次突破,再次牵扯对方防守。

对方要想阻拦这一人,防守人不得不立刻快调整形成包夹。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不断的突破分球再突破,再分球......

对方的防守调整调整再调整,度越来越快。

度快,次数多,人毕竟不是机器,防守调整必定会出现一定的漏洞,而此刻他们放弃的那个人就显现出了作用。

趁机插入对方防守漏洞中形成挡拆。

联防针线顿时混乱不堪,樱辰队的进攻机会也就到了。

突破,近距离投篮都是他们非常有把握的得分手段。

第一个突破的人是控球后卫远航,远航三步并作两步度非常快的人从三分线外已经逼近罚球线。

这正是联防的第一个关门点。

近一点再近一点,要行动了。

可远航传球的准备都做好。

只要山羊队防守阵容一动,球立刻传出。

那樱辰队流畅的进攻就要展开了。

可远航距离防守人只有不到十公分了,山羊队的防守竟然动都没动一下。

远航犹豫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对于擅长突破的人这种犹豫也不过仅仅零点零几秒的念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