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章一个轮回(1/5)

沈丹遐在寿康宫烧纸钱的时候,寿安宫里的赵太后已接到消息,居然封陶氏那个贱人做圣德夫人,封徐朗做国公,那个孽子这是爱屋及乌?赵太后一直误会高榳对沈丹遐有男女之情。

太后,要不要把这事透露给皇后?旁边摇着扇子宫女低声问道。

让她知道也好。赵太后阴冷地笑道。借杨灵芝的手去对付孽子的心头好,让裴国公府和睿国公府对上,让那个孽子左右为难,只有前朝乱,她才可以报杀子之仇。

沈丹遐无从知晓赵太后对她暗中的算计,在寿康宫逗留了半个多时辰,和徐朗带着高榳给他们的赏赐,离宫回家了;徐家祖宅上的匾额已换成,睿国公府。

徐家还在孝期,虽然得了国公的爵位,也没有摆酒庆贺,赵家和沈家摆了酒宴;徐朗和沈丹遐没有去道贺,身上带孝去吃喜酒,是给人家添晦气,不能那么不懂礼数,送了份厚礼过去表示就够了。沈家也因此分家了,不可能两个侯爷住在同一个大院里。

皇上大方的赏了沈柏寓一个大院,和沈家的旧院仅隔着一条小巷,靖南侯府和靖北侯府的匾额上的字跟睿国公府匾额上的字都是御笔。

皇上守孝是以月代年,守满三个月即可,三个月一过,皇上露出了他的獠牙,那些站在赵太后一边的人,到了该清算的时候了,该贬职的贬职,该罢官的罢官,该流放的流放,该抄家的抄家,百姓们都不觉得奇怪,这世上有崛起就有败落,一朝天子一朝臣。

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也不短,皇上在前朝大刀阔斧,杨灵芝在后宫也蠢蠢欲动,不过她并不是想和赵太后争夺宫权,争了三个月,她没争赢,所以想在别处找补回来。

杨灵芝对于皇上如此厚待沈家和徐家,一直很不满,先前她还以为真是跟宫变有关,沈家和徐家是有功之臣,现在才知道是为了沈氏那个骚狐狸。

娘娘,奴婢上回一见那沈氏,这女人,眼带桃花,是个天生的狐媚子,蛇行雀步,是个不安于室的淫妇,最会勾引男人了。庞琳端了碗燕窝羹过来了。庞琳改名换姓,并隐瞒了她与徐朗和沈丹遐交往的事,这样她挑拨起来,才更有效。

杨灵芝冷哼一声,一个女子嫁人了还不守妇道,水性杨花,居然敢勾引天子,不要脸。

娘娘,现在沈氏守孝不能进宫,等孝期满,懿贵妃一定会宣召她进宫的,她又是国公夫人,进出宫中不要太容易,她肯定会勾引皇上的。庞琳继续说沈丹遐的坏话。

去拿一本《女诫》送去睿国公府,就说是本宫赏给她的。杨灵芝怒道。

奴婢遵命。庞琳低头屈膝行礼,唇边闪过一抹阴谋得逞的笑。

庞琳没有亲自送《女诫》去睿国公府,她还要藏在暗处使阴招,她让一个女官去的,还是声势浩大地去的,还有意告诉别人,皇后娘娘赏了本《女诫》给睿国公夫人。

《女诫》是规范和教导女子做事做人,皇后娘娘赏《女诫》给睿国公夫人,就表明睿国公夫人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沈丹遐收到《女诫》差点没气死,等女官离开后,这杨灵芝什么意思?送本《女诫》给我,老娘哪里没做好?相夫教子,识大体,明大义

徐朗其实也很恼火,但看着炸了毛的沈丹遐,赶紧安抚,别生气,不用和一个没脑子的蠢妇计较那么多,放心,老公会帮你出气的。

怎么出气?人家是皇后,是国母,早知道这样,我才不帮燕王呢,让她跟着沾光,狗仗人势。沈丹遐对名声是不怎么在乎,但杨灵芝这样往她身上泼脏水,她没法忍受。

怎么气得连老公的话都不信了?徐朗点了下她的鼻子,放心,她这个皇后,做不了多久。

沈丹遐靠进他的怀里,你说她好好的针对我做什么?上次逼她扮宫女,这次赏《女诫》给她,可她自问没有得罪过杨灵芝啊。

或许是因为懿贵妃。徐朗猜测道。

沈丹遐叹气,好吧,杮子捡软地捏,她拿懿贵妃没法子,就来欺负我。

宫里,懿贵妃徐蛜知道杨灵芝赏《女诫》给沈丹遐,气得要摆驾往启元宫去,找杨灵芝讨要说话,走到一半,徐蛜道:转去勤政殿。她虽是贵妃,但压不过皇后,能压住皇后的,只有太后和皇上,可太后如今在深居寿安宫,万事不管,那她只能去找皇上了。

李公公,请帮本宫通报,本宫有要事求见皇上。徐蛜从鸾驾上下来道。

李德清犹豫了一下,道:娘娘请稍等。

皇上正在批阅奏折,得知徐蛜求见,微愣了一下,让她进来。

徐蛜进门就跪下了,求皇上为妾身作主。

皇上神情有几分不快,怎么了?在他处理政事的时候,这些女人一个两个的来打扰,这是想要做什么?

妾身娘家三嫂在家里守孝,安分守己,皇后娘娘派女官赏了本《女诫》给妾身的三嫂;皇上,妾身受委屈,妾身可以受着,但皇后娘娘这样羞辱妾身娘家,妾身忍不下去,求皇上为妾身作主。徐蛜磕头道。

皇上紧握了一下手中的御笔,淡淡地道:她赏《女诫》给你三嫂,你也可以赏《女诫》给她母亲。

啊?徐蛜惊愕地抬头看着皇上。

皇上冷笑道:她是皇后,可以往宫外赏东西,你是贵妃,也可以往宫外赏东西。

徐蛜一下就领会了皇上的意思,笑了起来,道:谢皇上指点,妾身这就赏一本《女诫》给裴国公夫人,让她好好的诵读。打扰皇上了,妾身告退。

徐蛜离开后,皇上将笔丢在龙案,低声道了句,不知所谓。

李德清听到了,神情不变,心里暗自盘算,皇上说得是谁?皇后还是懿贵妃?

徐蛜也让身边的女官,大张旗鼓地捧着一本《女诫》去了裴国公府,赏给裴国公夫人;上午皇后赏本《女诫》给睿国公夫人,下午懿贵妃就赏本《女诫》给裴国公夫人;各府恍然大悟,原来是两位后宫主子斗法,害两位国公夫人受了无妄之灾。

要不要我进宫去问问怎么回事?沈丹遐这会子不气了,论年纪论名望论资格,裴国公夫人都要在她之上,裴国公夫人都收到了《女诫》,她收一本貌似也没啥了。

用不着,懿贵妃和皇后相处了这么多年,她知道怎么应付,我们不用管。徐朗淡然道。后宫现在一片混乱,若是徐蛜没有能力立足,那外面的人再怎么帮她,都是徒劳。

烂泥是扶不上墙的,沈丹遐明了的颔首,将那本《女诫》垫箱底了。

杨灵芝得知徐蛜赏了本《女诫》给她母亲,勃然大怒,就要亲自去崇德宫找徐蛜算账,她的奶娘说了句,懿贵妃赏《女诫》之前,去了趟勤政殿。

杨灵芝脸色巨变,踉跄地向后退了两步,这这是皇上的意思?上次皇上放狠话要废后,她已被吓着了,龟缩了三个月,才让心神安定下来,这下又呯呯乱跳了。

见杨灵芝面露惧色,庞琳知她胆怯,目光一转,给她找台阶下,娘娘,您根本无须去崇德宫,明天懿贵妃会来请安,到时候,您再责问她也不迟。

好,本宫就在启元宫等她来。杨灵芝坐回宝座之上。

后妃之争,由此事正式拉开序幕,后宫众人纷纷站队,斗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人被罚抄写宫训什么的。赵太后幸灾乐祸,后宫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真是好呀,哈哈哈。

什么事让母后笑得如此开怀?皇上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赵太后敛去笑容,冷着脸问道:你过来做什么?

儿臣来看望母后。身穿龙袍的皇上大步走了进来。

赵太后嗤笑一声,道:有话就直说,少说废话,哀家不想看到你。两人之间已是死敌,她于他有杀母之仇,他于她有杀子之仇,能不见面,还是少见面的好。

皇上走到她对面坐下,道:朕以为四皇弟病逝后,悲痛欲绝的母后会在寿安宫过养老,不问世事的日子,没想到母后人老心不老,事必躬亲。

赵太后叹了口气,道:哀家也想过含饴弄孙的清闲日子,可是没孙子承欢膝下,哀家也只能管点闲事打发时间。想要她手中的宫权,就拿儿子来换。

四皇弟在那边很孤单,朕觉得把大皇妹或者二皇妹送过去陪他,母后觉得如何?皇上笑问道。

赵太后一拍榻几,你敢。

母后要不要赌一赌?皇上眯着眼问道。

你你这个恶魔。赵太后骂道。

皇上唇角露出淡淡的笑,但笑不及眼底,母后当年杀人夺子时,就该想到会有今日的后果。

赵太后早就猜到皇上已知实情,并不惊恐,冷冷地道:她背主勾引主子的男人,她死有余辜。

皇上握紧了拳头,道:朕查过,若不是母后送来的那碗解酒汤,先帝不会行那畜牲不如的事。你算计了先帝,算计了朕的生母,却还要摆出受了伤害的样子,你真是卑劣无耻。

赵太后抿了抿唇,沉默片刻,道:以前的事,过去了,没必要再说,宫权,哀家可以交出来,但是

没有但是。皇上打断她的话,今天朕不是来跟你讨要宫权的,今天朕是来警告你的,你若不肯在宫里安分过日子,那朕就送你去马头山的普宁寺静养。

你敢!赵太后又拍了一次桌子。

母后说是送大皇妹去陪四皇弟好,还是送二皇妹去陪四皇弟好?皇上问道。

看着气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的赵太后,皇上心情舒畅,大笑着扬长而去,不过宫权到手了,他交给了杨灵芝,但是又给了徐蛜和赵忎之协理六宫之权。杨灵芝虽然生气,却忍了下来。

时光如梭,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七,皇上来启元宫,跟杨灵芝商量除夕夜宴的事,眼瞧着这几日又要下雪,我们皇家虽以月代年守孝,但毕竟父皇新丧,这大年三十也就别折腾,设晚宴了,让辛苦一年的臣子们在家里好好的过个团圆年,别误了初一的登基大典。虽然高榳已经是大丰的实际掌权人,但为了表示孝道,登基大典定在了明年正月初一,新年新岁新气象。

妾身也是这么想的。杨灵芝讨好地笑道。

就摆个家宴。皇上笑道。

皇上,妾身有句话不知当讲不讲。杨灵芝瞧着皇上的心情不错,壮着胆子道。

不知道当讲不当讲,那就不用讲了。皇上脸色微冷地道。

杨灵芝哽了一下,道:皇上,大过年的,不接三皇子回宫,这不太合适吧,哪有把孩子放在臣子家过年的道理?她其实怀疑高磊是皇上和沈丹遐的儿子,所以皇上才找借口将人送去徐家,让他跟在亲娘身边。

朕已派人去接他回宫了。皇上站起身,你好好准备除夕家宴。

皇上,就快要用午膳了。杨灵芝想要留住他。

朕和贤妃说好了,去她那儿吃。皇上抬腿走了。

恭送皇上。杨灵芝看着皇上的背影,心酸落泪,皇上已经好久没陪她一起吃过饭了。

皇上派出的人已到了睿国公府,知道皇上要接高磊回宫,沈丹遐虽舍不得,但还是亲自帮他收拾东西。高磊跟在沈丹遐身后转,舅母,过完年,我还能不能回来住?

估计不能回来住了。沈丹遐拿起一个竹质笔筒,花卷,这过还要吗?

要。高磊点头,眼泪汪汪,舅母,我不想回宫。

花卷,这恐怕不行,你是皇子,你得住在皇宫里。沈丹遐摸着他的头道。

高磊擦了擦流出来的眼泪,那我想您了怎么办?我想哥哥姐姐,可不可以出来看你们?

当然可以,只要你父皇母妃同意就可以了,乖,不哭,舅母也会想你的。沈丹遐抱着他,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舅母,您每天都想我。高磊提出要求。

嗯,舅母每天都想你。沈丹遐笑着答应了。

收拾好东西,徐朗带着常氏兄弟亲自送高磊和那几个内侍进宫,沈丹遐不放心,怕这是杨灵芝的阴谋,虽然徐朗说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沈丹遐坚持小心驶得万年船。

过了年,到了正月初一,徐朗和沈丹遐还在孝期,不用一大早赶去乾清殿,沈丹遐披着斗篷,站在廊下,抬眸望天,道:昨儿还是阴沉沉的,今天阳光明媚,是个好的开始,今天的登基大典必然顺顺利利。

这是个美好的想法,可是从外面进来的福婆子没听到,见沈丹遐站在廊下,着急地喊道:夫人啊,开雪眼,风寒刺骨啊,你怎么站在这里?会受寒生病的,赶紧进暖阁烤火。

福妈妈,你可真是煞风景。沈丹遐斜睨她道。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