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贫贱则无以立足(1/2)
老船工低头将烟锅袋子在鞋帮子上磕了两下。
即使听到这般惊天舞弊大案, 他也没有什么反应。
——平头百姓, 大字都不识一个, 哪能那么多为国为民的忧怀呢?
而且论起来, 还是楚朝的日子好过一些,齐朝还是算了吧。
朝堂上的事儿,自有相公们费心。
要是相公们跟这等舞弊案扯上了关系,自然成了难以撼动的势力,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能顶什么用?
况且在他们心中,这做官的, 就没有不贪墨的。
他们接触的多是底层小吏,吃够了苦, 总觉得十个官里面,只有一个是长了良心的。
舞弊案是读书人群情激奋的事, 苦力们兴趣缺缺。
只因他们不会科考,家里的男丁也不会去,充其量听个热闹,叹几口气。
老船工瞥了眼船舱里的人,他是愈发看不透这些人的来历了。
那个充作车夫的年轻小子气得快要坐不住了, 另外两个人却只是略微皱眉, 说是喜怒不形于色吧,眼中情绪显然不是那么回事。
孟戚微微侧头,嘴唇开合,以传音入密对墨鲤道:“隐瞒与己不利的事是人之常情, 锦水先生方才也说了,这是丑事,他羞于提及,何必戳破?”
墨鲤眸色暗沉,随后微微颔首。
——舞弊是真的,被胁迫了冒名代考也是真的。
——完全没有办法,绝望挣扎四处求助无门,日夜想着如何潜逃,这就是假话了。
锦水先生的这番沉痛说辞,只能在涉世不深的陆慜面前蒙混过去。
如果真像锦水先生说的那样,只有他一个人能代考会试,那就是摇钱树,哪有不被重视的道理?
加上知道内情,那些人难道不会对他严加监管吗?
当日他们上门求针,可是看得真真切切,锦水先生住的地方,多是租出去的屋子,弯弯绕绕的巷子复杂得跟迷阵似的,住得近的人家都照不着面,哪还有什么监视之说。
即使有监视的人,两大绝世高手都发现不了,有这种本事还找什么人代考,直接潜入京城贡院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卷子换了不就好!
墨鲤暗自叹了口气。
书生的神情变化,他都一一看在眼里,在察觉到其言不尽不实,墨鲤就开始思索这是怎么回事。
察言观色的工夫,墨鲤没有孟戚那般深厚,毕竟作为大夫他只需要推测隐瞒的病情,不要跟病患勾心斗角,故而他皱眉想了半天,也不得要领。
“他衣着寒酸,家境落魄,看起来性情端直,出京之后遇事更是紧张惧怕,不像是跟那些科考舞弊之徒沆瀣一气的模样。”
“他不是说了?
因父祖之死,怀恨齐朝,不愿为官。”
“你是说——”
墨鲤先是吃惊,随后回过神,领会了孟戚的言外之意。
锦水先生被人找上门威逼胁迫了代考是真,心中不满想要摆脱这些人是真,可是想尽办法求救挣扎希望主考官发现,乃至揭发这桩大案的念头就是假了。
贺生清楚地知道科场舞弊的危险性,可是出于对新朝的怨恨,他并不真心想要揭发,而且揭发的风险太大,他索性随波逐流,只求己身平安,甚至一开始还会乐于收钱去代考。
这种想法无疑是可笑的。
搞科场舞弊的幕后之人,可不是为了“报复”
齐朝。
他们要控制利用手中的棋子,拉更多的人下水,像蜘蛛一般编出大网,凡是想要破坏这张网的人,都会遭到吞噬。
墨鲤看到贺生不安惶恐的神情,心中更叹。
正如孟戚所说,人总有难言之隐,亦有羞于启齿的错事,只要没有害人,又该怎样细究呢?
坐视惨剧发生,这人自己心中就要受到诸多折磨。
那边陆慜迫不及待地问:“你所知道的,那些因不从而反抗,或是不慎暴露等缘故死去的书生有多少?”
锦水先生闻言一抖,愧疚之情更甚,颤声道:“我们之间很少能见上面,可也有例外,曾有人试图揭露真相,结果诉状还没有进贡院就被拦下了,然后这一家子人就都没了影,邻里皆说是搬去了乡下老家,然而……那日,我们都被叫到了一处,看到了血淋淋的,十来只人的耳朵……”
陆慜差点拍案而起,不过船舱里没有桌案,而且一辆车、两匹马再加五个人已经有些拥挤了,没地方让他折腾。
“这般狂妄嚣张,简直视朝廷律法若无物!”
陆慜当然生气,现在做皇帝的人是他的大皇兄,败坏吏治,那不就是砸大皇兄的家当,给他添麻烦吗?
“你是什么人?”
锦水先生神情复杂地望着陆慜,这人的口气听着像是极有身份,他是齐朝高官之子,还是来调查这件事的锦衣卫?
“我?”
陆慜回过神,现在他什么都不是,想要给大皇兄报信都不可能。
陆慜顿时像泄了气的球,没精打采地摆手道,“我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过路人,见到不平事也只能喊个几嗓子,哎!
下层吏治败坏,原来根源在此。”
老船工哼笑一声,不以为然地说:“世道就是这般,即使朝廷把这些人都抓完了,该坏的还是坏,补不过来。
这里面的区别,就是百姓能过得下去,跟完全没有活路的两种情况。”
“老丈这般说,又带着人乘船逃走,看来在码头上没活路了?”
孟戚随口问。
老船工的脸黑了,他不吭声地抽着烟锅袋子。
何耗子在舱门口伸个脑袋,插话道:“客官这话就错了,太京码头船来船往,货物进出频繁,卖苦力的人怎么会没有饭吃?”
“只凭本事,自然是有饭吃的,就怕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帮派势力盘根错杂。
为了抢占地盘,三天两头的斗殴,为了向那些管码头的小吏示好,希望他们支持自己这方,还要按时送上孝敬。
这钱从哪儿来呢,不就是你们这些帮众辛苦赚来的钱里抽取的,我说得是也不是?”
孟戚对这些阴私了如指掌,不用多问,张口就能报上一堆。
老船工动作一顿。
何耗子脸色变了,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进来,手里还拿着船桨,警惕地挡在老船工面前,语气不善地问:“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怎会知道这些?”
孟戚摊开手,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什么秘密吗?”
“当然,这是……”
何耗子蓦然住口。
“你们青蛇帮内部的事?”
孟戚反问,不禁笑道,“古往今来,这样的事又不是第一遭,哪里谈得上秘密?
如果你不信,我还能再说一些。”
老船工死死地盯着他,何耗子更是异常紧张。
龙脉自然不是无所不知,即使是孟戚,也要根据眼中所见亲身所历之事推测思索,他略一沉吟,便开口道:“原本抢地盘也好,给小吏送钱也罢,你们咬咬牙便过了,总得抱成一团才有饭吃,可惜世事变迁,人心难测。”
何耗子瞪大了眼睛,陆慜更是一脸崇敬,不明白孟戚是怎么看透。
墨鲤木着脸,他不能戳穿孟戚,只好保持沉默。
倒是锦水先生身在局外,倒是琢磨出一丝不对。
这世上的人和事,只要出了意外,都能套上世事变迁人心难测这句话吧!
其实孟戚也不是一味唬人。
太京城外的这处码头年代久远,楚朝繁盛时期,天南地北的商队纷涌而至,以前的码头自然不够用,所以专门翻新修整过了。
陈朝末年天下大乱,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即使是太京户籍的人,也没有田产糊口,商队养活了诸多客栈酒楼,也养活了码头上的苦力。
何耗子跟老船工都是一口的太京话,如果不是京城人,就是在码头待了许多年。
何耗子尚且不说,老船工必定是亲眼看着码头渡口繁华兴盛,又逐渐败落的人。
按照老船工的年纪算,他壮年之时,恰逢楚朝兴盛,一群没有田产又找不到铺子做工的人来到码头上混饭吃。
那时可能抢活的冲突也少,商队能赚到钱,就不会在雇人方面吝啬,船只往来不绝,只有缺人的份儿,没有吃不上饭的道理,可现在呢?
孟戚收敛了面上的笑意,转而问:“那些带路钱,你要上缴多少?
是遇到不懂行的外地商客,勒索得越多,自己能拿到钱就多上一些,否则就白跑一趟?
我想,这个钱不会低,该不会是一次二十文?”
二十文就是锦水先生给何耗子的钱,为了价钱他们还对峙了好一阵子。
孟戚是随口猜的,看何耗子的表情,孟戚自己也觉得巧了。
“真是二十文?
先生之前还说十文就行,看来抽走你们钱的人,胃口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