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72、道阻民(1/2)

兵部侍郎走得狼狈, 看热闹的人忙于议论, 几乎无人注意那个倒霉摔下马车的书生。

书生的右脚崴了, 他忍着疼痛爬起来, 努力护住那口箱子,又去拾取散落的包袱。

好不容易收拾停当,正要恳请旁边的人帮把手将箱子搬上马车,忽然发现车轮不对,顿时木住了, 逐渐露出悲怆的神情。

孟戚已经走过去了,还没开口说话, 就看到锦水先生这般模样。

“……”

只是车轮坏了,怎么像是受了沉重的打击。

看来这位锦水先生离开太京的原因不一般。

“先生?”

书生兀自悲伤, 没有反应。

孟戚不得不用内力将声音凝成一线,直接唤道:“锦水先生?”

书生猛地跳了起来, 因为拉扯到了伤处,他立刻痛叫起来。

“先生方才伤到了腿?”

孟戚一回头,赫然看到墨鲤也来了。

其实锦水先生一站起来,墨鲤就看出他右脚有些不对,见他还要拖着伤处搬东西, 就也下了马车过来劝阻。

且说书生原本沉浸在被迫出京, 中途又遇到不测,以至于被困在这里动弹不得,现在举目无亲朋,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悲怆之中, 这时忽然被人叫破了最见不得光的身份,震惊得无以复加。

他正要矢口否认,便对上了墨鲤的脸。

“……”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巧合?

书生慌忙望向周围,却见众人眼睛发亮地盯着这边窃窃私语,他的脸色唰地一下白了,身体也微微颤抖,神情惊怒交加。

孟戚一看不对,立刻道:“先生平日里去茶楼听评弹跟说书吗?”

这话问得没头没脑,孟戚不等书生发问,进一步解释道:“吾辈习武之人,修炼内功可以做到话出吾之口,只入一人耳。”

书生一愣,随即慢慢回过神,意识到事情可能跟他想得不同。

对着自己这边指指点点的人,不一定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更可能是看见了美人。

——没错,那位曾经上门求取银针的大夫,相貌出色。

书生找回理智后,总算想清楚自己身份其实没那么容易暴露,他的画虽然有名,但也没到太京男女老少人人知晓的地步,起码寻常百姓不会知道,因为他们不可能花钱买那些图册。

家风严谨的人也不会知道,因为要□□.

宫图就得去牡丹坊找那家书铺。

“鄙人失礼了。”

书生窘迫地拱手道。

虽然发怒的话没有说出口,但误会就是误会,他自问不是一个善于掩饰的人,种种神色早就把心中所想出卖得一干二净,别人又不是瞎子。

书生这会儿有点难为情,对方可能是好意,却险些被他当做了驴肝肺。

“先生的脚……”

“没事,脚只是崴了一下,没什么大碍,养两天就好了。”

书生赶紧说。

“可是马车坏了,你又带着这么多东西,实在很难挪动,不如乘我们的车去青江渡口?”

孟戚随口提议,他没问书生为什么要离开太京,又不问书生去哪儿。

书生看着行李犯起了难,他显然不像跟两个知道自己身份的人同行,然而他没有选择。

游春会这一日,太京城外都是人,困在这里临时雇马车是雇不到的,想找人来修马车亦不可能,如今他急着离开太京,更是耽误不得。

“那就……麻烦二位了。”

书生话音刚落,便看到了令人惊骇的一幕。

孟戚解开马匹身上拖拉坏车的绳索,随后扶住车辕,像是拎篮子似的走了几步把坏车搁到了路边。

周围瞬间一静,随后爆发了更激烈的议论。

“他把车拎起来了?

一只手?”

“……这是什么样的怪力?”

孟戚戴着斗笠,众人的注意力不在他的长相上,而是吃惊于这种轻而易举挪走马车的举动。

不过游春会这一日,通常什么能人异士都会出现,想要搏名的人不知凡几。

反正才子也好,力士也罢,都没有美人出名快。

墨鲤想不引人注意地将锦水先生的箱子跟包袱搬过来,可是一半人都盯着自己不放,连孟戚单手挪车都没能让他们移开视线。

太京百姓的热情,墨鲤半月前就在东市上领教过了。

然而京城太大,消息传递得慢,许多人根本还没听说过。

“不知是何方人士,来太京做什么的……”

众人一边议论,一边大着胆子上前询问。

陆慜苦着脸打哈哈,等锦水先生跟行李一上车,他立刻催促拉车的马,好像急着赶路。

孟戚把那匹空了的马拴在车辕后面,没有让它一起拉车。

——按照礼法,庶民不能乘坐两匹马拉的车。

江湖人很少会守规矩,他们敢穿庶民不许穿的绫罗绸缎,别说两匹马的车,就是四匹马拉的车他们照样坐。

不过那都是在荒郊野岭,像京城这样的地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犯不着直接犯忌讳。

选在游春会这一日出发,就是因为这天出城的马车多得数不清,一方面可以遮掩二皇子的行踪,另外一方面是避开那些蹲在京城里打探消息的江湖人。

其中犯下过命案的、以及有江南遗楚或者西南天授王麾下卒子身份的人已经被宫钧抓得差不多了。

宫副指挥使很讲义气,墨鲤孟戚帮了他,他转手就将厉帝陵宝藏的事压了下去,反正那处坑穴已经被沙石填得差不多了,只要没人挖就成。

**寺已毁,新的寺庙也不会建在原处。

当日被困在上云山的江湖人,比起宝藏更热衷于谈论他们在山中遇龙的奇事。

宝藏虚无缥缈,龙却是实打实的,是他们亲眼所见!

然而每当他们眉飞色舞地向旁人比划时,对方都兴致缺缺,只反复打听帝陵宝藏的事。

几次下来,脾气再好的人也要翻脸了,甚至掀桌子抄家伙都是常事。

其实这不能怪人,太京酒楼茶肆里都是天现异象双龙厮杀的传闻,听都听腻了。

就这样,一方以为对方在敷衍胡扯,另外一方觉得对方看不起自己,都说了帝陵宝藏是青乌老祖设的陷阱,还要问个不停?

他们话不投机,大打出手,太京巡城衙门的差役却差点跑断了腿。

孟戚只带着墨鲤在东市逛过两三次,机敏的人却已经从风行阁那里买到了消息,纷纷揣测起了这位假称前朝国师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又在宫变之事里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可事情太复杂了,还牵涉到青乌老祖。

现在青乌老祖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只打听到他协助二皇子谋逆不成死于火炮之下,说实话,十个人里面九个人都不相信这消息。

青乌老祖赵藏风是当世第一高手,火炮厉害,可笨重啊,难道他还不会跑吗?

有人想要找孟戚问个究竟,然而孟戚来去匆匆,每次出现的地点都在太京的酒楼、点心铺,甚至是街边的摊贩那儿。

买了就走,绝不停留。

风行阁的人试图跟踪,没有一个成功。

墨鲤在东宫偏僻小院里读着医书,翻阅山川地志,闲暇就吃块春饼喝杯好茶,偶尔跟孟戚品尝京城的美味佳肴,完全不知道外面的江湖人找他们都快找翻了天。

此刻孟戚靠在车辕上,神色悠闲。

按照计划,即使没有遇到锦水先生,他也会不着痕迹地留下一些线索,让那些江湖人知道“孟国师”

走了,算是最后帮太子一把,让那些整日惹事的家伙早些滚出太京。

是了,不是太子,如今该称齐帝。

民间称呼皇帝都是拱手示意,不敢多言,也有胆大且不以为意的,会用年号代称。

譬如陆璋在位期间,改过三次年号,用得最久的是泰元,便称为泰元帝。

不过死了之后,就该称呼庙号跟谥号了,可是朝廷不发丧,这些事也就没了下文。

最巧的是,如今这年号是新的,乃是陆璋于上元日见星孛后,命钦天监重选吉利的,可以抵住灾劫的年号供他挑选,最后相中了“永宸”



刚用了一个多月,人就死了。

千辛万苦挑选的好年号归了儿子,不知道陆璋会怎么想、 永宸帝这个称呼,真真妙极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