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70、民之所欲万(1/2)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一辆辆装饰着各色春花的马车沿着河岸而行, 十里长亭杨柳依依, 到处可见飞至天上的纸鸢, 五色的步围锦帐远看似云朵,清风送来一阵阵杏花酒的味儿。

比起往年轻松出游的光景,今日那些御马前行的贵介子弟的注意力不在那些身着锦绣罗裳头戴新奇首饰争奇斗艳的年轻女子身上,他们互相审视着彼此,有时候目光里还带着嫌弃, 好像有什么人逼着他们给族中姊妹找如意郎君似的。

事实就是这么回事。

五日前,太子于宗庙祭天登基。

登基大典自然是隆重的, 文武百官并勋贵世族统统跟着折腾了一整天,有些身体不好的人到今天还没能缓过来, 只能在家里歇着。

再苦,也没人敢不去。

先帝暴亡, 新帝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

半月前宫中就传出了先帝驾崩的消息,然而直到今日,皇城里都没有举丧的意思。

这可是天子驾崩,按照礼法规矩,先要召集皇亲国戚哭丧, 再祭宗庙, 举国皆禁鼓乐,不能喝酒,不许吃肉,不准杀畜, 不可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百姓也需挂白服丧。

其中京城举丧的时间要久一些,其他州府减半。

在确定自家没被卷入这场逼宫篡位的风波之后,京城的勋贵子弟就开始发愁,因为半月后的三月三就是游春会,这也是一年之中相当重要的日子,文人墨客要在此时展露才华,只要有本事,就可以不拘身份加入各种露天席地的饮宴酒会。

甭管是有才,还是有貌,都可以借着游春会扬名。

并非所有人都存有争强好胜的心,游春会对他们来说是一饱眼福的机会,能够看到名门望族和高官子弟,能听到梨园跟青楼名家的乐曲,或许还可以看到太京颇负盛名的美人们。

那可是美人!

一想到先皇驾崩,全城举丧,三月三游春会也报销了,大家就是一阵气闷。

结果事情出乎所有人意料,宫中完全没有为先帝举丧的意思,难道太子弑君的事是谣言,先皇还活着,只是病势沉重不能理事?

太京已经解除了戒严,铺子纷纷开门,货物价格持平没有飞涨,百姓提着心落了下来。

朝堂上的事他们搞不懂,也管不着,既然没有哭丧,皇帝肯定就没死。

世上哪有父亲死了儿子完全不管的事?

即使装,也要装个伤心的样子吧!

算了,能吃肉能喝酒能听曲子能出游就行,天家的事儿,有相公们操心呢!

太京百姓安安心心地出游了,然而那些高门大户的勋贵子弟却变得紧张起来。

新皇登基,后宫空虚啊!

楚朝时期,得封了爵位的都是功臣,只要这些功臣不乐意女儿进宫,皇帝不会强纳。

到了齐朝,所谓的勋贵世家恨不得缩起脖子做人,能保住身家性命跟爵位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敢要求更多?

好在陆璋对所谓的名门贵女没有兴趣,宫中妃嫔只有寥寥两三个算是出身显贵,大半都是宫女出身。

然而陆璋是陆璋,陆忈是陆忈,谁知道继位的这个对女人有什么要求?

东宫只有一个太子妃,一个太子良娣,还没有子嗣。

照理说这等时候送女入宫,搞不好就能博个全家富贵,阖族飞黄腾达的好前景,然而新皇体弱多病,这无嗣……不见得是女人的毛病,没准是皇帝自己的呢?

无嗣就得在宗室里选人传继,皇帝如今还不到而立之年,他两个弟弟就更加年轻了,将来大位落到谁的手里,根本说不好,这时候站队下场太早了!

一不小心,还得赔上阖族的性命。

再者,皇帝身体这么差,要是做个两三年皇位就死了怎么办?

这时候送女入宫,岂不是白白赔上一个女儿?

进宫是要博圣宠的,如果没有子嗣做筹码,就更加考验此女才学跟能力了,这般才貌俱佳的女子,绝对不是随便一个没落分支的族女能达到的水平,所以一般人都不愿意,找个门当户对的东床快婿,还能派上点用场呢!

于是游春会的性质突变,名门望族的子弟都接到了来自母亲姨母祖母的命令,趁着大家都抛头露面,赶紧把某某家的公子指出来给她们看看。

至于胆子略大的姊妹,也会做出同样的要求。

那些兴致勃勃想给姊妹出主意的公子哥,打马一出城,对着四面八方亲朋故交的眼神,恍然大悟——他们要挑选姐夫妹婿,可是自己也在被别人挑啊!

一夜之间成了别人评头论足的对象,谁能自在得起来?

那些不想成婚的人,准备豁出去装病也要打道回府。

可他们想走,他们家的老夫人不乐意啊,多么好的机会,怎么能让儿子孙子就这么跑掉了呢?

气氛瞬间变得诡异起来。

有人神游天际,破罐子破摔直接犯懒,有人挺直身板骑在马上,努力维持着风度,对别人议论自己的话充耳不闻心中却沾沾自喜,更有人想方设法摸到倾慕已久的女子家车队附近,骑马来来回回地跑。

太京百姓不明所以,还以为这些公子哥又互相斗气了。

车道堵塞,水泄不通。

一辆被挤到路边的朴素马车上,二皇子穿着旧衣耷拉着脑袋坐在车辕上,他用少许煤灰掺和了面脂给脸抹了一层,还找了一张狗皮膏药贴在太阳穴上,整个人就跟斗败了的公鸡似的,无精打采。

孟戚看不惯他这个模样,嫌弃道:“行了,你自己要离京的,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大约是声音过于突出,旁边马车上立刻有人朝他们这里望过来。

孟戚不着痕迹地将斗笠压了压,他手里还捏着马鞭,刻意收敛了气息,佝偻着身形,远看就是一个普通的车夫。

二皇子有气无力地说:“我是谋逆逼宫的乱党,我怎么能公然出现呢?

只要我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没准在史官笔下,父皇就是我杀的了……我走得越远越好。”

孟戚鄙夷道:“你皇兄身边正缺人,你不能公开露面,还不能戴个面具吗?

背地里做锦衣卫暗属的统领也是可以的,怕只怕你庸碌无能,没了皇子的身份之后就什么都做不好。”

这句话击中了陆慜的软肋,他沮丧得差点跳车嚎啕。

“……孟兄,你少说一句。”

坐在车里翻书的墨鲤瞥见二皇子的表情,生出了几分同情。

就算是事实,也不能直接说出来啊!

墨鲤继续道:“经此一番变故,他必定学到了不少东西,离开太京也好,或许等到再回京时,他就脱胎换骨,能如愿以偿地帮到太子。”

虽然陆忈已经登基,墨大夫还是习惯称呼他为太子。

陆慜听了这话,眼睛发亮,沮丧的情绪也少了许多。

孟戚无言地望向墨鲤,心想大夫太过心软,居然还安慰二皇子——事实上陆忈有意不为二皇子洗脱罪名,就是要将陆慜远远送走,为此还备好了银钱,孰料二皇子竟准备自己悄悄溜走,太子没办法只能把钱给了墨鲤。

太子这么做,是担心自己死后,二皇子那一根筋的直肠子根本无法在太京活下来。

三皇子跟六皇子就不用了,他们没那么傻。

太子不止送走了二皇子,还屡次召见锦衣卫副指挥使宫钧,千方百计地让阿虎跟宫钧熟络起来,连墨鲤都看出了他的想法。

墨鲤在宫中住了半月有余,翻完了所有需要的典籍,也结束了给太子的诊治。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太子的寿数如何,就要看天命了。

墨鲤犹豫很久,告辞离去的时候终究还是把那个方法告诉了陆忈,需要有血亲之缘的内家高手付出全部功力,支撑太子已经衰竭的心脉肺脉。

如果那位高手武功绝世到了自己跟孟戚这等地步,那倒可以不用失去武功,因为内力足够,用完了还能有剩下。

这法子凶险异常,很难成功。

之所以要求血亲,也是因为唯有这样才有一线希望。

太子听到这番话后,只是愣了愣,并没有露出欣喜的表情,相反他望向墨鲤的眼神,变得锐利异常。

“他不仅知道自己的兄弟,那个被陆璋摔在地上的孩子没有死,还知道燕芩学了一身好武功。”

墨鲤回忆着那日的景象,用传音入密对孟戚说:“太子听到那个办法时,像是要看透我的用意,审视我究竟知道了多少。”

“你可以不说的。”

孟戚不赞同地道。

燕岑未必知道他自己的身世,多年来他一直没有见过亲人,如果忽然出现一个同父同母的兄长需要他废弃武功去救命,岂不是把他逼到了两难之境?

“……是神使鬼差。”

墨鲤闭目叹了口气。

临行前对上太子的目光,不知怎么地,不打算说的话一个冲动就冒出了口。

而这个冲动,是潜意识地相信太子不会逼迫燕芩。

万幸的是,太子的反应确实如此。

墨鲤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孟戚油然生出了危机感,还好准备离开太京了!

果然能将狸奴养得服服帖帖的人十分危险!

什么御兽园的人擅长照顾狸奴,都是瞎话!

孟戚这些日子看得真真切切,阿虎就是一只脾气很大的猫,谁都不买账,只对太子一个人和颜悦色。

宫钧要是信了太子的话,以为这只猫乖顺听话,日后有他苦头吃的!

孟戚的沉默,被墨鲤以为他是在不悦。

大夫一伸手,把车夫拽进了马车。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