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74章 神雕侠侣(179)(1/2)

注:一灯大师是大理国的佛教僧人。

大理国邻近吐蕃,佛法主要从天竺经吐蕃传来,属于藏传大乘佛法。

藏传密宗佛法源自莲花生大士,深信轮回转世。

大理国的佛法基本受教于藏传佛法,后来也受中华影响,但与现代密宗稍有变异。

藏传佛法相信一人临终时的意识如何,直接传递至中阴身(近于俗说的“鬼”

),更由中阴身在四十九日之内,决定转世为三善道(天、人、阿修罗)或三恶道(饿鬼、地狱、畜生)。

因此一人临终时的意识如何,对一人来世的苦乐祸福有莫大关连,最要者临终者应修持颇瓦法phowa,必须意识清明,对世上一切能看破、放下、自在,存有慈悲爱心,对于一生所作恶业能存忏悔之心,最好能得到自己所损害之人的诚心宽恕,与之和解修好,化敌为友,如此则逝世时能有安详、喜乐、平和的心境,以良好的意识化为意生中阴身。

藏传佛教徒最好在临终者身旁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弥、吽”

,或十二字金刚上师咒:“唵、阿、吽、班其、咕噜、叭嘛、悉地、吽”

,或受中土净土宗影响而念“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

本小说中慈恩法师皈依一灯大师,自受教于藏传佛教,临终时盼得锳姑宽恕,得以心中安乐,平安就死,是藏传佛教的正宗教法。

某些受西方教育的批评者不明藏传佛教,误以为一灯、慈恩的作为是接受基督教临终忏悔的教义,于最后审判时怕锳姑作原告,认为“一灯大师的佛学有点奇特”

,说一灯忽然采用了基督教方式(其实基督教最后审判亦无原告,上帝无所不知,何必要原告?

公教告解之对象为神父,非受害人)。

近年来“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英文版本甚多,中译《中阴闻教得度》,或译作《西藏度亡经》,莲花生大士着)及“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中译《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及作研究,内容浅白易解,已现代化,中文本郑振煌先生译,台北张老师文化公司出版)在西方国家甚为流行,对这问题如想多作了解,可请参考此两书。

(作者对这位批评者的讨论仍表欢迎及感谢。

佛教之经律论内容繁复深奥,宗派不同,理解有异,欲初步了解,聪颖者至少须苦学四五年。

) 第三十五回 三枚金针 杨过请得周伯通来和锳姑团聚,让慈恩临终时起慈悲心,深信轮回得能转入善道,又取得灵狐,连做三件好事,自十分高兴,和郭襄、神雕一齐回到万兽山庄。

史氏兄弟见杨过连得两头灵狐,喜感无已,当即割狐腿取血。

史叔刚服后,自行运功疗伤,杨过也以左掌加运内力相助。

是晚万兽山庄大排筵席,公推杨过上座,席上所陈,尽是猩唇、狼腿、熊掌、鹿胎等诸般珍异兽肉,旁人一生从未尝得一味的,这一晚筵席中却有数十味之多。

席旁放了一只大盘,盛满山珍,供神雕享用。

史氏兄弟和西山一窟鬼对杨过也不再说什么感恩戴德之言,各人心中明白,自己性命乃杨过所赐,日后不论他有甚差遣,万死不辞。

席上各人高谈阔论,说的都是江湖上的奇闻轶事。

郭襄自和杨过相见以来,一直兴高采烈,但这时却默默无言,静听各人说话。

杨过偶尔向她望了一眼,但见她脸上微带困色,只道小姑娘连日奔波劳碌,不免疲倦,也不以为意,那想到郭襄因和他分手在即,良会无多,芳心惘然惆怅。

喝了几巡酒,突然间外面树林中一只巨猿高声啼了起来,跟着此应彼和,数十只巨猿齐声啼鸣。

史氏兄弟微微变色。

史少捷道:“杨大哥和西山诸兄且请安坐,小弟出去瞧瞧。”

说着匆匆出厅。

各人均知林中来了外敌,但眼前有这许多好手聚集,再强的敌人也不足惧。

煞神鬼道:“最好是那霍都王子到来,大伙儿跟他斗斗,也好让史三哥出这口恶气……”

话犹未了,只听得史少捷在厅外喝道:“那一位夜临敝庄?

且请止步!”

跟着一个女子声音说道:“有没有个大头矮子在这屋里?

我要问他,把我妹子带到那里去了?”

郭襄听得姊姊寻了前来,又惊又喜,一瞥眼,见杨过双眼精光闪烁,神情特异,心中暗暗奇怪,喉咙头那一声“姊姊”

,到了嘴边却没呼叫出来。

只听史少捷怒道:“你这女子好生无礼,怎地不答我问话,擅自乱闯?”

又听郭芙喝道:“让开!”

接着当当两响,兵刃相交,显是郭芙硬要闯进,史少捷却在外拦住,两人动起手来。

杨过自在绝情谷和郭芙别过,十余年未见,这时蓦地里听到她声音,不由得百感交集,但听得厅外兵刃相交之声渐渐远去,史少捷已将郭芙引开。

大头鬼道:“她是冲着我而来,我去会会。”

说着奔出厅去。

史季强和樊一翁也跟了出去。

郭襄站起身来,说道:“大哥哥,我姊姊找我来啦,我得走了。”

杨过一惊,道:“那是……那是你姊姊么?”

郭襄道:“是啊,我想见见神雕大侠,那位大头叔叔便带我来见你。

我……很欢喜……”

她话没说完,头一低便奔了出去。

杨过见她一滴泪水落在酒杯之中,寻思:“原来她便是那个小婴儿,却长得这么大了。

她深夜前来寻我,必有要事,怎地一句不说便去了?

瞧她满怀心事,我可不能不管。”

飘身离厅,追了出去。

只见郭襄背影正没入林中,几个起伏,已赶到她身后,说道:“小妹子,你有什么为难之事,但说不妨。”

郭襄微笑道:“没有啊,我没为难之事。”

淡淡的月光正照在她雪白秀美的脸上,杨过看得清楚,她眼中兀自含着一泓清泪,柔声道:“原来你是郭大侠和郭夫人的姑娘,是你姊姊欺侮你吗?”

他想郭靖、黄蓉名满天下,威震当世,他们的女儿决没办不了的难事,多半是郭芙强横霸道,欺侮了小妹妹。

郭襄强笑道:“我姊姊便欺侮我,我也不怕。

她骂我,我便跟她斗嘴,反正她也不敢打我。”

杨过道:“那你前来找我,为了何事?

你跟我说罢!”

郭襄道:“我在风陵渡口听人说起你的侠义事迹,心下好生钦佩,很想见你一面,除此别无他意。

今晚饮宴之时,我想起‘天下没不散的筵席’这句话,心中难过,那知道筵席未散,我……却不得不走了。”

说到这里,语音中已带哽咽。

杨过心头一震,想起她生下当日,自己便曾怀抱过她,后来和金轮国师、李莫愁等数番舍生忘死的争夺,又曾捕缚母豹,喂她乳吃,其后携入古墓,养育多时,想不到此时重见,竟然已是如此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回思往事,不由得痴痴怔住。

过了片刻,郭襄道:“大哥哥,我得走啦!

我托你一件事。”

杨过道:“你说罢。”

郭襄道:“你夫人和你在什么时候相会啊。”

杨过道:“是在今年冬天。”

郭襄道:“你会到你夫人后,叫人带个讯到襄阳给我,也好让我代你欢喜。”

杨过心中感激,心想这小姑娘和郭芙虽是一母所生,性情却大不相同,问道:“你爸爸妈妈安好罢?”

郭襄道:“爸爸妈妈都好。”

心头突然涌起一念,说道:“大哥哥,待你和夫人相会后,到襄阳我家来作客,好不好?

我爹妈和你夫妇都是豪杰之士,自必意气投合,相见恨晚。”

杨过道:“到那时再说罢!

小妹子,你我相会之事,最好别跟你姊姊说……唔,最好也别跟你爹爹妈妈说起。”

郭襄奇道:“为什么?”

忽地想起风陵渡口众人谈论神雕侠之时姊姊对他颇有微词,说不定他们曾结有梁子,当即又道:“我不说便是。”

杨过目不转瞬的瞧着她,脑海中却出现了十五年多以前怀中所抱那个婴孩的小脸。

郭襄给他瞧得微微有点害羞,低下头去。

杨过胸中涌起了一股要保护她、照顾她的心情,便似对待十多年前那稚弱无助的婴儿一般,说道:“小妹子,你爹爹妈妈是当代大侠,人人都十分敬重,你有什么事,自不用我来效劳。

但世事多变,你若有不愿跟爹妈说的缓急之情,要什么帮手,尽管带个讯来,我自会给你办得妥妥贴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