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18章 鹿鼎记(168)(1/2)

施琅自从给康熙召来北京之后,只见到皇帝一次,从此便在北京投闲置散,做的官仍是福建水师提督,爵位仍是靖海将军,但在北京领一份干饷,无职无权,比之顺天府衙门中一个小小公差的威势尚有不如,以他如此雄心勃勃的汉子,自是坐困愁城,犹似热锅上蚂蚁一般。

这三年之中,他过不了几天便到兵部去打个转。

送礼运动,钱是花得不少,历年来宦囊所积,都已填在北京官场这无底洞里,但皇帝既不再召见,回任福建的上谕也不知何年何月才拿得到手。

到得后来,兵部衙门一听到施琅的名字就头痛,他手头已紧,没钱送礼,谁也不再理他。

此刻听得韦小宝言语和他十分投机,登觉回任福建有望,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索额图道:“施将军,郑成功杀你全家,确是不该。

不过你也由此而因祸得福,弃暗投明。

若非如此,只怕你此刻还在台湾抗拒王师,做那叛逆造反之事了。”

施琅道:“索大人说得是。”

韦小宝问道:“郑成功杀了你全家,你一怒之下,就向大清投诚了?”

施琅道:“是。

卑职起义投诚,先帝派我在福建办事。

卑职感恩图报,奋不顾身,立了些微功,升为福建同安副将。

正逢郑成功率兵来攻,卑职跟他拚命,仗着先帝洪福,大获全胜。

先帝大恩,升我为同安总兵。

后来攻克了厦门、金门和梧屿,又联合一批红毛兵,坐了夹板船,用了洋枪洋炮,把郑成功打得落海而逃,先帝升卑职为福建水师提督,又加了靖海将军的头衔。

其实卑职全无功劳,一来是我大清皇上福份大,二来是朝中诸位大人指示得宜。”

韦小宝微笑道:“你从前在郑成功军中,又跟他打过几场硬仗,台湾的情形自然是很明白的。

皇上召你来问攻台方略,你怎么说了?”

施琅道:“卑职启奏皇上:台湾孤悬海外,易守难攻。

台湾将士,又都是当年跟随郑成功的百战精兵。

如要攻台,统兵官须得事权统一,内无掣肘,便宜行事,方得成功。”

韦小宝道:“你说要独当一面,让你一个人来发号施令?”

施琅道:“卑职不敢如此狂妄。

不过攻打台湾,须得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京师与福建相去数千里,遇有攻台良机,上奏请示,待得朝中批示下来,说不定时机已失。

台湾诸将别人也就罢了,有一个陈永华足智多谋,又有一个刘国轩骁勇善战,实是大大的劲敌,倘若贸然出兵,难有必胜把握。”

韦小宝点头道:“那也说得是。

皇上英明之极,不会怪你这些话说得不对。

你又说了些什么?”

施琅道:“皇上又垂询攻台方略。

卑职回奏说:台湾虽然兵精,毕竟为数不多。

大清攻台,该当双管齐下。

第一步是用间,使得他们内部不和。

最好是散布谣言,说道陈永华有废主自立之心,要和刘国轩两人阴谋篡位。

郑经疑心一起,说不定就此杀了陈刘二人;就算不杀,也必不肯重用,削了二人的权柄。

陈刘二人,一相一将,是台湾的两根柱子,能够二人齐去,当然最好,就算只去一人,余下一个也独木难支大厦了。”

韦小宝暗暗心惊:“他妈的,你想害我师父。”

问道:“还有个‘一剑无血’冯锡范呢?”

施琅大为惊奇,说道:“韦大人居然连冯锡范也知道。”

韦小宝道:“我是听皇上闲谈时说起过的。

皇上于台湾的内情可清楚啦!

皇上说,董夫人喜欢小白脸孙子郑克塽,不喜欢世子郑克……要儿子改立世子,可是郑经不肯。

可有这件事?”

施琅又惊又佩,说道:“圣天子聪明智慧,旷古少有,身居深宫之中,明见万里之外。

皇上这话,半点不错。”

韦小宝道:“你说攻打台湾,有两条法子,一条是用计害死陈永华和刘国轩,另一条是什么啊?”

施琅道:“另一条就是水师进攻了。

单攻一路,不易成功,须得三路齐攻。

北攻鸡笼港,中攻台湾府,南攻打狗港,只要有一路成功,上陆立定了脚根,台湾人心一乱,那就势如破竹了。”

韦小宝道:“统带水师,海上打仗,你倒内行得很。”

施琅道:“卑职一生都在水师,熟识海战。”

韦小宝心念一动,寻思:“这人要去杀姓郑的一家,干掉了郑克塽这小子,倒也不错。

不过郑成功是大大的英雄好汉,杀了他全家,可说不过去。

何况他攻台湾,就是要害我师父,那可不行。

此人善打海战,派他去干这件事,倒是一举两得。”

转头问索额图:“大哥,你以为这件事该当怎么办?”

索额图道:“皇上英明,高瞻远瞩,算无遗策,咱们做奴才的,一切听皇上吩咐办事就是了。”

韦小宝心想:“你倒滑头得很,不肯担干系。”

端起茶碗。

侍候的长随高声叫道:“送客!”

施琅起身行礼,辞了出去。

索额图说了一会闲话,也即辞去。

韦小宝进宫去见皇帝,禀告施琅欲攻台湾之事。

康熙道:“先除三藩,再平台湾,这是根本的先后次序。

施琅这人才具是有的,我怕放他回福建之后,这人急于立功报仇,轻举妄动,反让台湾有了戒备,因此一直留着他在北京。”

韦小宝登时恍然大悟,说道:“对,对!

施琅一到福建,定要打造战船,操演兵马,搞了个打草惊蛇。

咱们攻台湾,定要神不知、鬼不觉,人人以为要打了,咱们偏不动手;人人以为不打,却忽然打了,打那姓郑的小子一个手忙脚乱。”

康熙微笑道:“用兵虚实之道,正该如此。

再说,遣将不如激将,我留施琅在京,让他全身力气没处使,闷他个半死,等到一派出去,那就奋力效命,不敢偷懒了。”

韦小宝道:“皇上这条计策,诸葛亮也不过如此。

奴才看过一出〈定军山〉的戏,诸葛亮激得老黄忠拚命狠打,就此一刀斩了那个春夏秋冬什么的大花面。”

康熙微笑道:“夏侯渊。”

韦小宝道:“是,是。

皇上记性真好,看过了戏,连大花面的名字也记得。”

康熙笑道:“这大花面的名字,书上写得有的。

施琅送了什么礼物给你?”

韦小宝奇道:“皇上什么都知道。

那施琅送了我一只玉碗,我可不大喜欢。”

康熙问道:“玉碗有什么不好?”

韦小宝道:“玉碗虽然珍贵,可是一打就烂。

奴才跟着皇上办事,双手捧的是一只千年打不烂、万年不生锈的金饭碗,那可大大的不同。”

康熙哈哈大笑。

韦小宝道:“皇上,奴才忽然想到一个主意,请皇上瞧着能不能办?”

康熙道:“什么主意?”

韦小宝道:“那施琅说道他统带水师,很会打海战……”

康熙左手在桌上一拍,道:“好主意,好主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