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鹿鼎记(165)(1/2)
韦小宝心道:“乖乖不得了,小皇帝好厉害,瞧出了其中破绽。”
忙跪下磕头,说道:“皇上明见万里。
吴应熊对公主如何无礼,奴才果然没亲见,不过当时许多人站在公主窗外,大家都亲耳听见的。”
康熙道:“那更加胡闹了。
吴应熊这人我见过两次,他精明能干,是个人才。
他又不很年轻了,房里还少得了美貌姬妾?
怎会大胆狂妄,对公主无礼。
哼,公主的脾气我还不知道?
定是她跟吴应熊争吵起来,割了……割了他妈的卵蛋。”
说到这里,忍不住哈哈大笑。
韦小宝也笑了起来,站起身来,说道:“这种事情,公主是不便细说的,奴才自然也不敢多问。
公主怎么说,奴才就怎么禀告。”
康熙点点头,道:“那也说得是。
吴应熊这小子受了委屈,你传下旨去,叫他们在京里择日完婚罢,满了月之后,再回云南。”
韦小宝道:“皇上,完婚不打紧,吴三桂这老小子要造反,可不能让公主回云南去。”
康熙不动声色,点点头道:“吴三桂果然要反,你见到什么?”
韦小宝于是将吴三桂如何跟西藏、蒙古、罗刹国、神龙教诸方勾结的情形一一说了。
康熙神色郑重,沉吟不语,过了好一会,才道:“这奸贼!
竟勾结了这许多外援!”
韦小宝也早知这事十分棘手,不敢作声。
再过一会,康熙又问:“后来怎样?”
韦小宝说道已将蒙古王子的使者擒来,述说自己如何假装吴三桂的小儿子而骗出真相,吴应熊如何想夺回罕帖摩,在公主住处放火,反而惨遭阉割,自己又如何派遣部属化装为王府家将,在妓院中争风吃醋、假装杀死罕帖摩。
康熙听得悠然神往,说道:“这倒好玩得紧。”
又道:“吴三桂这人,我没见过。
那日宫中传出父王宾天的讯息,吴三桂带了重兵,来京祭拜。
我原想见他一见,可是几名顾命大臣防他拥兵入京,忽然生变,要他在北京城外搭了孝棚拜祭,不许他进北京城。”
说到这里,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说道:“鳌拜这厮见事极不明白。
倘若耽心吴三桂入京生变,只须下旨要他父子入京拜祭,大军驻扎在城外,他还能有什么作为?
他如不敢进城,那是他自己礼数缺了。
不许他进城,那明明是跟他说:‘我们怕了你的大军,怕你进京造反,你还是别进来罢!
’嘿嘿,示弱之至!
吴三桂知朝廷对他疑忌,又怕了他,岂有不反之理?
他的反谋,只怕就种因于此。”
韦小宝听康熙这么一剖析,打从心坎儿里佩服出来,说道:“当时倘若他见了皇上,皇上好好开导他一番,说不定他便不敢造反了。”
康熙摇头道:“那时我年纪幼小,不懂军国大事,见了之后,没什么厉害的话跟他说,他瞧我不起,说不定反得更快。”
当下详细询问吴三桂的形貌举止,又问:“他书房那张白老虎皮到底是怎样的?”
韦小宝大为奇怪,描述了那张白老虎皮的模样,说道:“皇上连这等小事也知道。”
康熙微笑不语,又问起吴三桂的兵马部署,左右用事之人及十大总兵的性情才干;问话之中,显得对吴三桂的情状所知甚详,手下大将那一个贪钱,那一个好色,那一个勇敢,那一个胡涂,无不了然。
韦小宝既惊且佩,说道:“皇上,你没去过云南,可是平西王府内府外的事情,知道得比奴才还多。”
突然恍然大悟,道:“啊,是了,皇上在昆明派得有不少探子。”
康熙笑道:“这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啊。
他一心想要造反,难道咱们就毫不理会?
小桂子,你这趟功劳很大,探明了吴三桂跟西藏、蒙古、罗刹国勾结。
这桩大秘密,我那些探子就查不到。
他们只能查小事,查不到大事。”
韦小宝全身骨头大轻,说道:“那全仗皇上洪福齐天。”
康熙道:“把那罕帖摩带进宫来,让我亲自审问。”
韦小宝答应了,率领十名御前侍卫,将罕帖摩送到上书房来。
康熙一见到,便以蒙古话相询。
罕帖摩听到蒙古话,既感惊奇,又觉亲切,见到宫中的派势,再也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说了实情。
康熙一连问了两个多时辰,除蒙古和吴三桂勾结的详情外,又细问蒙古的兵力部署、钱粮物产、山川地势、风土人情,以及蒙古各旗王公谁精明,谁平庸,相互间谁跟谁有仇,谁跟谁有亲。
韦小宝在旁侍候,听得二人叽哩咕噜的说个不休,罕帖摩一时显得十分佩服,一时又显得害怕,到最后跪下来不住磕头,似是感恩之极。
康熙命御前侍卫带下去监禁。
一名小太监送上一碗参汤。
康熙接过来喝了,对小太监道:“你给韦副总管也斟一碗来。”
韦小宝磕头谢恩,喝了参汤。
只听得书房外脚步响声,一名小太监道:“启禀皇上:南怀仁、汤若望侍候皇上。”
康熙点点头。
小太监传呼出去,进来了两个身材高大的外国人,跪下向康熙磕头。
韦小宝大是奇怪:“怎么有外国鬼子来到宫里,真是奇哉怪也。”
两个外国人叩拜后,从怀中各取出一本书卷,放在康熙桌上。
那个年纪较轻、名叫南怀仁的外国人道:“皇上,今儿咱们再说大炮发射的道理。”
韦小宝听他一口京片子,清脆流利,不由得“咦”
的一声,惊奇之极,心道:“希奇希奇真希奇,鬼子不会放洋屁。”
康熙向他一笑,低头瞧桌上书卷。
南怀仁站在康熙之侧,手指卷册,解释了起来。
康熙听到不懂的所在,便即发问。
南怀仁讲了半个时辰,另一个老年白胡子外国人汤若望接着讲天文历法,也讲了半个时辰,两人磕头退出。
康熙笑道:“外国人说咱们中国话,你听着很希奇,是不是?”
韦小宝道:“奴才本来很奇怪,后来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了。
圣天子百神呵护。
罗刹国图谋不轨,上天便降下两个会说中国话的洋鬼子来辅佐圣朝,制造枪炮火器,扫平罗刹。”
康熙道:“你心思倒也机灵。
不过洋鬼子会说中国话,却不是天生的。
那个老头儿,在前明天启年间就来到中国了,他是日耳曼人。
那年轻的是比利时人,是顺治年间来的。
他们都是耶稣会教士,来中国传教的。
要传教,就得学说中国话。”
韦小宝道:“原来如此。
奴才一直在耽心罗刹的火器厉害。
今天一听这外国人什么大炮短铳,说得头头是道,这可就放心啦。”
康熙在书房中缓缓踱步,说道:“罗刹人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能造枪炮,我们一样也能造,只不过我们一直不懂这法子罢了。
当年我们跟明朝在辽东打仗,明兵有大炮,我们很吃了些苦头。
太祖皇帝就为炮火所伤,龙驭宾天。
可是明朝的天下,还不是给我们拿下来了?
可见枪炮是要人来用的,用的人不争气,枪炮再厉害也是无用。”
韦小宝道:“原来明朝有大炮。
不知这些大炮现下在那里?
咱们拿了去轰吴三桂那老小子,轰他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康熙微微一笑,说道:“明朝的大炮就只那么几尊,都是向澳门红毛人买的。
单是买鬼子的枪炮,那可不管用。
倘若跟鬼子打仗,他们不肯卖了,岂不糟糕?
咱们得自己造,那才不怕别人制咱们死命。”
韦小宝道:“对极,对极。
皇上还怕这些耶稣会教士造西贝货骗你,因此自己来弄明白这个道理。
从今而后,任他鬼子说得天花乱坠,七荤八素,都骗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