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86章 鹿鼎记(136)(1/2)

路上韦小宝向郑克塽询问脱险经过。

郑克塽大吹师父如何了得,数招之间就将众蛮子杀散。

韦小宝问明“蛮子头脑”

并未丧命,这才放心。

众人到得客店,天色已明,九难早已起身。

她料到阿珂会拉着韦小宝去救郑克塽,不见了二人,也不以为奇。

待得郑克塽等到来,为冯锡范向她引见了,九难见他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但偶然一双眼睛睁大了,却是神光炯炯,心想:“此人号称‘一剑无血’,看来名不虚传,武功着实了得。”

用过早饭后,九难说道:“郑公子,我师徒有些事情要办,咱们可得分手了。”

郑克塽一怔,好生失望,道:“难得有缘拜见师太,正想多多请教。

不知师太要去何处,晚辈反正左右无事,就结伴同行好了。”

九难摇头道:“出家人多有不便。”

带着阿珂和韦小宝,迳行上车。

郑克塽茫然失措,作声不得。

阿珂登时红了双眼,差点没哭出声来。

韦小宝努力板起了脸,暗暗祷祝:“师父长命百岁,多福多寿,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问道:“师父,咱们上那里去?”

九难道:“上北京去。”

过了半晌,冷冷的道:“那姓郑的要是跟来,谁也不许理他。

那一个不听话,我就把那姓郑的杀了!”

阿珂惊问:“师父,为什么?”

九难道:“不为什么。

我爱清静,不喜欢旁人啰唆。”

阿珂不敢再问,过了一会,忽然想到一事,问道:“要是师弟跟他说话呢?”

九难道:“我一样把郑公子杀了。”

韦小宝再也忍耐不住,咯的一声,笑了起来。

阿珂道:“师父,这不公平。

师弟会故意去跟人家说话的。”

九难瞪了她一眼,道:“这姓郑的如不跟来,小宝怎能跟他说话?

他同我纠缠不清,便是死有余辜。”

韦小宝心花怒放,真觉世上之好人,更无逾于师父者,突然拉过九难的手来,在她掌心中亲了一吻。

九难将手甩开,喝道:“胡闹!”

但二十多年来从未有人跟她如此亲热过,这弟子虽然放肆,却显然出自真情,口中呼叱,嘴角边却带着微笑。

阿珂见师父偏心,又不知何日再得和郑公子重聚,越想越伤心,泪珠簌簌而下。

数日后三人又回北京,在东城一处僻静的小客店中住下。

九难走到韦小宝房中,闩上了门,低声道:“小宝,你猜我们又来北京,为了何事?”

韦小宝道:“我想不是为了陶姑姑,就是为了那余下的几部经书。”

九难点头道:“不错,是为了那几部经书。”

顿了一顿,缓缓道:“我这次身受重伤,很有感触。

一个人不论武功练到什么境界,力量总有时而穷,天下大事,终须群策群力,众志方能成城。

群雄在河间府开‘杀龟大会’,我仔细想想,就算杀了吴三桂奸贼一人,江山还是在鞑子手中,大家不过泄得一时之愤,又济得甚事?

倘若取齐了经书,断了鞑子龙脉,号召普天下仁人志士共举义旗,那时还我大明江山,才有指望。”

韦小宝道:“是,是,师父说得不错。”

九难道:“我再静养半月,内力就可全复,那时再到宫中探听确讯,总要设法找到余下的七部经书,才是第一等大事。”

韦小宝道:“待弟子先行混进宫去,竖起了耳朵用心探听,说不定老天保佑,会听到些什么线索。”

九难点头道:“你聪明机灵,或能办成这件大事。

这一桩大功劳……”

说到这里,叹了口长气,眼光中尽是激励之意。

韦小宝一阵冲动,登时便想吐露真情:“另外五部经书,都在弟子手中。”

但随即转念:“小玄子跟我是过命的交情,我如帮着师父,毁了他的江山,让他做不成皇帝,那不是太也没义气吗?”

九难见他有迟疑之色,只道他耽心不能成功,说道:“这件事本来难期必成。

大家尽心竭力,也就是了。

这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唉,也不知朱家是气数已尽呢,还是兴复有望?

这数十年来,我早已万念俱灰,尘心已断,想不到遇见了你和红英之后,我本不想理会国家大事,国家大事却理到我头上来。”

韦小宝道:“师父,你是大明公主,这江山本来是你家的,给人强占了去,非得抢它回来不可。”

九难叹道:“那也不单是我一家之事。

我家里的人,差不多都死光了。”

伸手抚摸他头,说道:“小宝,这些事情,可千万不能在师姊面前泄漏半句。”

韦小宝点头答应,心想:“师姊这等美丽可爱,师父却不大喜欢她,不知是什么缘故?

想来因为她不会拍师父马屁。”

次日清晨,他进宫去叩见皇帝。

康熙大喜,拉住了他手,笑道:“他妈的,怎么今天才回来?

我日日在等你。

我先前一直耽心,怕你给那恶尼姑捉了去,小命儿不保。

前天听到多隆回奏,说见到了你,我这才放心。

你怎么脱险的?”

韦小宝道:“多谢皇上记挂,又派了御前侍卫来找寻奴才。

那恶尼姑起初十分生气,向我拳打脚踢,后来我说皇上是鸟生鱼汤,是大大的好皇帝,杀不得的。

她却说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

我赞你一句,她就打我一记耳光。

后来我不肯吃眼前亏,只好闷声大发财了。”

康熙点头道:“你给她打死了也是白饶,这恶尼姑到底是什么来历?

她来行刺,是受了何人指使?”

韦小宝道:“奴才不知她受谁指使。

那时候她捉住了我,用绳子绑住了我双手,好像耍猴儿般拉着走。

皇上,我嘴里不敢骂,心里却将她十七八代祖宗骂了个够。”

康熙笑道:“这个自然,那还有不骂的?”

韦小宝道:“她拉着我走了几天,几次想杀我,幸好在道上遇到了一个人。

这人跟奴才大有交情,帮我说了好多好话,这尼姑才不打我。”

康熙奇道:“那是谁?”

韦小宝道:“这人姓杨,是平西王世子手下的卫士头脑。”

康熙大感兴味,问道:“是吴三桂那厮的手下,怎会帮你说好话?”

韦小宝道:“其实那还是出于皇上的恩典。

那次云南沐家的人进宫来捣乱,想诬攀吴三桂,大家都信了,但皇上英明无比,识破了阴谋。

皇上派我向吴三桂的儿子传谕,那个姓杨的,就是那一次上识得奴才的。”

康熙点头道:“原来如此。”

韦小宝进宫之时,早已想好了一肚子谎话,又道:“那姓杨的名叫杨溢之,跟那尼姑说起沐家这会事,说道皇上年纪虽轻,见识可胜得过鸟生鱼汤,聪明智慧,简直就是神仙菩萨下凡。

尼姑将信将疑,对我就看得不怎么紧了。

一天晚上,杨溢之和尼姑在房里说话,我假装睡着偷听,原来这尼姑来行刺皇上,果然是有人主使。”

康熙道:“是吴三桂这厮。”

韦小宝满脸惊异之色,道:“原来皇上早知道了。

是多隆奏知的么?”

康熙道:“不是。

吴三桂的卫士头目识得这尼姑,跟她鬼鬼祟祟的商议,还能有什么好事了?”

韦小宝又惊又喜,跪下磕头,说道:“皇上,我跟着您办事,真是痛快。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