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鹿鼎记(116)(2/2)
康熙道:“那倒不然。
汉人说咱们是胡虏,是外族人,占了他们花花江山。
清兵入关之后,到处杀人放火,害死了无数百姓,那也令得他们恨咱们满洲人入骨。
杀人抢劫,原本是不对的。”
韦小宝本是汉人,康熙赐他做了正黄旗满洲人,跟他说起来,便“咱们、咱们”
的,当他便是满洲人一般。
其实说到国家大事,韦小宝什么都不懂。
只是康熙甫与父亲相会,心中激动,想到父皇的谆谆叮嘱,便跟这小亲信讲论起来。
韦小宝道:“奴才在扬州之时,也听人说过从前清兵杀人的惨事。”
康熙叹了口气,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人不计其数,那是我们大清所做下的大恶事。
我要下旨免了扬州和嘉定的三年钱粮。”
韦小宝心想:“扬州人三年不用交钱粮,大家袋里有钱,丽春院的生意,可要大大兴旺了。
怎生想个法子,叫小皇帝派我去扬州办事?
我叫妈妈不用做婊子了,自己开他三家妓院,老子做老板,再来做庄,大赌十天,也来个‘扬州十日’。
然后带了大批银两,去嘉定大赌他妈的三次,叫做‘嘉定三赌’。”
又想:“老皇爷和皇上都说嘉定三赌杀人太多,是件大惨事,为什么赌三次钱,便杀不少人?
不知嘉定在什么地方。
这地方的人赌钱本事厉害,倒须小心在意。”
康熙问道:“小桂子,你说好不好?”
韦小宝忙道:“好,好极了,这样一来,大家有饭吃,有钱……谁也不会造反了。”
话到口边,硬生生把“有钱赌”
的“赌”
字缩住了。
康熙道:“虽然大家有饭吃,有钱使,却也未必没人造反。
你出京之时,叫侍卫们送了一个人来,说是王屋山的逆贼,我已亲自问过了他几次。”
韦小宝心中一惊,忙站起身来,说道:“皇上吩咐奴才不可多管闲事,以后再也不敢了。”
康熙道:“你坐下,这件事办得很好,那也不是闲事,今后还得大大的多管。”
韦小宝道:“是,是。”
心下莫名其妙。
康熙低声道:“我命侍卫传旨申斥你,乃掩人耳目,别让反贼有了防备。”
韦小宝大喜,纵身一跳,这才坐下,低声道:“奴才明白了,原来皇上怕吴三桂这反贼惊觉。”
康熙道:“吴三桂是否想造反,现下还拿不定,不过他早有不臣之心,欺我年幼,不把我放在眼里。”
韦小宝道:“皇上使点儿小小手段出来,教他知道厉害。
吴三桂他奶奶的,有什么了不起?
皇上伸个小指头儿,就杀他个横扫千军,高山流水。”
康熙微笑道:“这两句成语用得不好,该说伸个小指头儿,就横扫千军,杀他个落花流水。”
韦小宝道:“是,是,是。
奴才做了好几个月和尚,学问半点也没长进,以后常常服侍皇上,用起成语来就横扫千军,让人家听个落花流水。”
康熙忍不住哈哈一笑,抑郁稍减,低声道:“吴三桂这厮善能用兵,手下猛将精兵着实不少,倘若真的造反,和福建耿精忠、广东尚可喜三藩联兵,倒也棘手得很。
咱们只能慢慢来,须得谋定而后动,一动手就得叫他奶奶的吴三桂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康熙勤奋好学,每日躬亲政务之余,由翰林学士侍讲、侍读经书诗文,诗云子曰读得多了,偶然说几句“他奶奶的”
、“屁滚尿流”
,倒也颇有调剂之乐。
他今日见到父亲,本是又喜又悲,但亲近不到半个时辰,便给摒诸门外,不知今后是否再能相见,深感凄伤,幸得韦小宝出言有趣,稍解愁怀,又谈到了除逆定乱的大事,更激发了胸中雄心。
他站起身来,在庭中取了四块石头,排列在地,说道:“汉军四王,东边的、南边的、西边的,要分了开来,不能让他们联在一起。
定南王孔有德这家伙幸好死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倒容易对付。”
说着轻轻一脚,踢开一块石头,说道:“耿精忠有勇无谋,不足为虑,只须不让他和台湾郑氏联盟便是。”
一脚又踢开一块石头,说道:“尚可喜父子不和,两个儿子又势成水火,自相倾轧,料他无能为力。”
将第三块石头也踢开了,只留下一块最大的石头,对住了怔怔出神。
韦小宝问道:“皇上,这是吴三桂?”
康熙点点头。
韦小宝骂道:“这奸贼,自己老不死,却累得我万岁爷为你大伤脑筋。
皇上,你在他身上拉一泡尿。”
康熙哈哈大笑,童心大起,当真拉开裤子,便在那石头上撒尿,笑道:“你也来。”
韦小宝大笑,也在石头上撒尿,笑道:“这一回书,叫做‘万岁爷高山流水,小桂子……小桂子……’”
心想“横扫千军”
这四字用在这里不妥,突然想到说书先生说三国故事,有一回书叫做“关云长水淹七军”
,便道:“小桂子水淹七军。”
康熙更加好笑,缚好裤子,笑道:“那一日咱们捉到这臭贼,当真在他身上撒尿。”
康熙坐回阶石,只听得庙外脚步声甚响,虽无人喧哗,显是已有不少人聚集在外,韦小宝道:“看来他们已把那些恶喇嘛都捉了来。
皇上真是洪福齐天,凑巧之极,刚好这时候赶到,把这些恶喇嘛一网打尽。”
康熙道:“那倒不是凑巧,我得到你的密报,派人查察,得讯之后,急速赶来,却已慢了一步,让这些恶喇嘛惊动了圣驾。
若不是你机灵,我可终身遗恨无穷,罪不可逭了。”
韦小宝奇道:“奴才没给您什么密报啊。”
康熙道:“我派侍卫到少林寺传旨,他们说见到了一个蒙古王子,几个喇嘛,又有几名武官。
是不是?”
韦小宝道:“是啊。”
康熙道:“你吩咐他们暗中查察,这几人办事倒也得力。
一查之下,便查到那蒙古王子叫作葛尔丹。
那武官名叫马宝,是吴三桂那厮手下的总兵。
他们和一众喇嘛混在一起。”
韦小宝一拍大腿,说道:“原来如此!
奴才见他们鬼鬼祟祟,不是好人,倒不知竟是吴三桂的部下。”
其实那些人的姓名来历,他早已得知,要赵齐贤等查察,意在追寻那绿衣女郎,顺便诬陷吴三桂,想不到竟会引得小皇帝赶上五台山来。
康熙道:“我大清向来信奉喇嘛教,西藏活佛教下那些喇嘛深明佛法,良善恭顺,我起初也没在意,后来侍卫张康年跟踪青海喇嘛,听到他们大集人手,要到五台山来捉拿一位重要人物。
他不知事情重大,又跟了好几天,这才回京奏知。
我一听之下,知道情形不对,岂有不急的?
当即火速启程,只是皇帝出京,啰里啰唆的仪注架子一大套,我虽下旨一切从简,还是迟到了一天。”
韦小宝道:“吴三桂这反贼如此大胆,竟敢派遣数千喇嘛,前来得罪老皇爷,那……那不是公然造反么?”
康熙嘘了一声,道:“小声!
我只知他手下总兵和这些喇嘛结伴同行。
他是否就此造反,现下还不能确知。”
韦小宝道:“一定反,一定反!
如他是好人,怎会差遣手下大将,去和这些恶喇嘛阴谋暗害老皇爷?”
康熙道:“他自然不是好人。”
心下沉吟,缓缓的道:“不过我年纪还小,行军打仗还不是他对手,最好咱们再等几年,等我再长大些,等他又老了些。
那时再动手,就可操必胜。
小桂子,你不必性急,多过一天,对咱们就多一分好处,对他便多一分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