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鹿鼎记(104)(2/2)
张康年道:“这姓元的说,他们要绑架平西王世子,逼迫平西王造反,那么王屋派事先恐怕未必跟他们有什么联络。”
韦小宝道:“张大哥跟平西王府的人很有来往,内情知道得很多,是不是?
倘若他们造反成功,平西王做了皇帝,嘿嘿。”
张康年听他语气不善,大吃一惊,忙道:“平西王府中的人,我一个也不识。
都……都统大人说……说得是,吴三桂那厮大……大逆不道,咱们立……立刻去向皇上告状。”
韦小宝道:“请三位去跟师爷商量一下,怎么写这道奏章。”
张康年等三人和军中文案师爷写好了奏章,读给韦小宝听,内容一如元义方的招供,王屋山中吴三桂旧部诸人的名单,附于其后。
奏摺中加油添酱,叙述韦小宝日间见到反贼,夜里在营中假装不备,引其来袭,反贼凶悍异常,韦小宝率众奋战,身先士卒,生擒贼魁元逆义方,得悉逆谋。
御前侍卫葛通等三人,忠勇殉国,求皇上恩典,对三人家属厚加抚恤。
韦小宝听了,说道:“把富参领和张赵两位侍卫头领的功劳也多说上几句。”
富春等三人大喜道谢。
韦小宝又道:“再加上几句,说咱们把反贼一十九人都擒住了,反贼却说什么也不肯吐露逆谋,我便依据皇上先前所授方略,故意释放一十八名反贼,这才将全部逆谋查得明明白白。”
三人齐道:“放走一十八名反贼,原来是皇上所授方略?”
韦小宝道:“这个自然,我小小年纪,那有这等聪明?
若不是皇上有先见之明,这一桩大逆谋怎查得出?”
韦小宝说的是先前康熙命他放走吴立身、敖彪、刘一舟三人,以便查知刺客入宫为逆的真相。
张康年等却以为王屋派来袭之事,早为皇上所知,那么诬攀吴三桂,也是皇上先有授意了,眼见一场大富贵平白无端的送到手中,无不大喜过望,向韦小宝千恩万谢。
按照满清规矩,将军出征,若非奉有诏书,不得擅回,韦小宝离北京虽不过二十里,却也不能自行回宫向康熙亲奏,当下命两名佐领、十名御前侍卫,领了一个牛彔三百名兵士(按:八旗兵三百人为一牛彔,牛彔为“大箭”
之意,为首者持大箭为令符,约相当于今之两连队。
五牛彔为一甲喇。
五甲喇为一固山。
),连夜押了元义方去奏知康熙。
他心下得意:“这一下搞得吴三桂可够惨的了。
沐王府跟我们天地会比赛,要瞧是谁先斗倒斗垮吴三桂。
老子今日对两位师父都立了大功,天地会的陈师父欢喜,皇帝师父也必欢喜。”
次日领军缓缓南行,到得中午时分,两名御前侍卫从京中快马追来,说道:“皇上有密旨。”
韦小宝大喜,当即召集众侍卫、骁骑营众军官在中帐接旨。
那宣旨的侍卫站在中间,朗声说道:“骁骑营正黄旗副都统兼御前侍卫副总管韦小宝听者:朕叫你去少林寺办事,谁叫你中途多管闲事?
听信小人的胡说八道,诬陷功臣,这样瞎搞,岂不令藩王寒心?
那些乱七八糟的说话,从此不许再提,若有一言一语泄漏了出去,大家提了脑袋回京来见朕罢。
钦此。”
韦小宝一听,只吓得背上出了一身冷汗,只得磕头谢恩。
中军帐内人人面无目光,好生羞惭。
富春、张康年等不敢多说,心想你这小孩儿胡闹,皇上不降罪,总算待你很好了,眼下你心情恶劣,没的找钉子来碰,各人辞了出去。
那传旨的侍卫走到韦小宝身旁,在他耳边低声道:“皇上吩咐,叫你一切小心在意。”
韦小宝道:“是,皇上恩典,奴才韦小宝感激万分。”
取出四百两银子,送了两名侍卫。
待两人走后,甚是纳闷:“难道皇帝知道我诬攀吴三桂?
还是元义方那厮到了北京之后又翻供,说我屈打成招?
看来皇上对吴三桂好得很,若要扳倒他,倒挺不容易。”
傍晚时分,押解元义方的侍卫和骁骑营官兵赶了上来。
韦小宝碰了这个大钉子,大家赌钱也没兴致了。
一路无话,不一日,到了嵩山少林寺。
住持得报有圣旨到,率领僧众,迎下山来,将韦小宝一行接入寺中。
韦小宝取出圣旨,拆开封套,由张康年宣读,只听他长篇大论的读了不少,什么“法师等深悟玄机,早识妙理,克建嘉猷,夹辅皇畿”
,什么“梵天宫殿,悬日月之光华,佛地园林,动烟云之气色”
,什么“云绕嵩岳,鸾回少室,草垂仙露,林升佛日,倬焉梵众,代有明哲”
,跟着读到封少林寺住持晦聪为“护国佑圣禅师”
,所有五台山建功的十八名少林僧皆有封赏,最后读道:“兹遣骁骑营正黄旗副都统、兼御前侍卫副总管、钦赐穿黄马褂韦小宝为朕替身,在少林寺出家为僧,御赐度牒法器,着即剃度,钦此。”
前面那些文诌诌的骈四骊六,韦小宝听了不知所云,后面这段话却是懂的,不由得脸上变色。
康熙要他去五台山做和尚,他是答允了的,万料不到竟会叫他在少林寺剃度。
这道圣旨一直在他身边,可是不到地头,怎敢拆开偷看?
何况就算看了,也不识其中写些什么。
晦聪禅师率僧众谢恩。
众军官取出犒赏物事分发。
韦小宝在旁看着,心下满不是味儿。
晦聪禅师道:“韦大人代皇上出家,那是本寺的殊荣。”
当即取出剃刀,说道:“韦大人是皇上替身,非同小可,即是老衲,也不敢做你师父。
老衲代先师收你为弟子,你是老衲的师弟,法名晦明。
少林合寺之中,晦字辈的,就只你和老衲二人。”
韦小宝到此地步,只得满目含泪,跪下受剃。
晦聪禅师先用剃刀在他头顶剃三刀,便有剃度僧将他头上本已烧得稀稀落落的头发剃个清光。
晦聪禅师说偈道:“少林素壁,不以为碍。
代帝出家,不以为泰。
尘土荣华,昔晦今明。
不去不来,何损何增!”
取过皇帝的御赐度牒,将“晦明”
两字填入牒中,引他跪拜如来,众僧齐宣佛号。
韦小宝心中大骂:“你老贼秃十八代祖宗不积德,却来剃老子的头发。
你念一声阿弥陀佛,老子肚里骂一声辣块妈妈。”
突然间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满殿军官尽皆惊得呆了。
众僧朗诵佛号,无人理他。
韦小宝哭了一会,也只得收泪。
晦聪禅师道:“师弟,本寺僧众,眼下以‘大觉观晦,澄净华严’八字排行。
本师观证禅师,已于二十八年前圆寂,寺中澄字辈诸僧,都是你的师侄。”
当下群僧顺次上前参见,其中澄心、澄光、澄通等都是跟他颇有交情的。
韦小宝见到一个个白须如银的澄字辈老和尚都称自己为师叔,净字辈中也有不少和尚年纪已老,竟称自己为师叔祖,倒也有趣,即是华字辈的众僧,也有三四十岁的,参拜之时竟然口称太师叔祖,忍不住哈哈大笑。
众人见他脸上泪珠未擦,忽又大笑,无不莞尔。
康熙派遣御前侍卫、骁骑营亲兵来到少林寺,原来不过护送韦小宝前来剃度出家,但皇帝替身,岂同寻常,若非如此大张旗鼓,怎能在少林群僧心目中显得此事的隆重?
骁骑营参领富春、御前侍卫赵齐贤、张康年等向韦小宝告别。
韦小宝取出三百两银子,要张康年在山下租赁民房,让双儿居住。
少林寺向来不接待女施主入寺,双儿虽已改穿了男装,但达摩院十八罗汉都认得她是韦小宝的丫头,是以她候在山下,只道传过圣旨、封赠犒赏之后,韦小宝便即下山回京,那料到他竟会在寺中出家。
韦小宝既是皇帝的替身,又是晦字辈“高僧”
,在寺中自是身分尊崇。
方丈拨了一座大禅房给他。
晦聪方丈道:“师弟在寺中一切自由,朝晚功课,亦可自便,除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五大戒之外,其余小戒,可守可不守。”
跟着解释五戒是什么意思。